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随笔-读书笔记2-罗马人的故事-2018-12-01

随笔-读书笔记2-罗马人的故事-2018-12-01

作者: 浪人一松 | 来源:发表于2018-12-01 23:57 被阅读48次

    这套书,电子书读了一遍,买来纸质书再读一遍。所谓经典,在当时都是通俗读物,如果百年后依然读者不辍,自然就成了经典。

    一:汉尼拔之败

    查阅各类名将排名,汉尼拔.巴卡的名字总是遥遥领先,宿敌大西庇阿,神君凯撒,最后的名将贝利撒留都远不及他。但是汉尼拔纵横罗马15年,将罗马联盟杀得丢盔卸甲,每战皆胜,也获得了数座城池作为根据地,最后却不得不含恨退出,放弃自己15年苦心经营的胜利果实,究竟为何?

    1:汉尼拔的战略

    当年亚历山大力克波斯,采用的就是迎头痛击+内部瓦解。先打出漂亮的胜仗,让其他部族不再畏惧国王的权威,然后在分化敌人,让波斯从内部自己瓦解。

    现在汉尼拔孤军深入,难以用兵力完全控制罗马,所以也是先笼络山内高卢的势力,在一系列会战胜利之后,逐一瓦解罗马联盟。

    一旦罗马联盟解体成以前一样分裂的城邦,就不会对迦太基还有威胁,那么汉尼拔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但是汉尼拔忽略了罗马与波斯的两点不同。

    2:罗马的加盟国

    在罗马统一意大利半岛的过程中,并非采用高压的方式统治,而是给予战败国充分自主,使得这些战败国以很小的代价获取罗马的军事同盟,罗马联盟有内在的凝聚力,这和波斯的帝王之下,所有百姓官员都是奴仆的制度有本质的区别。

    波斯帝国在皇帝战败以后,行省则分崩离析,而罗马联盟面对汉尼拔的长驱直入却没有瓦解,而是奋勇抗争了15年之久。

    3:罗马的执政官

    汉尼拔进入意大利本土以后,几次会战中数名罗马将军阵亡,但是罗马能不断的产生新的将军派往前线作战。而汉尼拔手下的将领却在逐渐减少。

    罗马的执政官制度,每年选出两名执政官,不断培养出合格的管理人才。如同美国拥有前总统的智囊团,还有源源不断在选举中脱颖而出的议员和州长,所以即使总统被刺杀或者意外,国家却不会受到难以恢复的影响。

    汉尼拔在罗马15年,跟随他的西班牙士兵年纪增大,在古代平均寿命30+岁的情况下,疾病等自然死亡使得汉尼拔带来的亲兵和将领逐渐减少,而罗马这边不断产生出费边,马尔凯鲁斯,西庇阿这样的优秀战将。

    此消彼长之下,汉尼拔已经不可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二:凯撒之强

    凯撒为什么强?我们能从他身上学到什么?

    1:置之死地而后生

    凯撒并非生而为王的,虽然他出身贵族,却并不富裕。苏拉获取了内战的胜利后,凯撒作为被苏拉打败的马略的外甥,自己的政治靠山已经倒台。

    他刚从苏拉的死亡名单中被划出,就敢于拒绝了苏拉要求与自己平民派媳妇离婚的要求后,不得已只能远走异乡。在古罗马,这就相当于被流放了。

    在流亡异乡的过程中,只是凭借着自己家族的一些老关系,获得在军队中服役与海盗作战的机会。打海盗可不是什么浪漫之旅,军旅生活伴随着死亡的危险,凯撒作为一个政治流亡人员,哪会有什么优待呢?必须凭着自己的努力才能站稳脚跟,或者说,活下去。

    等到凯撒成为罗马三巨头之一,拥有巨大的权利时,凯撒依然愿意兵行险着,领兵高卢以及后来力战庞贝。

    从当时来看,彼时的高卢10大部族战做一团,是个只有危险而没有富贵的荒蛮之地,没有那个元老院议员愿意做高卢的总督。带兵与彪悍的高卢蛮族战斗,是一件九死一生的豪赌。

    而在收复高卢后,凯撒敢于挑战获得元老院支持,兵强马壮的庞贝更是让人瞠目结舌。庞贝是谁?年少成名,一生未尝败绩的庞贝,可以说是那个年代罗马的军神本神。其能征善战,是苏拉夺回罗马的第一战将,尔后更是东征西讨,独自一人维持住整个地中海世界的安全。庞贝在81BC举行凯旋式的时候,凯撒还在小亚细亚流亡从军。就是这样一个庞贝,凯撒却敢和他硬碰硬。

