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经济由发展中国家,步入初级发达国家的行列,以 文化产业为代表的“软实力”必将蓬勃发展,历史上美国、日本、韩 国都走过这样的路径。
现在中国电影市场的规模已经位列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 出境旅游人数更是世界第一,国学热方兴未艾……这些都是文化产业兴起的写照。
很多传统产业也可以直接跟文化产业进行跨界整合,从而制造独特卖点,实现跨届盈利。我国“第一家博物馆式酒店”本身就是这样的跨界整合产物。收藏热正大兴其道,尤其是一些富裕阶层,更是乐此不疲。
我们抓住这样的机会,将酒店业与博物馆整合,将博物馆的盈利模式对接酒店,同时,把拍卖行的业务也整合酒店之中,一举数得。既制造了独特的品牌卖点,又实现了混业经营收益。这就是 跟文化产业对接的好处。
文化产业是一个万能产业,可以跟几乎所有的产业做链接。 其操作的关键就是要找准一个切入点。 甚至是,企业的产品改一个有文化的名字,就可以让业绩迅猛攀升。
湖南醴陵地区一家做瓷器的公司叫“德兴瓷业”。多年来一直不温不火。虽然瓷器品质非常好,为什么卖不动呢?因为没有文化概念。
瓷器是最讲究文化内涵的产品,仅靠做工与设计,是远远不 够的。后来改了名字,结果这个名字帮助她的业绩飞速成长,很快就传播出来。
新的名字没有文化品味,没有历史特色,客户不会一听就想买。他们的策划团队根据湖南醴陵的瓷器生产历史,直接改了个让所有人都比较喜欢的新名字叫“汉帝国瓷”。
然后在每一套瓷器包装箱里,都放一本小手册,讲述这套瓷器在汉代的历史故事与文化渊源……
通过起名就直接提升业绩的案例太多了。因为名字本身就是定位,名字本身就是包装,名字本身就是推销员,名字本身就要会讲故事,名字本身就要能卖货。
我看了很多国内外的营销教科书,书中对于命名重要性的分析都不够。大段大段的营销理论基本没用,起个好名,就可以直接节省99%的广告费,并且直接提升业绩了。 尤其是当你的产品想跟大文化产业对接的时候,最好的落地点,就是从命名上改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