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社会的道德观念里,给予、付出、奉献都是高尚的。我们赞美舍己救人,倡导无私奉献,可是很多人的观念里,接受他人的好意却是一件让人害羞,或惭愧的事。但今天我想说:受者亦有福。
这个世上有一种特殊的职业,从业者专以“接受”为生。对,那就是乞丐。亲爱的您,是怎么看待这个职业的呢?
在很多年以前,我还是个高中生的时候,有一次某同学跟我说她被一个乞丐给骗了。具体是怎么被骗的我现在已经忘了,只记得她很气愤地告诉我:“算了,哪怕他不是真的值得可怜,但他出卖尊严来乞讨,这钱就当是买他的‘尊严’了!”那时候我觉得她的话挺犀利的,便以此为题写了一篇作文,所以印象很深刻。
后来很多年,我如果在路边看到乞丐,就会想起同学这句话。我从小就不太“惜钱”,但我总是会衡量,眼前的乞丐是不是值得我同情。甚至还有听闻,有犯罪集团坑拐健全人甚至儿童,人为“制造残疾”,有组织地借乞讨发黑心财。每每想到这些,我便担心自己的爱心会不会被居心叵测者利用,而去坑害更多人。
面对健全的年轻乞丐,哪怕是自称聋哑人的,我也总是会评断他们“好手好脚不去做正经事”“不值得同情”;带着孩子的妇女乞丐,我则评判他们为“不为孩子想”、“不自强自立”,也不值得同情。还有小孩子乞讨者,我想的是“孩子乞讨肯定是大人驱使的,大家都不去施舍他们的话,那些坏人就不会拉着孩子们乞讨了”,“我是为他们好”——所以我也不施舍孩子。而面对残疾乞丐,我就担心:是不是被坏人组织起来乞讨的呢?如果我施舍,就是让坏人有利可图,助长恶行!……
反正“施舍”给乞丐这样的事情,对我来说就像是命题作文,还得顺理成章,才能坦然给予。
于是我后来就只施舍老人家,毕竟无论如何,耄耋老人在风雨烈日下乞讨营生都不容易,施舍才比较没有负担。
现在这个社会挺复杂的,肯定也有很多人,和我有一样的爱心,也有一样的矛盾。
后来,我走进了一个有大爱的课堂,有一位老师这样告诉我们:能给予是一种福报。我们永远不需要衡量我们的给予是否“有意义”、“有价值”,因为给予的时候,是我们自己在收获“善行的快乐”。
听到这样的真言,我心中茅塞顿开。
“善良”如果背后有要求、有目的,那就不是真正的善良;如果我的给予要求回报、要求感激,那就不是给予。另一个词更适合这种情形,那就是——交换。
出于真爱的给予,一定是无条件的,也一定是让给予者快乐的。无论接受者回报与否、感恩与否,甚至记得与否。
正如《财商魔力》一书的作者许静圆老师说的:“施与受同样是有福的。”
让我们想想平时的生活。当有一个朋友帮助了我,我会特别希望他接受我真诚的感谢。有时候我们会发一个小小的红包,而朋友的接受会让我们快乐——不需要他为此说谢谢,不需要他推辞,甚至不需要他记得。此刻我们只是希望他接受这份感激的心情,也因此而快乐。
如果这位朋友拒收了红包,或者反复地说“不用谢”“不要客气”,其实会让我们有点尴尬,甚至有时会难过。对吗?
这种时候,我们可能也需要知道,这位朋友,也是希望给予我们“无条件的爱”“无条件的帮助”,他也不求回报,甚至不求你记得。——他只是想你接受他的给予。
如果我们彼此都能学会更好的“接受”,我们是不是可以快乐很多呢?
前一段时间,我在广东住了半个多月。某天带着麦克风出去散步,在菜市场遇到一位正在“工作”的“丐帮大哥”(我后来是这么跟我妹妹介绍他的)。这位大哥是位身体被严重烧伤的残疾人,坐在垃圾桶不远处的地上。
我当时刚刚学习完三天的课程,心中充满光明和爱,于是我坦然地站到他身边,用我的麦克风唱起了歌。市场来来去去的市民,很多都向我们投来好奇的眼神,也有好几个人施舍了零钱。我便停下来鞠躬,对施主真诚的说“好人一生平安!”
