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学到大学,我们一直都在学习不同的科学知识,以获得那些“支撑我们在这个时代正常生活”的基本技能。
但是从来没有一门课程教我们理解什么是知识,以及我们成长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门学问 ·······如何学习。
你肯定听说过一些别人分享的学习方法,提升效率的技巧,但这些恐怕都是来自于别人的经验,复制起来极其困难,更不用说内化成自己的技能了。
被公认的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并不多,而费曼技巧(费曼学习法)就是其中之一。
01 什么是费曼技巧
费曼技巧的提出者是美籍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这哥们的一生几乎全程开挂:
17岁进入MIT,先学数学,后学物理。
21岁MIT毕业,毕业论文内有一个之后以他名字命名的量子力学公式。
24岁获得普林斯顿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
25岁加入美国天才项目小组——“曼哈顿计划”。
32岁在加州理工学院担任物理学教授。
47岁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理查德·菲利普斯·费曼费曼技巧的核心思想可以总结为两个词:“以教为学”、“输出倒逼输入”。
其的操作方式非常简单,就是通过向别人解释一个知识,来确定自己学会了这个知识。或者说通过教授别人,来达到知识内化、触类旁通的目的。
费曼本人并没有任何研究和论文来解释费曼技巧,他的著作几乎都是关于物理学。但是费曼本人确实是非常推崇“以教为学”的理念。在加州理工学院任教期间,他幽默风趣、不拘一格的讲课方法受到了极大的欢迎。
在大家看来,费曼有一种非常特殊的能力,就是能够把复杂的观点,用非常简单的语言描述出来。费曼曾经说过,教不懂别人,是自己没有真搞懂。
而他也经常从学生的学习反馈中,审视自己的知识缺陷,进行深度的学习和思考。正式费曼本人的这种“教学-学习”的经历,才催生出了费曼技巧的核心思想 ·······以教为学。
费曼技巧是被无数人验证的学习方法,比如用一年时间自学完成MIT33门计算机专业课程(原本这些课程需要四年修完)并通过所有考试的斯科特·H·杨(Scott H Young),就是费曼技巧的忠实推崇者。
Scott H Young事实上在不同的领域,也有很多人在分享他们利用费曼技巧在各自的领域的学习经验。
让费曼技巧被推崇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它有着非常通俗直观的操作方法,能够被任何人用于实践,用于任何领域的学习,并没有理解和应用的门槛。
02 费曼技巧为什么有效
在上初中的时候,我经历过一段非常奇妙的时光。当时班主任突发奇想,给班里的尖子生都分配一位差生同桌,美其名曰“互相帮助”。作为班里长期排名靠前的选手,我自然也被分配了一位学习相对困难的同学。
因为那个时候门门课程获得高分对于我来说很轻松,所以学习的压力也不算大,加上“帮助他人”这种事情能够带来不小的优越感,我竟然欣然接受这样的学习模式。
但是真正要去教别人,特别是对方基础还不太好的时候,这跟自己“学会”完全是两回事。这给了我更多的动力去深究课程的内容,弄清每一处细节、原理,因为只有这样,在面对突如其来的问题的时候,才不至于懵逼答不上来。
除了基础理论,我也更加注意总结各种题型的解法,每一种类型的题,我都会找更多的同类题目以及延伸题目,来总结比较通用的解题套路,形成经验和技巧分享给同桌。
那段时间,同桌的进步极快,我的成就感也极强。更重要的是,那段时间积累的学习方法、技巧,成为了我后续学习的重要基石,只是那时候我还年轻,不知道其中包含的费曼技巧的原理。
所以,费曼技巧为什么有效?有两个层面的原因:
1.“以教为学”提供的是“术”,以教会别人为目标的训练方式,可以很好地提升我们的学习效果;
2.“输出倒逼输入”,这“逼”则是“道”,实际上是为我们学习提供了一种主观能动性。
“道”和“术”的结合,是费曼技巧有用的重要原因,事实上我们寻找各种学习方法,也是在解决这两个层面的问题。
这绝对不是我个人的经验之谈,前人在科学研究中早有验证。1956年,本杰明·布鲁姆发表文章《教育目标分类:认知领域》,将学习与思维分成了6个层面。
识记(Knowledge):对具体事实的记忆;
理解(Comprehension):把握知识材料的意义,对事实进行组织,从而搞清事物的意思;
应用(Application):应用信息和规则去解决问题或理解事物的本质;
分析(Analysis):把复杂的知识整体分解,并理解各部分之间联系,解释因果关系,理解事物的本质;
综合(Synthesis):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联系,从而创建新的思想和预测可能的结果;
评价(Evaluation):根据标准评判或选择其他办法。
浅层知识对应的是识记(Knowledge)和理解(Comprehension)两个层面;而深层知识对应的是后四个层面:应用(Application)、分析(Analysis)、综合(Synthesis)、评价(Evaluation)。
在我们一直接触的教育模式中,几乎都是以学习浅层知识为主导的,而真正深层知识却需要我们去建立知识之间的连结,在不同的情境中迁移,做出决策,解决问题。
所以我们通常是期望在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就能够参透这个领域的真谛,打通知识体系,但事实上要通过浅层学习来达到融汇贯通、拓展创新的目的,往往是举步维艰。
费曼技巧摒弃了简单的识记和理解,更多的是推崇分析、综合与评价,深度理解,对知识进行筛选、融合之后的二次加工输出。这也是费曼技巧为什么有效的根本原因。
