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5日 星期四 阴天 清明节
父母相继离我们而去,我们姊妹仨因为工作的忙碌、因为生活的奔忙,虽然都生活在同一座城市,见面的日子却越来越少。适逢清明节,大家又相聚在娘家大院里。
芍药花含苞待放,薄荷叶飘香,杏树、枣树、石榴树,还有那葡萄树嫩绿的叶子全都长满了枝藤,一片春的景色。
再看一眼花台上一排排的花盆,里面所有的花因无人问津,早已干渴风吹日晒冷冻枯萎而死去。
客厅里的沙发上坐满了人,都是父母健在时就常来常往的弟弟的朋友们。这些好朋友们都是铁打的哥们,在你需要的时候,无时无刻不在你身旁。
都是受过良好教育的朋友。我刚进门,大家都有礼貌的站起,一声“大姐!”的称呼,让我心里感到特别的亲切和温暖。
多年以来,他们已经共同习惯了和弟弟一样称呼我。他们笑着说离老远听到脚步声,刘就说是”我大姐回来了!”。听了这话,我鼻子一酸。连忙回应“是啊,是啊。我老爸在,就常说听到脚步声,就知道是我回来了”。
“你能不能走路慢一点轻一点,走过来老是地动山摇的?”弟弟常常说我,我也常常回答“不能,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摄影:一缕情丝想象着父亲母亲就坐在院子里的藤椅上晒着太阳,聊着天,等候着我和弟弟下班回家。
家里早已形成一种规矩,只要不打招呼“请假”,就必须等每个人都回家了才宣布正式开饭。
有时候弟弟回来晚了,我会说“嗷呦,刘局长公务那么繁忙,日理万机的,连吃饭时间都没有!”他会回应说“不好意思,开了个会,让同志们久等了!”
有时候我回来晚了,弟弟就会嚷我(陕西话讽刺的意思,这里是褒义开玩笑)说“刘行长这段时间忙什么呢?领导不回来,家里这饭都开不成!”
我们都回来了,母亲会招呼阿姨“开饭了!”,然后我们搀着母亲,和父亲说笑着走向餐厅。
……
庭院里的欢声笑语、打趣逗乐都随着父亲母亲的相继离去而消失了。
在追忆中拭去心伤走进父母亲房间,有股凄凉的感觉。我先到父亲的书桌书柜前凝视片刻,望一眼父亲的书籍,闻闻墨香;走到床前,习惯性的拉开床头柜看看,然后拿起笤帚扫扫床铺;走到卫生间拿起淋浴器把马桶冲刷一遍;打开父母的衣柜,看了眼父母的衣物,拿手抚摸一下,默默的关好柜门。
麻将室没了老人们搓麻打牌的声响和空调外机的轰鸣声,厨房没了饭菜的香味。院子里的健身器材落满了灰尘。空旷的院落只是偶尔听到楼上传来住户的嬉笑吵闹声,一切都已物是人非。
为父亲母亲买了花树、香、蜡、纸钱。按照风俗,女儿要为三年以后的老坟插彩色的花树,三年以内的新坟插白色的花树。我们为父母买了六个彩色和白色的花树,不分儿女,代表姊妹仨分别敬献给父亲母亲,由儿子带着孩子们插到松柏围绕着的空地。
弟弟和儿子分别抱着父亲母亲的骨灰盒,大家来到专门祭祀的地方,在摆台上为父亲母亲点燃蜡烛、香和纸钱。面对父母,我们有的只是满满的愧疚,只能将我们和孩子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向父母娓娓道来,慢慢叙说,让他们放心和安心。
每当想念父母,就会情不自禁的提起笔来,把思念化作文字,将清晰如昨的回忆写成故事,讲给所有人听。每当这时,我就像和父母在时空的隧道里重新生活在一起一样,在美好的追忆中慢慢拭去心伤。
在追忆中拭去心伤2015年清明节,父亲刚过完三周年的忌日,为了让天堂的父亲安息、让健在的母亲高兴,我和儿子女儿带母亲去马嵬驿一日游,如同昨天才过去一般。当时儿子推着母亲上坡,母亲感慨的说了一句“要是你爸在该多好!”为此我写了一篇配图短文,不曾想在公众号《甜心旅行》上还获得了一等奖。父亲走了母亲念叨,母亲也走了,换作我来念叨,我常常给孩子们触景生情的念叨“要是你们爷爷奶奶还在该多好!”