在那里我唱了三首歌,之后我也拿出10元钱,放进大哥面前的小铁罐里准备离开。没想到丐帮大哥在说完谢谢之后快速地问我:“哎,你那个麦克风哪里买的?”于是我便蹲下来和他聊天,给他介绍我的麦克风。之后我知道他还是个二胡老师,在他们“业内”教一些人学乐器,哪怕他的手也不健全了。他告诉我他也爱唱歌,不过他圈子里的朋友们设备都太陈旧了,带出门做事也不方便,头一次见我这样一支麦就能上街唱的。他没有穿上衣,只背着一个破旧的背包,但他快速地从背包里掏出一个小手机——很便宜那种——打开以后递给我,请我帮忙录入我的手机号,也请我记住他的号码。他说要跟我买一支799元的声卡麦克风,我说要等我一周后回福建了才能发货,他说好,说他在外做事不开手机,让我等他电话。
我非常开心而且感动地记下了他的号码,这位大哥让我称呼他“韩哥”。他是我的第一位丐帮朋友,为此我还有点骄傲了。
回福建之后,我也没怎么想着这件事,毕竟做销售中很多客户都是说了“会买”之后就没有消息的,很正常。直到前些天他真的打电话给我了,说他过几天就有钱了,因为他的手不方便,要请人帮忙给我打钱。让我耐心等待。
我想起那天我看见他的样子,真的活着就是很不容易,很坚强了。我决定要先寄一台新品,更大音量的麦克风给他。于是我马上安排公司发货,由于韩哥平时做事不开手机,我特地交代用到付运费的方式寄给他。并且给他用手机短信留言说:这台麦克风,是我送给他的礼物,祝他生活愉快。
他收到了短信之后,马上给我来了电话表达了感激,也再三要求一定要付钱。我婉言谢绝了。结果今天他又打电话来,说麦克风收到了,明天要请人给我微信打钱,请我一定要接受。他说,你的好意我知道。你是我遇到的第一个这么客气和我说话的年轻人。你的善良和真诚,让我很感动。那天你也给了我10块钱,还给我唱了歌,谢谢你。但是做生意就是生意,我说了要跟你买的,我说话算话。
被大哥这样一说,我自己倒不好意思了。我说好,那我接受,以后您就是我的客户,关于我们的麦克风,有任何需要都可以随时咨询我。
挂了电话,仿佛有一片很大很暖的阳光,从某个角度洒落在我的心上。
曾经我是那样看待“乞丐”的,在我根本没有了解过他们其中任何一个人的时候,我是那样负面地评断着他们。明明我不知道他们经历过什么,人生对他们而言是怎样的感受,我却用自己的价值观否定着这些和我一样在这世上生存的人们。
现在我学习到,物质、金钱这些外物其实都是虚无的,如果说我和乞丐真的有什么不同,那最重要的不同可能是他们拥有更强大的心,足以接受这世上所有善意——无论它们背后有没有条件,无论它们背后是怎样的感情。
我就没有这么强大。如果别人用悲哀的、怜悯的,或者蔑视的、嫌弃的眼神给予我什么,我可能会愤怒地扔回去,甚至把那个好心人大骂一番吧?我敢接受这样的好意,能真诚地说声谢谢吗?
我猜,现在的我还不能。毕竟,我还怀抱着一份高高的、脆弱的自尊,还在寻求某些外在的肯定与认同。哪怕现在的我已经不像以前那么脆弱了,但是我的这位丐帮大哥,他用他真正的高自尊,告诉了我一个事实——无论人在做什么行当,哪怕是一个乞丐,也可以有尊严,也可以平等地与任何人说话,做生意。
我想起当年同学说的那句话——“这钱就当是买他的尊严了”,我现在知道这句话说错了。
当我们去施舍给乞丐的时候,我们也得到了一些很宝贵的东西不是吗?
——比如,“我是个善良,有爱心的人”这种自我认同感;
——比如,“比起他们,我已经很富有,我已经很幸福了”这种知足的快乐;
——比如,“他们感谢了我,我是个好人”这种收到感谢的满足……
只因为他们接受了我的那一点点小小的“恩赐”,似乎就让我感觉自己变成了一个比他们“更好的人”,难道不是吗?
可是,我们真的比乞丐“富有”吗?
在这世上,我们能真正“拥有”的,除了自己的身体和心灵以外,还能有什么呢?甚至身体,我们来时向上帝借来,归去时也是要还的。
倒是他们成就了善良,成就了我们的爱心,成就了我们想要成为“好人”的渴望。某种意义上,恰恰是他们比我们更“高”。
我们的那一点点施舍,根本买不到这么勇敢、高尚的“尊严”
——除非我们也学会“接受”。
很多时候,我们不敢接受他人的善意,并不是因为不喜欢。或许是因为我们怕“还不起”,在中国人的世界里,“人情”是传说中最贵的东西。我们总试图去给予,让自己看起来富有、丰足、利他、有爱……却吝啬于接受他人的关心、认可、赞美、给予……和爱。为什么呢?
而今,我思考了这个问题,并发愿:
在神圣的生命面前,我就像一个乞丐一样,
保持清贫,保持饥渴,保持谦卑,勇于接受,善于感谢。
在此,感恩生命中所有的遇见,感恩教会我受者亦有福的丐帮大哥,深深祝福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