    所以总结凯撒第一个厉害之处,就是置之死地而后生,不惧危险,在条件极其不利的情况下翻盘。

    2:财富只是工具

    对于凯撒来说,财富只是自己达到目的的工具。因此自己不需要获取财富,而是懂得使用财富。就如同现在的创业公司一样,优秀的创业团队不需要自己掏钱,而是可以让投资者掏钱。凯撒就是这样一位被投资者,而如同今天的被投资者一样,谁能获得越多的融资,越说明他有实力。

    换句话说,衡量一个人的身价,不仅看他拥有多少,还可以看他有能力欠别人多少。在凯撒31岁刚开始步入政坛的时候,居然就欠下1300塔兰托的巨款,如果用购买力衡量,大约是今天的109亿元人民币(1塔兰特大约20-40千克黄金,为方便就算28千克,1盎司=28克,1盎司黄金现在大约1200美元,也就是说1塔兰特大约1200000美元,人民币/美元按7计算,大约840万人民币)。

    可以想象,一名31岁的青年,居然可以借别人100多亿元并且花掉,简直匪夷所思,既说明他有足够的胆识敢于欠这么多债,也说明他有能力花掉这笔巨款。

    现在人知道,罗马首富克拉苏是凯撒最大的债主,从青年时期就是凯撒坚强的后盾,到后来凯撒领兵高卢时,还帮凯撒还了其他外债。克拉苏当然不是傻子,他当然懂得,凯撒用他的钱能帮他做他做不了的事情。

    3:极具魅力的人脉王

    为什么克拉苏愿意成为凯撒的投资人?三巨头中克拉苏有钱,庞贝有兵,凯撒凭着什么和这两个人平起平坐?

    ①:凯撒代表平民派

    凯撒是代表平民派的贵族,在古罗马,谁的支持者多,谁就拥有权利。代表元老院的贵族通常是大地主,用土地和财富获得民众支持,而凯撒这一派靠的是给平民争取权利而获得民众的支持。

    ②:凯撒自身的魅力

    凯撒年轻时可谓是高又帅,政治世家,有学识有教养。到后来远走他乡,带兵打仗,阅历丰富。最后回到罗马建功立业,这样的男子在哪个年代都会成为人群中的焦点,光是他被海盗绑架后觉得自己赎金太少,在被释放后马上带兵清剿海盗的故事就被传为千古佳话。

    无论是流亡岁月,还是日后的从政领兵,凯撒周围总是簇拥着一批忠诚的拥趸,有同盟者的子弟,有情人的孩子,他都照顾的很好。

    凯撒是所有女人的男人,所有男人的女人,这句话出处不可考,但是传闻当时元老院三分之一元老的媳妇都和凯撒有染,而这些元老还都没有找凯撒的麻烦,侧面反映出凯撒无与伦比的魅力。

    克拉苏和庞贝互生龌龊,一个财大气粗,一个声名显赫,但是凯撒却可以同时和他们成为伙伴,并且将促成两人的联合,如果没有凯撒,就不会有三巨头政治。

    ③:凯撒的大方

    凯撒成为人脉王不仅来源于他的自身魅力,更在于他的大方与宽容。面对朋友,凯撒愿意拿出最珍贵的资源送人。

    克拉苏的儿子小克拉苏在高卢协助凯撒,等到克拉苏自己远征帕提亚希望儿子帮自己的时候,凯撒将手下最精锐的军团赠与小克拉苏。

    4:高卢战略

    凯撒已经贵为罗马三巨头之一,但是没有钱和没有军队在手,制约了凯撒的发展。罗马的政治结构不允许出现长期的政治强权。在成为执政官之后就要去行省做总督,等总督任期届满就只能回元老院。虽然成为元老有影响力,但是元老毕竟很多,权利是分散的。更重要的是凯撒是平民派,本身财产不多,很难和大地主抗衡。

    凯撒想要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首先要获取权利,而获取权利,离不开钱,兵,人。而领兵高卢,恰巧能最大化这3个资源。

