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抢救,我非常紧张,脑子里不停出现各种情况画面,最坏的一种就是插满管子,痛苦的死亡。
抢救的当晚,我签了所有有创告知书。第二天,各项生命体征处于平稳,转院的路上,赶上夕阳西下,父亲躺在救护车里指着窗外的阳光笑,我一下子就决定,最后的时刻,我要让他平静的无痛苦的离开,如果可能我要把他接回家,在家里看着夕阳睡去。
心理服务有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临终关怀,不仅给临终者,也给家属,其中针对家属强行要求抢救的情况,我们总是劝说终归是死,还是少点痛苦多点体面的好,尤其是对生命质量差的临终者,抢救是对其身体和精神上的折磨,也是对家属和社会经济的浪费。
每次我这样讲给别人听的时候都温柔又理智,但是面对父亲,我的理智只停留在理论水平了。
转院过来之后,大夫也问我希望采取什么方式抢救,我只说了一句,从医学角度没有价值的话,那就少遭点罪吧。电击,切气管之后只能苟延残喘的延长生命,这样的抢救弊大于利。
如果真到那一刻,家属再也见不到,医护人员也有很重的负担,何必呢。不如还能照料他起居的每一天,都好好陪着他,喂水吃饭饭,如厕翻身。
我不知道父亲卧床的十几年是否觉得很难过,生不如死,如果是我,我可能会这样觉得,所以我总是回避换位思考。我不知道他每次是希望抢救还是不抢救,但是每次我都尽力让他再活过来好起来。
我也曾分析自己的心理是怎样的人道主义的义务,还是自私的占有?从来没有结果,这一次,我觉得不强求可能是最好的选择,虽然眼泪已经在打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