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可形成习惯,思维也会是如此。思维形成习惯,反过来又会影响行为。
昨天跟一位朋友在讨论一个题目,我先做完了,然后看她的思路,我才发现我的方向一开始就做错了。
习惯性分析了下,然后我就回想了当时的想法和做法,我才思悟到,某些东西竟然不知不觉间植入了习惯,成为下意识的想法或行为。
那是一个信息设计任务,只是给了一大堆文字,介绍的是一个活动内容,要求是针对该内容进行阅读顺序的设计。原本需要思考的是正常用户会先关心什么信息再看到什么内容,设计成一个信息阅读页面,但我压根忘记了这是一个设计项目。
因为我看到的第一反应,是梳理成类似一篇文章😂
然后思路就歪了,奔着写文章去了。觉得不就是说清楚一件事嘛,我写过的框架思路直接套上,想都没多想,直接给完成了。我当时还暗自欢喜,老师怎么给了一道很对我胃口的题目。
嗯,我的反射弧太长,很久之后才反应过来我一开始就错了。从看到一堆文字起,我脑子直接给了我答案,然后“被指令”去做了。
在对这件事反思之后发现,突然明白,之前的许多事,明白了持续做的意义。
比如读过的很多书中都有一个简单的共通道理,就是正向的思维方式。
所谓正向思维方式,就是我们要朝着积极正面的方向去思考。
比如看到“危机”一词,首先想到的不是困难、不是世界要坍塌了,而是积极地思考,机会即将要来临。
正向的思考,是机会来了的时候,不会说“我不行”“我再等等”,而是“我可以”。
以前觉得的这些思维方式很重要,但那时候觉得,只不过是刻意提醒自己,让自己把事情做得更好。
比如面对困难会想到正向思维,会告诉自己要勇敢,先不怕失败,勇敢尝试,这样就能多抓住机会;
比如多说感谢感恩的话语,是提醒自己,要学会感恩,这样让自己让他人感受更多美好的能量。
比如多去思考想要的,而不是不需要的,是想象吸引力法则,希望能吸引生命中越来越多美好的事物。
这些好的思维方式,只是觉得,想起来一次,做一次,便能让事情更美好一次。但从未想过,经常性去“刻意练习”,久而久之,也会自动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的。于是乎——
当下一次困难来临,可能就直接接住了,压根没想过会害怕失败,害怕完不成;
当下一个助力你的动作发生,可能就脱口而出了感谢,都不需要思考,这对方正常的服务动作,比如打包好早餐给到你,我要不要说声谢谢;
类似的,跟刷牙洗脸的动作那么自然,你的思维也可以这么丝滑地完成了一系列的思路旅程。
再回头品这么一段话,体验过一番,感受更加深刻——
小心你的思想,它会变成你的语言;小心你的语言,它会变成你的行动;小心你的行动,它会变成你的习惯;小心你的习惯,它会变成你的性格;小心你的性格,它会变成你的命运。你的思想就是你的命运。
思想是可以变成语言、行为,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你的思维习惯,变成你的语言习惯或行为习惯。而习惯有时候力量是很大的。
所以你注意到自己有什么样的思想习惯,或者不知不觉中不断地重复某种思维习惯但还没发现吗?
又或者说,可以刻意培养哪些好的思维习惯?
比如写写成功日记、感恩日记、优势觉察日志、积极正向思维方式、写作逻辑……
这样的话,我们会更能去发现自己的点滴进步、点滴美好、点滴优势、点滴机会、点滴都能进行再深一层的思考……
嗯,持续做有意义,形成思维习惯,进而变成语言行为、行为习惯,而后习惯会改变我们一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