    ①:获取军事力量

    去其他行省也能领兵,但是其他行省政局稳定,总督走马上任,士兵对共和国忠诚而非对总督。庞贝的兵是自己纵横沙场带出来的子弟兵,他们忠诚的对象就是庞贝。

    高卢彼时并非共和国行省,而是蛮族彼此纷争的修罗场,凯撒在这里用兵,既可以为国家开疆拓土,又是培养子弟兵的机会。

    ②:获得根据地

    那些稳定富足的行省比如西班牙或者阿非利加,早就是元老院议员们的心头肉,过往的总督们早就把特别好的资产揽入怀中。只有这个还未被征服的地方,凯撒才能最大限度的配置自己的私产。冒最大的风险,获得最大的收益,这很凯撒。

    ③:获取名声

    凯撒的高卢战记,是凯撒在军中写给元老院的工作报告,而这个工作报告还被贴在元老院外的墙上让老百姓观看。由于凯撒文笔犀利整洁,而内容更是征服异国高奏凯歌,所以吸引了大量粉丝。

    凯撒的圈粉使得他在民间和军队中获得巨大的影响力,这为后来凯撒与庞贝开战获得意大利本土民众的支持打下了基础。否则其他将军开进意大利本土,一定会因为叛国而被千夫所指。

    三:私兵制之患

    1:募兵制必然诞生

    最早的共和国罗马采用的是兵役制,农民和贵族每年都有固定的时间需要服兵役。这些士兵本身有自己的产业,所以打仗的动力并不强。如果长期打仗自己的土地荒废反而降低自己的收益,因此在共和国早期,罗马善战,但是只因为解除威胁才出兵。

    可到了布匿战争时期,战争的战线和时间拉长,这些服兵役的士兵要么就想回去种地,要么就因为土地荒芜而一贫如洗。因此马略为了打败阿非利加的叛军,首采募兵制,将无业者训练为职业军人,这些军人没有别的财产,只会打仗,这既成了罗马战斗力飞涨的原因,也成为后来尾大不掉的隐患。

    募兵制显然比兵役制能获得更强的战力,这也是由于生产力足够,才能养得起这些不用生产的职业军人。可以判断,募兵制的产生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而采用募兵制的国家最终会战胜不采用的国家。募兵制可以说是后世罗马内乱的根源,但是如果没有这个根源,罗马也无法成为后来的罗马。

    2:私兵之患

    募兵制最大的问题在于军队效忠的对象是招募他们的人,而不是共和国,因此后来的马略,苏拉,凯撒最后都获取了绝对的军事力量来压制元老院,从而将共和罗马改造成帝制。

    ①:军阀混战

    伴随而来的是手握重兵的封疆大吏,在帝座不稳时,会产生问鼎罗马的野心。从此造成了未来数百年,王朝更迭前必然产生的军团长之间的混战,最后靠武力夺取帝位,比如韦斯帕乡,塞维鲁。

    ②:士兵哗变

    在任何年代,对职业军人进行安置都是重要的工作,因为如果安置的不好,军团就会推选能让他们自己利益最大化的代言人当皇帝,结束内乱的塞维鲁皇帝是如此,赵匡胤也是如此。而罗马在后来,也有数位皇帝是在军队的哗变中被杀,比如亚历山大塞维鲁,使本已稳定的局势再度混乱。

    ③:近卫军

    在众多的毒素中,又以近卫军叛乱为私兵制最大诟病。皇帝基于自身安全,在首都设置了只听命于自己的近卫军,以防封疆大吏觊觎帝座。然而近卫军的长官反而成了离权利最近的人,只要近卫军长官谋杀皇帝,就没有任何人可以阻挡近卫军长官自立为帝。

    虽然近卫军有这个便利条件,但正真获得最后权利的并不多,主要是来路不正的帝位,激起元老院和封疆大吏的反对,因此皇帝宝座不长。却反而造成更大的混乱,使百姓生灵涂炭。

    四:帝政之殇

    1:帝政的优越性

    罗马由共和制转变成帝制,吉本将其看做衰亡的原因。实际上帝制是结果而非原因,这点后面也会提到。帝制起码在当时有明显的优势:

    ①:保护平民

    当罗马结束布匿战争以后,土地资源越来越多的向大地主大贵族集中,而立法的元老院也是受这些大地主控制,因此贫富差距逐渐加大,社会生产力不升反降,国家税收更困难。而不可能指望元老院能将国家带回正轨。

