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篇文章中,讲了沉没成本谬误导致,人做事的动机变成为了减少他的损失,弥补他的损失,而做出的选择。
- 在我们的认知中,作出选择是根据经验,判断这件事情未来是否有价值来作出选择的。
- 研究人员做实验,他们看到的却是另外一种情况。你投入的精力金钱越多。会大大影响,你做出的选择!倾注的越多,放手越难。
在了解了沉没成本的定义概念之后,我就想起了之前读过的有关查理芒格的书《穷查理宝典》。
里面有个概念叫被剥夺超级反应。它的定义是
对损失的好处或即将损失的好处做出的反应。
我发现沉没成本谬误,和被剥夺超级反应这两组概念,有太多的相似之处。经过一番思考发现,其实它们是同讲得是同一个道理,只是角度不同。
从定义就可以看出。
- 沉没成本谬误中,强调的是动机,这是内在的。
- 被剥夺超级反应。强调的是面对损失作出的反应,这是外在的。
沉没成本谬误的定义。
- 投入不可收回的精力,金钱,时间。为了避免损失带来的负面情绪,为了让自己的损失减少到最低,为了弥补自己的损失。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基于以上这几种因素而做出的选择。
查理芒格在书讲了,赌徒在输了以后急于扳平的心理,输的越多,扳平的心理越强烈。在老虎机面前的时候,赌徒被控制了。因为老虎机设计的程序,让赌徒感觉到,差一点就赢了。然后拼命下注。
用沉没成本谬误来解释,也是一个道理。赌徒在输钱之后,他为了让自己的损失,减到最少。他选择继续留在赌桌上,继续投入剩余的赌本,希望用这些把原先输的钱,全部赢回来。如果现在停止赌,那么我将损失之前的钱。为了避免这种损失带来负面情绪,所以,选择继续。
开始时,我看到书中有写这么一句话,在公共场合竞拍会让你损失惨重。当时还没真搞明白,为什么会这样子?
其实是这样的,就是在竞拍的时候对方报了一个价钱。在这种氛围中,你认为这种价钱是合理的,此时如果你不报一个更高的价格,你将损失这笔交易。为了得到这笔交易,那就再投入一点吧。把价格再提高一点报出去。然后报价的人,都相互沉浸在这种,沉没成本的谬误中。最后,价高者得的那个人买下来了,回到家,冷静的思考了之后拍大腿,这时才开始后悔,花那么高的钱买下这个东西根本不值啊!
最后我把,查理芒格在《穷查理宝典》里面,写了一段话摘录下来。他说的沉没成本谬误是同一个意思。只是他用了他创造的词汇来表达叫被剥夺超级反应!
- 「实际上,生活之所以如此,是为了让你们能够处理错误。那些破产的人的通病是无法正确地处理心理否认。你们对某样东西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对它倾注了心血和金钱。你们投入的越多,一贯性原理就越会促使你们想:“现在它必须成功。如果我再投入一点,它就会成功。”」
- 「这时候,“剥夺性超级反映综合征”也会出现:如果不再投入一点,你们就要前功尽弃啦。人们就是这样破产的——因为他们不懂停下来反思,然后说:“我可以放弃这个,从头再来。我不会执迷不悟下去——那样的话我会破产的。”」
摘自:《穷查理宝典》 - 〔美〕查理·芒格 / Charlie T. Munger 〔美〕彼得·考夫曼 / Peter D. Kaufman
在豆瓣阅读书店查看: https://read.douban.com/ebook/24123564
本作品由中信出版社授权豆瓣阅读全球范围内电子版制作与发行。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