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卡片式写作?
望文生义,就是写作以一张卡片容量为限(一般而言,不超过300字)。
拿盒子作比方,和背包比起来,盒子的容量是有限的,需要想清楚自己要放什么样的东西进去,这样就会降低负荷,并且放进去的东西质量也更高,我们的卡片有些类似,容量小的好处是负荷降低,放进去的是线索、是高质量的内容。
纳博科夫、钱钟书等作家都偏爱使用卡片来写作,那么卡片写作背后的认知科学原理是什么?写作的基本流程——阅读、写作与修改。我们逐一梳理。
首先,用卡片来组织阅读心得,能帮助你更好地记忆。
这里首先要提一下认知科学的原理:必要难度。
以前人们的常识是:记得越快学习效果越好(存储越容易,提取就会越快)。但是近些年,最新实验发现了与常识相反的结论:存储与提取呈负相关。
也就是说,存入记忆容易,提取出来会不容易;反之,如果你有些吃力地存入,那么,提取会更牢。
比如,我们的常识是要在课堂上记笔记。但是从“必要难度”出发,我们会发现:
边听讲,边记笔记,会听得太明白,写入太容易,但是大脑那块硬盘未来会不易提取出来。反之,如果我们略微增加一下写入难度,比如晚上回去写,甚至是第二天再写笔记,这样未来提取反而会更加容易。也就是,你有些困难地存入,会记得更好并真正学会。
其次,用卡片来写作能够帮助你改善创意密度。
这是善用大脑特点。一般作家是摊开一个长长的Word文档,纳博科夫眼前则是小卡片。同样的心力,前者会将其分散到三千字上,后者聚集在更少内容上,创意密度更大。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如果一开始就要写两三千字的文章,肯定会有畏难情绪。如果是“我要写好一张卡片”。认知负荷就会大不一样,更容易打破行为瘫痪,避免写作拖延。
最后,基于卡片修改文章,能够改善你远距联想能力。
以盖房子为例,如果每次盖房子都从水泥等粗活干起,将会占用很长时间。与之相反,直接用预制材料来搭房子会更快更稳。
同样的,我们的大脑,一方面先天具备贪婪的模式处理能力,当看到一幅未完成的、缺了一条边的正方形,我们会试图补上;然而另一方面,创作性却常在于远距联想能力。好作家应当创作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所以大脑的模式处理能力与创意需要的远距联想能力,构成了写作的基本矛盾。
多数人修改稿件时,还是在一个词汇、一个句子地修改。对于卡片写作者来说,修改稿件就是打乱不同卡片的顺序,来玩一个以卡片为基础的拼图游戏,激发了远距联想能力的可能性。
所有上述认知科学原理:必要难度、创意密度与远距联想能力,都反映了认知科学的一个基本原理:组块。
什么是组块?在认知科学中,为了方便记忆,我们把一些需要记忆的东西加以分类或加工使之成为一个小的整体,就称之为组块。
卡片就是相对传统写作的“词汇”、“段落”来说,更大、更便于记忆、更有意义的一个组块 。对它来进行记忆、创作与修改,而非对最原始的词汇进行记忆、创作与修改。
虽然今天较少使用纸笔书写,但是卡片背后的认知科学原理没有变化。
对于刚接触卡片写作的新手,可以以下面这些特定卡片为基础,进行练习:
术语卡:阅读中出现过的学术术语或者作者特定黑话
人名卡:阅读中出现过的人名,以及他的个人简介如何
反常识卡:有什么理论模型/推断证据/故事/行动,挑战了你的既有常识(拓展认知边界)
金句卡:收集性感的句子
行动卡:写下你可以执行的行动
技巧卡:积累你学到的技巧
将卡片作为最小写作单位,在平时有意识的积累和更新,不仅容易上手、还能节省时间。——降低大脑的认知负荷,而且卡片内容可重复使用。
现在,就开始写下一张卡片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