    在任何帝国,皇帝往往是和平民一道对抗官僚和氏族,这在中国也体现的十分明显。以往平民派的代表希望为平民争取利益,却往往受到元老院派的阻扰。著名的格拉古兄弟被杀事件,就是因为格拉古制定维护普通平民利益的政策动了贵族们的奶酪。

    平民派政治家连保护自身安全的能力都没有,又怎么可能真正帮助平民维护权利。因此手握最高军事力量的皇帝的出现,才能真正达成平民与贵族的平衡。

    ②:避免内战

    凯撒的青少年时期,是在苏拉与马略来回争夺罗马的动乱中度过的,握有私兵的军阀,为了利益彼此争夺,对共和国的伤害很深。现在有一个至高权利的出现,才能将散乱的军事力量集中起来,你们也别争夺了,让我来分配。这样国家反而稳定。

    ③:高效集权

    没有最高权利的共和国,权利分散,对内难以制定统一的法度,在对外作战中也难以形成统一指挥。这时候帝王作为所有资源的总指挥,使得国家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权出一门才能政令通达,这也是袁世凯冒天下之大不韪的根本原因。

    2:暴君无道

    帝制有很多优点,因此能延续两千多年,从现代人的角度来看,帝制有两个明显的缺点:

    ①:失去约束

    绝对的权利导致绝对的堕落。罗马的皇帝并没有中国皇帝的孔孟之道作为立君之本,而是像古希腊的神抵一样放纵自己的七情六欲。,

    特别是年少帝王没有良师相伴,长于深宫妇人只手,对社会没有基本的常识,因此罗马诞生了一批以荒淫暴虐闻名的皇帝,尼禄,卡拉卡拉,康茂德等均是如此。

    ②:失去多样性

    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而整个帝国都按他的思路进行建设。皇帝的政策即使错了,也会被执行,皇帝的政策不是最优解,社会也没有办法转变。要么导致民穷财尽,要么产生暴乱。

    皇帝的继承人只能在皇室血亲中传递,万一优秀的继承人太少,就有可能将庞大的帝国交给无能之人。在古代意外死亡是常态,因此皇室总是陷入继承人缺乏的状态,只要多经历几次传递,就必然出现不合格的皇帝。

    3:元老院的堕落

    在帝政下,元老院逐渐失去共和国时期为国家培养优秀接班人的作用,在共和国时期,执政官卸任后自动获得进入元老院的位置,执政官卸任后又可以成为行省总督。这些前执政官都有着财务官和将军的经验,卸任总督更是封疆大吏,等到每年一批的新人进入元老院时,基本都处于经验与知识的巅峰中,无疑能成为了不起的智囊团

    在帝政时代,执政官只是名誉的头衔,正真握有权利的是皇帝的官僚机构。因此皇帝的敕令代替了元老院的立法,元老院逐渐失去作用,充塞着贵族地主的无能之辈,那些在混乱中得登帝位的草莽皇帝,无论是谁,元老院的作用都只有一个,就是承认其合法性。

    五:贤帝的榜样

    罗马帝国中最辉煌的时期就是五贤帝时期了,国泰民安,繁荣昌盛,连续5位位皇帝都非常优秀,尽职尽责的完成自己的使命,这就不禁要问,相比大部分王朝都贤德不超过两代情况,这种模式可以复制吗?

    1:升迁之路

    首先说罗马人才的摇篮,通往光荣职责的必经之路。

    凯撒在领兵高卢之前,做过兵团大队长,这是武职,完成服役后作为财务检察官被派往西班牙,这是文职。回罗马后成为元老院议员,当选按查管,这还是文职。然后就任西班牙总督,这是封疆大吏。然后接连做过南法,北意,伊利里亚总督。

    韦斯巴芗在成为皇帝前,依次做过军团大队长,财务检察官,按查管,法务官,莱茵河军团长,当选执政官,当选阿非利加行省总督。

    可以看出,罗马无论是共和国时代还是帝国时代,对于人才的要求都是能文善武,既懂军事能够保卫帝国,又懂管理能够运筹帷幄,而且在不同的行省轮流执政,对国土民风充分了解。

    五贤帝个个都有着丰富的作战和管理经验,图拉真做过保民官,财务官,大法官,军团长,执政官。哈德良做过保民官,做过执政官,做过潘诺尼亚总督,安敦尼庇护做过财务官,大法官,执政官,亚细亚总督。