在马嵬驿,我曾望着跑前跑后为我和母亲张罗着买饭买小吃的儿女,欣慰地对母亲说"孩子大了真好!",母亲深思了半天却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等孩子们大了,大人也都老了!"
现在想想,母亲说了许多经典的话,我都没能按父亲所说用心去整理和记录,总是明日复明日的计划着像倪萍写的《姥姥语录》一样,写上一本《母亲语录》,可惜随着母亲的离世,一切都成为了泡影。
在追忆中拭去心伤祭奠完父亲母亲,在回家的路上,我一路沉浸在往昔的回忆当中。望着熟睡的孙子,想起儿子满月后回娘家的第一晚,半夜醒来,看见母亲坐在床上怀里抱着儿子,趴在儿子小脸上,定睛端详着儿子的眉眼,爱不释手。父亲说母亲“好我的老婆子,以后有你看的时间,你都看了一晚上了,这样不睡觉的看着你能撑的住吗?”,母亲怼了父亲一句“你还不一样,为了迎接孩子们回家,你把院子房间又是扫又是拖的,打扫的就不停”……
父母亲尽管都是地道的陕西人,但是由于年轻时候在新疆工作,周围都是来自上海天津等大城市的人,所以接受的都是先进的城市教育理念,历来没有重男轻女的思想观念,对儿女都是一视同仁的对待,对我们的孩子自然也是不分家孙外孙,决不厚此薄彼。我是家里老大,儿子是父母的长孙,所以作为第一个孩子,儿子受到来自全方位的关照和疼爱。
记得还是儿子很小的时候,有天父亲回来说,今天跟着孙子开了洋荤!我们一问才知道:爷孙两个吃了顿烤羊肉串!那时候烤羊肉串一串两角钱,儿子要吃烤肉串,父亲领着儿子坐在烤串前说来三串烤肉,摊主说最少五串,父亲说孩子太小吃不完,人家说少于五串不卖,父亲只好说那就来五串。最后,儿子吃不完,父亲将剩下的吃了,算跟着儿子“沾光”开了洋荤。
儿子三岁时候,母亲帮忙看孩子。母亲做饭下面条时,儿子偷空趁母亲给炉子里添煤的空隙去下面条,不慎将胳膊烫伤。为此,母亲吓得说再也不帮忙看儿子了,真的担不起那份责任。直到过了一段时间才消除了心里的余悸。
那年儿子上一年级,弟弟参加工作时间不长,月工资只有几十元钱。儿子看到别的小孩滑旱冰,羡慕的不得了,十分想要一双旱冰鞋,一问价格就十八元,我实在舍不得买,弟弟知道后毫不犹豫的给小外甥买了一双。因为当时因修建还欠着帐,想着平时节约的父亲一定会说有点太奢侈,结果背过弟弟给母亲和我对弟弟的举动大加赞赏,说弟弟做得很对,说对有益于孩子身心健康的活动一定要毫不吝啬地舍得投资!
儿子从小乐感就好,长到七八岁八九岁的时候,就特别喜欢唱歌,歌喉音准都不错。那时候家里经济不是很宽裕,别人家买得起VCD音响设备的时候,我们还没有条件买。于是每每吃完饭,父亲母亲就和弟弟一起带着儿子去街边摆的卡拉OK摊位去唱歌。唱一首歌一元钱 只要儿子还想唱,父亲就鼓励儿子好好唱,有时候一唱就是好几首。那时候连坐五角钱三轮车都要考虑一下的父亲,却一元又一元的让母亲给儿子付着钱。父母家人给予儿子无限的爱,儿子也给家人带来了许多的快乐。看着父母高兴的为儿子鼓掌,跟着音乐唱着流行歌曲,脸上露着慈祥的笑容,我也是满心的欢喜。
……
在追忆中拭去心伤回想那些年和父母在一起时候的日子,满满都是幸福的回忆。父亲母亲永远都是心甘情愿的付出着,却又无怨无悔的被辜负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