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与史湘云都是没有父母的苦命孩子,史湘云是从小就父母双亡,寄居在舅婶家,不仅半点都做不得主,而且经常需要做针线活到半夜。
再来看林黛玉,母亲去世早,但也享受过母爱,父亲更是把她安排到贾府之后才去世的;到了贾府,贾母万般疼爱,一应待遇都跟其他姑娘一样,半点也没有受委屈。
袭人让史湘云帮忙做鞋垫,宝钗说到史湘云的情况:
“那云丫头在家里竟一点儿作不得主。他们家嫌费用大,竟不用那些针线上的人,差不多的东西多是他们娘儿们动手。为什么这几次他来了,他和我说话儿,见没人在跟前,他就说家里累的很。我再问他两句家常过日子的话,他就连眼圈儿都红了,口里含含糊糊待说不说的。“想其形景来,自然从小儿没爹娘的苦。我看着他,也不觉的伤起心来。上次他就告诉我,在家里做活做到三更天,若是替别人做一点半点,他家的那些奶奶太太们还不受用呢。”
1.相同命运,不同性格
可我们看到两个人的性格却天差地别,史湘云天生性格活泼坚强,在家里受了多少委屈艰难,从不挂在脸上,整日还是一张笑脸;再来看林黛玉,她生性敏感多疑,总觉得别人看不起她,下人都觉得她不好相处,所以,她住的潇湘馆竹影斑驳,人迹罕至,路上都长满了青苔。
所以,相同的出生遭遇,不同的性格会使人生有不同的感受。
史湘云在家里日子不好过,所以每次能到贾府的大观园里面跟姐妹们作诗玩耍,她就会分外的开心,把烦恼忧愁暂时忘却的干干净净。
虽然不到处说自己的烦恼,但在善解人意的宝姐姐跟前,也会吐露自己的心声,宝钗免不得宽慰几句,她也就过去了。所以,别人都觉得她性格很好,也喜欢跟她玩闹。
一个人得学会释放自己的压力,不能什么事都憋在心里,没有人知道你到底是怎么想的,别人想安慰也无从说起。
像林黛玉就是一个什么事都放在心里,让别人猜的人,她跟贾宝玉几次吵架,都是因为宝玉不理解她的心思,才赌气不理他的,如果不是宝玉的那份痴情,每次都来主动道歉,换做别人早就敬而远之了!
2.凡事看开点,生活会变得容易许多
其实林黛玉在贾府过得真的挺好的,林黛玉有紫娟等丫头的悉心照顾,贾母的慈爱,还有宝玉相知相守的情意。但她还是每天为许多小事伤心掉泪,感叹为何宝钗宝玉有“金玉”之论?
你既为我的知己,自然我亦可为你的知己;既你我相为知己,又何必有“金玉”之论呢;既有金玉之论,也该你我有之,又何必来一宝钗呢?
不知道内情的人来看,觉得史湘云过得比林黛玉好太多了。
于是生活比林黛玉艰难许多的史湘云,反而反过来安慰林黛玉不要太钻牛角尖,凡事看开点,病也早就好了!
中秋佳节,史湘云和林黛玉临水赏月,湘云宽慰他,因说:“你是个明白人,何必作此形像自苦。
我也和你一样,我就不似你这样心窄。何况你又多病,还不自己保养。
其实宝玉也经常劝她,但是一个人的性格是很慢改变的,所谓“天命之谓性”,本性都是天生的。后天只能缓和,并不能彻底改变他天生思考的方式,有些人就是往悲剧方面想,你拉都拉不住的!
贾宝玉劝林黛玉:你皆因总是不放心的原故,才弄了一身病。
但凡宽慰些,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
3.同样一句话,千人千意
就像同样一句话,每个人理解和感受的往往天差地别。
譬如我们说,“你吃饭没有?”这一句话随便问人,会产生几个结果:
一种是觉得这个人非常关心自己,连有没有吃饭,他都要知道,多关心我。
另有一种人会觉得是在耻笑他,分明晓得今天没有钱吃便当,偏要问我吃饭没有,可恨!
还有一种人会觉得这个人很滑头,你看,故作关心状,故作多情的样子,很讨厌。
同样一句话,四面八方反应不同。所以人与人之间意思的沟通,有如此之难,人与人的性格又是多么的不同啊!
林黛玉与史湘云同命不同性,史湘云天生一张笑脸,生活仿佛也没有那么难过;林黛玉生来就是来还眼泪的,好像人生就没有不伤心的事!
所以,性格可能决定不了命运,但积极向上的性格,会会让你过得开心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