    我朝现在对于官吏的考核也有异曲同工之妙,首先是不同的地区,然后是不同的职位,最后是既有文职,又有武职。但是最后选常委,直至最高领导人,也都要看在任上的工作成绩和口碑。

    2:择优录取

    伯乐相马不如赛马,最优秀的人才是在赛场上比较出来的,虽然还比不上议会政体那样更多的样本可供选择,但起码能够排除掉缺乏常识或者心智不健全的人。而且进入最高权利机构的过程中,领导人的年龄有一定的下限,这样可以避免年轻人的不谨慎。

    哈德良说,儿子不能选,但是继承人可以选。五贤帝之所以能够延续,是前4个皇帝都处于各自的原因,没有儿子。因此他们直接将自己看中的下一任皇帝收做养子。

    可惜好景不长的是奥勒留打破了这一传承,将皇位了给自己的儿子,虽然他自己是一位优秀的帝王,然而他的儿子却给他的名声留下了污点。

    如果帝王非要在统治阶级中选择,也必须杜绝血亲继承,因为可供选择的样本太少,是选择不到优秀人才的。

    六:伽利埃努斯敕令

    伽利埃努斯皇帝剥夺元老院议员领兵的资格,使得军政分离,或者说,完全剥夺了元老院角逐最高权利的可能性,有着悠久传统的光荣职务之路由此画下了句号。那么为什么一度早就罗马精英领导团和缔造五贤帝的优秀制度,会被废除呢?

    1:破除门阀贵族

    在中国,门阀贵族林立导致国家权力的分散,门阀之间争夺土地和政治权利,使得贫富差距拉大,大庄园主过着自给自足的小农业经济不理发展,而皇权旁落也使得国家对外软弱无力。

    在罗马,门阀贵族就是元老院阶级,他们掌握大量土地财富,将土地兼并农民吸纳为农奴,皇帝难以向他们征税也难以要求他们出人服兵役。

    面对元老院阶级的倾轧,就算皇帝也不敢乱动他们的奶酪,贸然行事却惹上杀身之祸。

    可是面对内忧外患,面对元老院贵族和民众越来越深的对立,皇帝选择民众,选择的是新晋的,靠战功安身立命的骑士阶级。而腐朽的元老院就不再是皇帝仰仗的对象,而是必须被打破的门阀。

    2:是结果而非原因

    很多人斥责伽利埃努斯葬送了罗马的优秀传统,使得罗马的精英成为了跛腿,实际上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很多我们以为的原因,只是当时事态发展的结果。

    ①:帝制的产生

    之前讨论了帝制被斥为罗马衰亡的第一个因素。实际上帝制是当时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如果罗马坐拥可以采用募兵制的生产力却不采用,那么很有可能会被周边采用募兵制的国家干掉。

    如果不是凯撒用武力统一全国,那么由于募兵制的原因,必然产生军阀割据的结果。罗马将由共和转向分裂。自然也没有人说罗马未来的衰亡。

    ②:卡拉卡拉敕令

    卡拉卡拉敕令简单来说,就是罗马公民不用缴纳行省税,而行省居民虽然也是罗马人,但是要交行省税。卡拉卡拉敕令使得所有罗马人都享有罗马公民权,就都不用缴纳行省税了,于是国家失去收入面临崩溃。

    很多人说,暴君卡拉卡拉与他的敕令是杀死罗马帝国的重要一刀。使得前几百年行之有效的罗马公民上升阶梯被打破,罗马帝国失去重要税收来源,也失去了行省居民踊跃参军的吸引力。

    然而有四个问题

    I:如果卡拉卡拉的敕令真的是千夫所指的昏招,那么卡拉卡拉在位时间只有6年,下一任皇帝为何不取消敕令?

    II:如果卡拉卡拉敕令是罗马帝国衰亡的重要原因,那么为何后来的帝国在没有推翻卡拉卡拉敕令的情况下又延续了250年,和我国任何一个强大的王朝延续的时间相比也不遑多让?

    III:我们知道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减税会增加创造社会财富的动力,我们现在呼吁政府减税,却觉得卡拉卡拉减税导致帝国衰弱?

    IV:卡拉卡拉虽然是暴君,但不是傻子,平权导致税收减少的结果当然比任何人都清楚,那他为什么还要这么做?

