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学习之道——知行合一的力量与内功心法

学习之道——知行合一的力量与内功心法

作者: 闻诌诌 | 来源:发表于2019-02-08 23:58 被阅读0次

    学了那么多道理,为何过不好这一生(做的不好)? 做了那么多“功夫”,为何拿不到结果? 学而不做成了理论家,只做不学只能成为被动的跟随与执行者。

    问题在于,没有认真去理解“学习”的本质,没有在“学习”这个习以为常的“行为上”训练与打磨。学与习,知与行的分离,没有做到知行合一!

    关于学习

    学习是整个人生的生命状态,不是只在课堂里,书本中,从生至死,每时每刻不在学习。人生的大课堂不断在升级,毕业在不同阶段和领域,再升级,再超越,自觉不自觉的都在自己所关注的领域,不断“学习”发展。即使是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也在学习——如何面对死亡的恐惧?(当然如果能越早知道、体悟这个话题,也许生命越从容)

    何为学

    对前人变化规律的磋磨沉淀,手把手,传授,专注,无干扰。

    何为习

    每天都做,刻意训练。

    何为思

    翼思,想,长思为念。从心“囟”,心脑产生思想。与粮食有关,收成考虑。 思维在头脑,思想在心田,思绪在情绪。

    学与思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一言蔽之,所有的学习如果没有入“心”则没有得到。一味的自-思,没有学的养料,实践的过程。也是枉然。

    何为悟

    觉,理解,明白,觉醒,启发。正中的,如一箭正中靶心的心理状态,正确理解明白。从心到吾。
    学习、思考、觉悟、实践,实现知行合一

    为何要知行合一呢?

    知行合一。来自阳明先生的毕生顿悟,历史上立功立德立言,内圣外王的“完人”。大多数理解的误区在于,或知或行,或偏或倚,而不是合一无二的境界。学与习无效的原因没有走“心”,没有达到一箭靶心的状态,没有产生“悟” 这一悟是什么? 是知与行互相转化的关键 是内在能量的触发 是知行合一的“知行能量平衡点”(姑且称之) 在我们工作学习生活实践的过程中,或知,或行;或从知到行(学院到实践),或从行到知(实干家到理论),两者密不可分,是互相交融的状态。而“合一”的程度决定了成果效果! 无论从哪一端进入,若要通神,需要体会、领会、进入到“知行能量平衡点”那一点,或那一悟,无法言说的“极致状态” 知之真切笃行处即行 行知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学中以致用,行中有三思,学与习循环往复。无论从哪一点契入,都会通往,心神合一的酣然之境。

    如何做到知行合一呢?

    反向来看,因为什么会做不到学习的最大障碍是——无法集中注意力(专注) 在我们周围充斥着太多的噪音,在细微之处耗散我们的注意力资源。眼耳鼻舌身意,生活的点点滴滴都在消耗自身能量,而无法专注!不能专注凝神岂能“通神”。所谓专业,高手,能人,其核心要领皆在“全力以赴的专注投入”,学习如此,做事如此。而那一刻才是“当下”,当下才最具力量。问题是,为什么这么简单的道理却意识不到呢?因为知道了显得习以为常,大道至简,只看到简,不去领会后面的道了!真的懂了也许是那振聋发聩的内心迸发,拍案叫奇的惊叹,睡梦惊醒的兴奋! “专注”再往大了讲也许是“禅定”吧,拨云见日,无可言说。时时存在,但若非清空与用心又实难发现。 如此,若想取得学习的效果,首先思考如何做到“专注”,例如,画小圈(《学习之道》维茨金)单线程任务,番茄工作法,清空书桌,清空大脑,断舍离,等等。 学习的内功心法——清空一切干扰,保持当下的专注!,除了手上的任务,其他一切都清空。记得小学课文提到,数学家陈景润因专注在演算上,撞电线杆的故事当做玩笑,日本的茶道、寿司千遍万遍重复简单反复的步骤觉得浪费。现在理解,都是一种极致的专注,通神一样的敬畏,岂能不成为高手!

    image.png

    专注而禅定是通往合一必要条件
    理解所有的学习、知行之道,都要通往内心的“觉悟”或“智慧”
    心既理,心智与事理的统合。心生万法。道法自然。做到内圣(道)外王(法)。明道既与天地自然宇宙规律相通,修身养德之内圣,遇事炼心,磨筋骨通外王。

    什么心?

    谦卑恭敬开放之心,若心塞心盲心(傲)慢,则不得心开,自持心高,粗鄙刚强,无法洞见朴素之实像。 洞若观火,明察秋毫,触发“平衡点”寻得无形之“道”

    什么行?

    自律如“戒”,持续的秩序感,形成势能,动能转化,说千言不如动一下。一切的真知来自实践。
    以道御术,用术识道

    通向学习心法“平衡点”的一些方法总结

    ——专注当下

    * 番茄工作法
    * 清单工作法
    * 冥想禅修
    

    ——刻意练习

    习得的力量,下笨功夫,曾氏:结硬寨,打呆仗。其深意在“炼心”,事事必有规律,不得果,说明不在“道”上,最急不得。与其说在做事,“笨”的事,不如说在磨炼心智,明其道,心明事便通!重复再重复之中,不仅提升技艺,同时也在增益心性!

    ——掌握知识的三大环节

    * 输入:阅读、见闻、观察
    * 转化:思考、加工、融合、推演
    * 输出:实践、应用 
    

    德鲁克——知识的IPO输入、解题、输出 三大环节是“平衡点”之术,是知行互相转化的关键环节。有称之——高手的暗箱。个人成长系统的内核。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就在此处见分晓。阅读、思考的数量质量,实践见闻的多寡,不光要在输入和输出端下功夫。更重要的是打磨个人的“转化系统”——“个人成长系统暗箱” 《跃迁》

    ——三大认知

    与自我的关系
    与他人的关系
    与世界的关系

    ——反思复盘

    没有反思的人生不值得过,复盘发生在自己的亲身经历,提高思维的敏感度,提高对事物理解的悟性。个人成长反思复盘缺一不可。

    ——问题导向

    伟大的发明都是从解决一个具体问题出发

    ——目标导向

    结果反思考,倒退过程,设定目标,PORT 模型

    ——名师指路

    直取人心,明心见性
    包括和高手交流,身边没有高手怎么办?那就多读书,读大师的书本身也是一种对话,吴军就能在《见识》中多次提到他在读名人传记时如何对话名人并从中悟出使自己思想更上一层楼的人生哲理。

    ——取势-擅器

    农耕文明中向工业文明跨越的过程中,从如何提高骑马技术到善于驾驭机械提高产能,互联网时代,掌握知识和信息的获取和利用效率一样重要。

    方法固然很多,最根本的还是“内在动力”,一颗渴望不断的改变、突破的成长之心,也有称之为“成长性思维”

    一点心得,持续更新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习之道——知行合一的力量与内功心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kta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