英语单词是块硬骨头,不好学也不好教。近几年的词汇主要让学生用词编故事,应该说办法不错,但是没有利用好学生的故事素材,尤其是没让学生突破故事自编自译,以此及时发现学生用词的问题。以前因为课堂时间有限,无暇顾及,现在线上课程可以说是一个福音,但需要系统设计。
线上课程是一块心病,尽管上个学期有一点尝试,但完全没有注意收集学生反馈。一直想打造一门线上课程,对于综合英语而言,需要与伙伴们志同道合通力合作。前段时间在网上碰面交流,大致梳理了一个初步安排,我领到了词汇语法板块,最细枝末节的任务,又最难出效率,最难理头绪。在网上查阅文献,而文献怎样对接教学不是轻而易举的事。网上的慕课有不错的,如华中科技大学刘泽华教授从构词和文化典故的角度,加上直观画面将词汇的来龙去脉讲得透彻明白,选的词汇也有代表性和拓展空间,如果有时间和精力,借其框架旧瓶装新酒,举一反三,应该也能出一点成果。北京交通大学以主题为切入点,从交际场景基础词汇、习惯表达、场景对话和文化差异四个纬度给单词建立了情景链条,形式多样,如果再加入总结性的思维导图,更能添姿增色。交际情景法学给词汇建立了家庭链,能让词汇学习产生牢固的关系。B站词缀和典故的结合从根源上梳理词间关系,有助于消除模棱两可和混淆不清。这些线上课程都建立起了体系,我又该如何下手?这个迷茫期需要多久才能云开雾散?
想当初思政比赛的思路也是在黑暗中摸索,和同事交流之后才碰撞出火花,思路清晰才有方向,行动才易见成效。词汇语法的理论环节太博弱,如果今后想出词汇专著的话,必须狠下功夫。继续坚持,相信也会像思政比赛等来柳暗花明的一天。
现有思路
1、学生故事自编自译纠错,讲用法
2、情景交际引出词汇的使用场合。两者都可以涉及词缀法。
3、典故法,通过文化澄清单词的来龙去脉和阴阳变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