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衰老与死亡逼近…

作者: 曾彧 | 来源:发表于2017-06-26 20:12 被阅读63次

生、老、病、死皆为人生的宏大主题,而其中尤以老和死最使人恐惧。衰老常威胁着人的幸福安宁,死神更是令人战栗。常言:人生自古谁无死。然而,当衰老与死亡逼近时,却很少有人能够做到勇于面对、泰然处之。

纵然有各种圣人贤哲的智慧妙语为人类揭开玄妙生命的面纱,也有宗教和科学的双剑向无知与黑暗虚空的猛烈挥刺,但仍然无法引领芸芸众生抱持豁达和勇气迎接衰老与死神。人类无疑是万物之灵长,不过,在老之将至、大限降临时,他们却只能是热锅上的蚂蚁、刀俎下的鱼肉。

不过,万物皆有生命周期,不论有过怎样的青春与辉煌,人们终归要迎来衰老与死神的拜访。遗憾的是,这个社会甚至这个世界在对待人们老去的事情上,诚然做的远远不够。众所周知,至少在中国,近年来对老龄化社会即将到来这一事实的着重强调,以及农村空巢老人等社会问题的不断凸显,似乎已然开始拷问今日之中国。未来将是怎样一番情景,只能拭目以待。

坦白说,年轻人是无法体味老人的诸多痛苦的,纵使强迫自己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理解、思考甚而联想,毫无疑问都是徒劳的。在美国作者拉姆·达斯的新作《学习做一个会老的人》中,对社会是如何看待老人有一段描述:老人是一大社会弊病,是不可避免的灾祸、社会的蠹(du 四声)虫,是对美的侮辱。我听了这段话,不禁失笑(肚子都笑疼了,尤其是“弊病”二字)良久。但继而感到异常的惊愕、愤慨、毛骨悚然。

拉姆·达斯是一名虔诚的灵修者,他自从意外事件而被哈佛大学辞退教职后,因为奇妙的机缘奔赴印度修行。据他所言,这是自己人生走向另一段辉煌的机会。大概人在衰老无声来临时,或无意或刻意地会表现出一种对抗的姿态。拉姆讲到,自己虽已年过60,却依旧怀有青年人的热血与风度,他勇于尝试新鲜事物,无意中忘却自己已不再年轻,因此闹了不少笑话。

直至一次突发的中风,迫使拉姆重新认识了自己的新角色。中风使他半身瘫痪,而且患上失语症。这次“上帝的恩典”毫不留情地将他抛到了令他惊慌失措的老人群中,他这才认真思考起与“老”和“死”相关的一切事来。

拉姆在本书中以自己的亲历为我们展示了老人的内心世界。另外,他创立爱与服务基金会和临终关怀项目,多年来一直陪伴临终者。由此,他得以从大量实例中了解并思考老人的真实世界。正如他在书中呈现的,老人的世界充满了孤独、空虚、无奈与绝望。他们在退休或病残中仿佛失了灵魂的一具具空壳,他们自感毫无价值,对一切事物漠然相视。

正因为此,拉姆通过演讲和著书的方式,开始向社会传达关怀老人的使命。这是社会不容推卸的责任。在我认为,社会与国家的最高文明程度并非来源于经济与科技发展水平,而是体现于这个社会与国家是如何对待它的公民的,特别是如何对待弱势群体的。

作为老人,尽管社会在关怀这个群体上有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但是若要生活如意顺心,却不能仅仅把责任推向社会。在这点上,拉姆在讲述“学习做一个会老的人”这个主题中,提出了许多值得借鉴的妙论。

简而言之,我认为有这么几点十分重要:

※ 接纳“老”的新角色

※ 学会做一个老人

※ 主动寻求生命新的可能,充实自己的生活

※ 自然勇敢地直面衰老与死亡

不管是衰老还是死亡,最重要也最难做到的其实就是“接纳”。因为无法避免,它们也只是生命历程中的一个阶段,与自然界毫无差异,就像秋临大地时,风吹黄叶落,一切都自然而然。所以抗争、逃避都是毫无益处的。相反,如果能够亲近它们,与它们“倾心攀谈”,视它们为知己。那么,所谓的恐惧、绝望与痛苦也便失去了它们的魔力。