03 费曼技巧操作流程
虽然费曼先生本人并没有明确指出,费曼技巧该按照什么样的步骤来操作。但是大家早已经从费曼的学习、工作模式中,总结出了一套明确方法。这套方法分为四个步骤,分别是:1.明确目标;2.以教促学;3.化整为零;4.总结提炼。
第一步,明确目标。
也就是说,学习的时候,首先要 明确你学习的内容和目标。
这个步骤看起来似乎有点多余,但毫不夸张地说,很多人在学习的时候,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学什么。
这倒不是说你不知道自己在学习“语文”、“数学”这样的学科,而是每个部分的具体内容,具体是什么门,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
比如我们从小学到高中,写了10年的作文,但是知道工作的时候,很多人甚至不太能够顺利进行一次写作。
我们都以为写作文是堆砌词语和句子,但是却忘了我们学习这门学问简单而纯粹的目的·······记录一个事件、评论一个主题。其实质是逻辑与表达,词句只是描述事件的工具、升华情感的技巧而已。
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即是要有明确的输出目标。我们工作后会发现,带着解决问题的心态去学习,往往会尤为高效,而“Learning by Doing”的学习方式也被很多人所推崇,这都是明确输出目标的意义。
所以,明确目标,并不是像大多数人说的那样,在白纸上写个概念而已。在费曼技巧的实践中,我认为应该包含以下两种行为:
1.学习某个知识之前,要对这个知识进行必要地深入理解,这个知识的背景及其内部系统,有一个粗略和宏观的认知;
2.明确输出目标,我们最终的输出方式,可以是将知识用简洁的语言解释给别人听,或者创作基于知识理解后的作品进行分享。
第二步,以教促学。
以教促学,是费曼技巧的核心思想,这警示我们:记住知识并不是学会了知识。通过教会别人知识,可以促进我们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达到高质量学习的目的。
我们要理解为什么费曼技巧如此有效,就要明白为什么教授别人这件事情,为什么能如此有效地促进我们的学习。
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做过一项实验,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分别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语言学习,在学习两周后,观测大家记住学习内容的情况。
通过这项研究的结论,研究者们绘制出了“学习吸收率金字塔”,用于反映不同的学习方式对于学习效果的影响。
学习吸收率金字塔在塔尖,第一种学习方式——“听讲”,这种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学习效果却是最低的,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
第二种,通过“阅读”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
第三种,用“声音、图片”的方式,可以达到20%;
第四种,通过“示范”学习,可以记住30%;
第五种,“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
第六种,“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
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
我们可以看到,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
以教为学,就是学习要和教授他人结合起来。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主动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你会更加深刻地理解自己的知识盲区在哪里,然后可以针对性地补足。
你可能有参与网课学习的经验,通常在一个学习社群,那些愿意帮助别人解决问题,乐于输出知识进行分享的同学,往往能够获得更多的提升,以及,更优的学习效果。
他们所采用的学习方法,并不只是知识简单的阅读,观看课程视频,而是“讨论”、“实践”、“教授他人”这些主动学习的方式,因而能够获得远远高于别人的留存率。
事实上,这类人在学习任何领域知识的时候,往往都能取得不错的成绩,他们可能并没有刻意练习过费曼技巧,但其的核心思想已经成为他们的习惯。
第三步,化整为零。
化整为零,事实上是把书读厚的过程。
在很早的时候,就听说过“把书读厚”这个概念,但是一直不明白为什么要把书读厚,以及如何把一本书“读厚”。
当我们明确了一个知识概念之后,要深入到这个知识体系里面,将整个概念进行拆分。比如我们要给别人解释一部电影好看,如何能够真正说服别人,你不能只说“这电影真TM刺激”“这电影绝对值得看”,而是要将其拆解,这部电影是不是剧情紧凑毫无尿点,是不是演员都是演技精湛表现力强,是不是场景宏大特效完美,是不是立意深刻给人启发……
所以其实你看,在我们去分析一部电影的时候,事实上可以从电影的剧情、演员演技、拍摄制作水平、隐射寓意等方面去入手。
学习知识也一样,如果只是记住了知识的宏观描述,很可能陷入浅尝辄止的自嗨怪圈。我们经常感觉自我满足的碎片化学习,其实很大程度上就会让我们陷入这种陷阱,当我们接受到别人关于知识的描述之后,会有一种自己也掌握了知识的错觉。
