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师好,我来自河南,是第一次参加暑期21天写作挑战。
我所在的第三小组,现在一共有三位老师,组长为湖北的徐艳霞老师,另一位小伙伴福建的王凤仙老师,他俩都是写作能力非常强的大咖,写作也很成熟。加入这个小组,真是有相见恨晚的感觉。
这21天的经历,有很多感想,最突出的有两个方面自己的心路历程和自己的丰富收获。
一、心路历程
一开始是很新鲜的,特别是第1周,写的很有劲儿,好不好不管,先写出来再说。
第2周就觉得我在浪费时间。因为我没有什么好的资储备,每天都得挖空心思,想出来,还是离题万里。
最后的时候就有点想逃。但是这个大话已经在上大学的儿子和高三的外甥面前吹出去了,总不能半途而废吧,那就坚持。
期间还有一个困扰,右臂网球肘发作,时好时坏,打字的话非常非常不容易,经常就是用语音反复在修改。
到了第三周就觉得我一定要坚持下来,不会写的栏目,也要去尝试尝试,人生不能总是给自己设限,对吧。这时候手臂也好了一点,那就坚持下来了。
我跟孩子们在群里讨论这段经历,大家都说别轻易放弃,很多时候还是可以坚持的。
二、说说自己的收获。
1.拓展视野,重新认识关于教育写作、教育随笔的美好。
以前我们总想着做课题,做省级教育教学成果奖,追求国家教育教学成果奖,精力都放在这里。
李正涛教授曾经说过,写完这个教育随笔,我就回到学术研究领城。好像随笔就多了随意,少了科研水准
通过这21天的经历发现,教育写作亦有它的作用。
它可以让你对身边事更留心,更敏锐。对小问题,有更多的思考和研究。
一种很好的积累,积累多了才有助于进行大课题的研究。
尤其是廖校带领了我们在课程板块发力,让我发现自己的弱项。以前总认为现在学校不是课程少,是课程太多了。城区学校课程很丰富,多到没时间上。然而,这一段时间的写作经历,加上翻看2023年的教育年度报告和北京市的基础教育年度报告,对课程这一块就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课程要做,而且要做好做精。落到实处。校本课程的确是国家课程有益的补充。
2.认识优秀伙伴,得到了耐心有充满鼓励的指点。
从组长的成长经历里面,我看到她发表了200多篇文章。对于德育班主任工作,有自己长期的实践和独到的见解。特别是这一段陪伴中对我的指导和启发,会给我的写作注入新的力量,如她很耐心地讲读后感的写法,她与教育写作的渊源,是一位非常棒的小伙伴。
另一位王凤仙老师发表过许多作品,这一次她的一篇读后感已经在市晚报上发表了,开了个好头。她的文学修养非常的高,发表的作品里边百分之八九十都是文学作品,加入写作营,想看看教育写作的独特的风景。
今天组长和王老师还夸了我,最后写的两篇文章比以前好了一丢丢。太开心了!和学生一样,被鼓励,被肯定的滋味真好。
3.此次活动对我的启发,我想是时候对未来规划一下了。
第一是读写要继续加油。脑子里下笔的时候才发现脑子里空空,那些读过的东西怎么长成自己的文字,这是一个需要长期探讨的过程,就像那天主编提到经常看反复看, 以后我要经常看一些教育专著。
第2个就是经常去听课。现在听课的机会不是太多,特别是听其他学科课的时候,总觉得没有多大的价值,但实际上听了几次之后,我发现对我来说印象深刻能写下东西的,都是去听别的老师的课,给我带来的震撼。就算是班主任工作汇报,里边有很多小故事的素材。
还有很棒的一点是大家帮我驱走了职业倦怠,让我有信心去做一些其他的东西。
想像诸位一样变得更好,我觉得这是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收获。
这一次写作营的挑战活动给了我信心。
或许写的文字没有发表的机会,人生可能也没有得到其它荣誉称号的机会了,那这个人还要不要继续努力?要不要去追寻更好的自己呢?
我想我从大家身上看到了答案。
还是要想办法,让自己的人生更有意思。
最后再说一点 一个好校长,太重要了。有廖校这样的校长何愁学校不发展,老师不成长。连千里之外的我们都受益。
谢谢每一个小伙伴,你们给我带来了新鲜的体验,带来了很多的启发和动力。
你们的热情唤醒了我,感谢你们!感谢这个美好的夜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