拉姆在阐述衰老与死亡时,经常提到两个词——“自我”与灵魂。对于自我,他是这样解释的,“自我”包括你对自己身心上的一切认识,如身体、地位、名誉、财产、情感,以及为生存而发展的抽象理论。他认为,人们对于衰老和死亡的恐惧、痛恨、绝望及痛苦,基本都是由“自我”操纵的。而灵魂,却与这些毫无相关,灵魂是区别于自我、远离肉体之外的。在拉姆的笔下,纯粹的灵魂是永恒存在的,即肉体死亡以后,它依旧存在着。而且,人们可以借由灵魂的指引,实现与衰老死亡的和解。

农村人在支撑一面危斜的墙时,总会找来结实的木头顶在侧面。有时我们需要证明或阐述某事时,也会引介其他事物作为参考与论证。在本书中,我十分钦佩拉姆的深刻思想与豁达性情。只是,对于他将自我与灵魂截然分开的观点,却很难使我信服。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在《论恐惧》一书中,对恐惧的对象与恐惧的发出者有过多次发问,结论是我们所逃避或抵抗的那部分就是我们自身。换句话说,恐惧某些事并想做出反抗的这部分其实就属于恐惧对象的一部分,他们彼此实为一体,不可分割。所以,人们的恐惧产生于自身的思想,倘若想逃避或抗拒,其实就产生了分裂。结果只会导致恐惧的壮大。

以上这段内容使我对拉姆·达斯就自我与灵魂的绝对割裂产生了疑惑。灵魂本是抽象又极难道清的东西,自我亦然。在我现在的认知体系里,暂时认为它们是彼此依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

话说回来,拉姆这部富含哲思的优秀作品确实值得每一位老人用心研读。它本身发出的智慧辉光及对人生宏观主题的深入探究,也可指引年轻人直面人生、勇于前行。

更难得的是,这样的作品能够启发我们认清自己的生活。这几年,父亲也会时常叹老。岁月流逝、风霜摧残,他脸上的皱纹和头上的银发,无情地彰显着生活留在他身上的深痕。我自然联想到他们的孤独、空虚和对明天的忧惧。这些使我的心猛然一惊,忽然意识到我离他们太远了。该是紧扬时间之鞭的时候了。

相关文章

  • 当衰老与死亡逼近…

    生、老、病、死皆为人生的宏大主题,而其中尤以老和死最使人恐惧。衰老常威胁着人的幸福安宁,死神更是令人战栗。常言:人...

  • 当死亡逼近

    太阳放出耀眼的光辉 钢铁膨胀 大地龟裂 整个黑夜将要燃烧 焦灼的眼神寻觅着生命的绿洲 大海怒吼着吞噬一切 高楼倾倒...

  • 复制人生

    老王是一位金融企业的老板,年近古稀的他,不得不面对一个问题,就是日益衰老,甚至逼近死亡。 所有人害怕衰老死亡,老王...

  • 当死亡逼近的时候

    父亲抢救,我非常紧张,脑子里不停出现各种情况画面,最坏的一种就是插满管子,痛苦的死亡。 抢救的当晚,我签了所有有创...

  • 明天与意外,不知道谁会先到

    最近我看了一本书《最好的告别:关于衰老与死亡,你必须知道的常识》写的是人如何面对死亡与衰老,死亡与衰老是我们永远没...

  • 衰老与死亡

    这两天挺专注的读完《最好的告别》,书中详细的描述了病人在患癌症之后不同病情的发展势态,以及其中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

  • 衰老与死亡

    记得小我十来岁的徒弟进厂时,她们正青春,几个女孩都是那样的年轻与朝气,忽有一日听到她们之间的称呼却是“老某...

  • 衰老与死亡

    有天坐公交,早上9点,人满为患,我看了一圈,大多都是老人,平局年龄大约50多。9点,不早不晚,这是属于他们...

  • 衰老与死亡

    今天看了本临终关怀的书《最好的告别:关于衰老与死亡》,多文化角度的思考,非常值得细读。时间有限,只看了一小部分,作...

  • 死亡起源(十五)—— 修复与再生

    死亡起源(十五)—— 修复与再生 续上,死亡起源(十四)—— 衰老溯源和衰老故障[https://www.jian...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当衰老与死亡逼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iwjc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