    实际上在卡拉卡拉继位时,帝国刚从近20年的内战中恢复过来,卡拉卡拉的父亲塞维鲁皇帝虽然结束内乱,但是却给了士兵巨大的好处作为代价,外有骄兵而内有乱民。

    罗马帝国虽然行省和罗马公民数百年相安无事,但是帝国的阶层固化和贫富差距拉大,行省总督的贪污腐化血腥镇压,不同种族不同信仰的激烈对抗,已经让行省居民离心离德。在国家即将分裂的边缘,出台一个减税+承认公民权的敕令才是合理的解释。

    因此我的推测,卡拉卡拉敕令就是皇帝的新衣,谨慎的帝王虽然知道问题所在但是却不敢颁布,而卡拉卡拉这个妄人却无所畏惧,而后来的帝王乐的全盘接受而已。

    3:赌徒的最后一搏

    有一则故事,问的是如果一个人生意失败马上就要破产,但是他还剩最后的10万元,是否应该去赌场赌一把。

    如果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来看,赌博赢钱的概率极低,这最后一把肯定输了,因此这个人不该去赌。但是回过头想,如果他不赌,他必然要破产,如果他赌,起码还有一丝希望。损失是有限的,而可能获取的收益却是无限的。

    由此我想,是否最坏的结果可以被避免呢?是否奥古斯都可以学习苏拉万年放弃权柄,是否卡拉卡拉后面的皇帝收回敕令?

    所谓福兮祸所依,问题的根源往往出现在繁荣的背后。五贤帝时期图拉真打下了达契亚,获得了大量的财富,土地,奴隶。这么多奴隶根本无法消化,以至于图拉真把他们带到罗马斗兽场进行长达数月的角斗表演。

    罗马帝国就是这样,靠着征服与掠夺补充自己的血液,一旦国土无法向外扩展,罗马就会陷入危机。在奥勒留的时代,罗马向东攻略达契亚,而北方常年受到日耳曼民族的侵袭。国之大,好战必亡,罗马已经走上了穷兵黩武的道路,有职业军人以此为业,有元老院阶级贪财好货。罗马的战车滚滚向前,已经驶入了危险的地带。

    七:重塑货币无用

    三世纪危机中,几乎所有皇帝都非正常死亡,大部分死于谋杀。这个乱世之中,生产力遭到破坏,却有需要大量财富给予士兵。

    在这种情形下,货币的贬值以至于产生恶性通货膨胀必然产生。如何结束通胀?

    为了解决通胀,戴克里先想到的就是重铸货币,保证足金的坚挺货币,虽然历史上看来,新的货币成为此后百年地中海最坚挺的货币。但是有个问题值得探讨,不是重铸货币救了罗马经济,而是罗马经济救了货币。为什么这么说?

    1:通货膨胀的原因

    罗马危机所产生的通胀,从表面上看是皇帝们降低货币成色,使得货币太多,但仔细想来,皇帝为什么要降低货币成色,是因为货币不够用还是商品不够用?

    在三世纪危机中,罗马已经千疮百孔,生产力大为降低,远远不能满足帝国的行政和军事开支,更多的货币追逐更少的商品,才是滥发货币的主要原因。

    2:国家的财富是劳动而非货币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是价值的衡量尺度,但并不等于价值本身。人类社会现在的文明,是建立在生产了无穷的商品的基础上。而衡量这些商品的价值,只是一堆纸和电子信号。

    在金属本位的社会,国家之间的货币存在自发平衡的机制,如果罗马的需求超过本国的供给,那么就会从外国进口,使得黄金外流。这时候如果大家没有黄金了,需求量减少直到少于需求,那么多余的商品就会出口出去,使得黄金回流,完成动态平衡。

    但是如果该国不愿意,或者不能降低自己的需求,那就只能降低货币成色,使得货币贬值。否则的话,罗马的货币都被用光,那么国家没有流通的货币,反而形成比通胀更可怕的紧缩,最后回到以物易物的状态,更不利于经济的恢复。

    3:生产力恢复

    生产力恢复是货币稳定的原因,而不是反过来,因为即使反过来先人为创造出坚挺的货币,但是供给不能满足需求,这些货币马上就会被用去对外采购物资。

    虽然所有的通胀问题,都需要从调整货币开始,但是这个开始,仅仅是为了让生产力暂时恢复的手段。

    在戴克里先统一国家之后,扩军至60万保卫帝国边疆。将蛮族拒与防线之外,所以老百姓终于能够安心生产,城市也恢复了活力。

    而君士坦丁借助基督教安抚人心,用精神控制来组织帝国的生产生活,弥合不同种族之间的鸿沟,使得国家重新产生凝聚力。

    正是安全统一造就了拜占庭生产力的回暖,而君士坦丁堡又正处于欧亚大陆的交通要道,成为了丝绸之路和南亚香料的贸易枢纽,因此获得了足够的财富,从而使得拜占庭的金币能保持坚挺。