但是这个过程中,我们并没有经历化整为零的阶段,也就说不上深入知识内部理解知识的脉络,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这种情况下,我们自以为掌握的知识,只不过是一具经不起任何实践考验的躯壳而已。
比如我们要去学习PS,要分别学习基础工具、形状绘制、文字制作、图层、蒙版等各分支的内容;又比如我们要学习编程,一般我们都要去学习语言规范、数据结构、控制语句、函数、I/O机制、数据库对接、多线程等分支知识。
化整为零的过程,也是我们逐个击破的过程。因为只有当我们理清知识的体系,再沿着不同的分支深入下去,我们才能够清醒地认识到知识的脉络关系,更好地实现我们的学习知识的目标。
在化整为零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思维导图工具,对知识进行拆解,层层细分,保证一个知识的分支能够完全覆盖该知识涉及的维度,同时也要尽可能地划分更多的层次,保证我们对每个知识都尽可能理解透彻。
第四步,总结提炼。
如果说“化整为零”是把书读厚的过程,那么“总结提炼”就是把书读薄的过程。当你对知识点逐个击破后,你再把它们合在一起,总结提炼,把复杂事情变简单易懂,这样才能算真正掌握了知识。
总结提炼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学习能力,其原因在于:
1.这是真正让我们摆脱“死记硬背”式学习的关键,是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过程,让你在学习过程中有了自己的思考;
2.经过总结提炼的过程后,你不再单单是记住了知识,而是理清了知识之间的关系,让你可以将不同的知识融会贯通;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当我们温习旧知识,能够获得新的知识的时候,就可以为人师了。比如在我看来,绝大多数学霸都有通过总结提炼获得新知识的能力,他们的知识虽与学渣们来源相同,但是最终的输出,却有本质的不同。
总结提炼出的新知识往往还具有其自身的魔力 - 可迁移性。记住的知识,往往我们只能用于解释知识本身,或者用于解释别人给出的例子,却没有办法在不同的例子和场景中迁移和应用。新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不同的问题,成为我们底层能力的一部分。
在考试难度较低(或者说考察识记能力)时,学渣们与学霸的差距并不明显,一旦难度提升(考察应用/分析/评估等能力),学渣会很难适应,但学霸总是游刃有余,这就源于学霸们所掌握的新知识的可迁移性,以及它们本身从旧知识发现新知识的能力。
大多数时候,我们只是把温习旧知识当成了一种目的,而不知这是一个过程,真正的目的是获得新知识。就像我们人人从小背《论语》,便自诩精通,却不自知只是记住了《论语》而已。
04 费曼技巧的应用误区
据说物理学家普朗克获得诺贝尔奖后,他被邀请到全国做量子理论的演讲,因为每次演讲的内容大同小异,他的司机也对他的报告烂熟于心。于是司机提出可以代替普朗克上台演讲,让他可以休息一下,普朗克欣然同意。
于是,在演讲中,司机充分表达了普朗克报告的核心,并且特别注意地使用了普朗克常用的例子和技巧。一场演讲下来洋洋洒洒,让人觉得他非常专业,同样获得了掌声。但当有人提出了报告中涉及到的专业的问题时,司机只好让普朗克亲自上台。
虽然费曼技巧提供了可操作的方法以及验证学习效果的标准,但是并不是任何人都能够正确地掌握费曼技巧的训练方式的。最可能产生学习误区的地方在于,最终的学习结果验证标准。
虽然“把知识给完全不懂的人讲明白”这样的描述看起来是比较明确的标准,但是里面也可能存在着很多偏差。比如上面的例子,司机记住了普朗克的描述方式,能够通过这种描述给别人讲明白一个主题,但是他只是“记住”了知识,而并不是学会了知识。
这种误区并不少见,比如我们上面提到的“碎片化的知识”,往往能让我们在短时间有一种醍醐灌顶,感觉已经学会了知识的错觉。因为这样的内容,可以成为我们转述(给他人解释)的资源,但并不能够成为我们自身体系内的知识,并不具备可迁移性。
面对这样的问题,在初阶学习的时候,我有以下三点学习实践的建议:
1.将学习的知识进行加工处理,进行二次创作,输出自己的作品。我见过很多在学习的过程中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作品的同学,在学到一定阶段的时候,自己的自媒体也打造成了自己的IP。这个过程中你能够收到很多的反馈,特别是负面的反馈,这个过程也能够刺激你进行主动的学习。
2.加入学习社群。当你在学习领域的知识时,可以寻找相关的社群、星球,主动分享自己的经验、技巧,主动帮助别人解决问题。往往那些在小圈子里顺利出圈的人,都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取得很大的进展。
3.经常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善于利用思维导图,有意识地将自己的知识进行拆分和重组,并利用重组后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
已经将费曼技巧内化为习惯的人,通常能够在学习过程很自然地进行知识的连结和迁移。比如学习一个知识,高手马上能联系到其他的知识,进行对比和评估,寻找知识和案例之间的联系,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
高手在学习知识后,总能够在需要用到的场合和案例中应用得游刃有余,创造出自己的认知体系,并将新知识用于解决新问题。一个人要成为领域的高手,必然少不了这个过程。
费曼技巧并非某种固化的学习流程,我更愿意将其看作一种学习的思想。当你用自己的方式实现了费曼思想的内核,便也不必再拘泥于形式。希望我们都在成为学习高手的路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