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寒热

作者: 天一书社 | 来源:发表于2017-08-15 21:50 被阅读0次

寒热往来,是阴阳相胜。

阳不足则先寒后热,阴不走则先热后寒;

又上盛则发热,下盛则发寒;

皮寒而燥者阳不足,皮热而燥者阴不足;

皮寒而寒者为阴盛,皮热而热者为阳盛。

热发于下,则阴中之阳邪(热而面青多言者);

热发于上,则阳中之阳邪(九生一死,好治);

寒起于上,则阳中之阴邪(寒而颊赤多言者);

寒起于下,则阴中之阴邪(寒而面青多言者――一生九死,难医)。

阴病难冶,阳病易医。

诊其脉侯:

数在上,则阳中之阳也;数在下,则阴中之阳也;迟在上,则阳中之阴也;迟在下,则阴中之阴也;

数在中,则中热;迟在中,则中寒;

寒而热取,热以寒攻;

                        ――华佗

相关文章

  • 论寒热

    寒热往来,是阴阳相胜。 阳不足则先寒后热,阴不走则先热后寒; 又上盛则发热,下盛则发寒; 皮寒而燥者阳不足,皮热而...

  • 中藏经——⑦

    寒热论第七 人之寒热往来者,其病何也? 此乃阴阳相胜也。

  • 气厥论

    《气厥论》是春秋战国时期编写的一篇中医学论。本篇是讨论寒热之气在脏腑之间互相移传而发生的各种病变。它一方面说明寒热...

  • 每天啃一点中医药——《本草新编》0009

    辟陶隐居十剂内增入寒热二剂论 陈远公曰∶十剂之后,陶隐居增入寒热二剂。虽亦有见,缪仲醇辟寒有时不可以治热,热有时不...

  • 寒热

    干姜5g紫苏叶7g桂枝6g辛荑花5g鱼腥草20g炙甘草5g葛根12g白前7g桔梗5g川芎9g新鲜姜三片。芦根20g一剂

  • 寒热

    阴阳在人体中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寒热,一是气血。寒为阴,热为阳;血为阴,气为阳。一个人只有阴阳平衡了,寒热才能...

  • 寒热升降

    升降失调平寒热, 寒热失衡调升降

  • 寒热并用

    炙甘草汤 本方是《伤寒论》治疗心动悸、脉结代的名方。其证是由伤寒汗、吐、下或失血后,或杂病阴血不足,阳气不振所致。...

  • 气血寒热

    大凡气虚的人不耐寒, 血虚的人不耐热, 血气均虚的人不耐寒热。

  • 寒热的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寒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kxbr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