    八:社会达尔文

    人类社会不断从野蛮走向文明。虽然偶有反复,但是大体上有保持了这一趋势。不同社会形态的最后目标,就是看哪种社会能使人类能更多的繁衍生息,在传播基因的同时,也传播社会形态。

    1:社会碰撞

    社会是不是如同生物一样有着适者生存的性质?从人类社会的发展来看,文明中诞生出更高的生产力,而生产力产生更高的战斗力,从而使得文明的种子得以传播。虽然野蛮有过战胜文明的时候,但是从长远来说,文明有着更长远的发展。

    究竟怎样的社会结构能够产生更高的生产力?虽然罗马的皇帝和蛮族的王并非为了人民的福祉而设计出复杂的社会结构。但是罗马如果不从共和制发展到帝制,就无法扩张到整个地中海沿岸。而帝制后期的腐朽堕落,又难敌日耳曼蛮族灵活机动的部落制度。

    随着生产力的增加能够养活一些人不生产,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想办法进入不生产也获得收益的阶级。随着这样的人越来越多,生产力会逐渐减弱,逐渐使得社会中的贫穷者难以为继,而这样的人数一旦超过某个阈值,社会就会产生动荡,使得大量人类死亡,社会结构迎来重启。

    每一次的重启就是一次社会进化的实验,只要这个文明没有完全灭绝,之前末世的经验就会传承下来使得后来的统治者警醒。

    2:上瘾的奴隶制

    ①:奴隶制

    罗马自从布匿战争胜利之后,越发的依赖奴隶制,到后来凯撒征服高卢,提图斯征服耶路撒冷,图拉真征服达契亚等都是侵略战争,战争的背后就是奴隶与土地。

    依赖奴隶制的国家将失去改进生产力的动力,比如皇帝苇斯巴芗,命人从埃及运来方尖碑来庆祝自己的功业,有人曾提供一种大幅减少劳动量的树碑方式,皇帝却并没有采纳,而是宁愿让奴隶更辛苦的工作免生是非。

    一个民族一旦习惯于掠夺和剥削,就再也不愿意靠自己的劳动致富。依赖奴隶制是前半程罗马帝国生产力难以提高的罩门。等到罗马军事力量衰弱,已经从掠夺者变成被掠夺者以后,罗马的统治阶级还能依靠剥削农奴来维持。

    ②:农奴

    在三世纪危机中,越来越多的农民流离失所,要么成为城市的流民,要么成为大地主的农奴。社会的贫富差距无疑是拉大了,会产生这样的情况,并非皇帝们的刻意为之,而是必然产生的结果

    I:罗马帝国在三世纪危机期间,蛮族入侵已成常态,国家无力保卫农民,农民只有寄身于拥有武装力量的大地主才能保障安全。

    II:普通农民要响应国家的兵役制度对抗蛮族,这在危机中的罗马可以说是九死一生的旅程。但是成为农奴则可以受到大地主的庇护,起码能保全性命。

    III:国家需要对抗蛮族,因此对农民税收日益提高,自由农民反而因为重税而濒临破产。虽然破产的农民为了保命只能变卖田产给大地主。但是寄人篱下反而不需要为纳税而烦恼。

    因此农民成为农奴,失去了自由,却获得了安全。

    3:汪达尔人社会的覆灭

    现代社会基本已经明确了生产力发展是社会结构的主要目标,但是古代来看,努力发展生产力并没有那么明显的优势。总有一些民族的文化就是战争和掠夺。比如蒙古人和萨拉森人。

    汪达尔人占领北非后就如同一场社会实验,只会掠夺的民族占领了一个富裕的地方之后会发生什么呢?

    文明程度高的人逃走,剩下强盗互相抢夺。汪达尔人控制北非100年,原先富裕先进的阿非利加行省逐渐衰弱,等到拜占庭的将军贝利撒留率军前来,孱弱的军队早已不堪一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随笔-读书笔记2-罗马人的故事-2018-12-0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kydc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