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底,想着该盘点一下了,却不知道怎么开头。想到的无非是「书读了几本」「电影看了几部」「玩了几个点」「文章写了几篇」「项目做了几个」「「刷子」备了几把」「饭否推了几条」……但感觉太零碎了,一直没有提笔。没想到,最后居然是从一款游戏中找到的答案。

这几天一直在玩「Don't Starve^don't starve」。昨晚,活了 51「天」的女武神被我玩死了,脑子里闪过一个个镜头:从不知道怎么过夜被黑暗吓死,到被野怪打死,再到被饿死、一不小心把自己烧死、冬天被冻死、夏天被热死,甚至雨天淋雨心情差抑郁死……这个游戏只有一个结局——死。却让我玩到精神恍惚依然欲罢不能。这可是为什么?
我突然明白过来,那些沉溺游戏的人,哪是在消磨时光,那是在探索生命!探索「世界」有哪些设定,探索那些设定下生命的极致形态,探索吃饱v.s. 发展的平衡……尤其是经营策略类游戏,初期的选择眼花瞭乱,诱惑让人按耐不住,后期又有无数的猝不及防总在最毫无准备的时候出现。
而「饥荒」最妙的一个设定是「不能存档」。在这个世界,哪怕被摧残得再破败的「人生」也得拼尽全力,因为人物死掉,一切都没了。这和人生何其相似。
不论是游戏世界,还是真实世界,都有一个共同的设定——有限的资源。不管是哪个世界,在有限的资源中活下去,只可能藉助四个工具:靠自己、靠老天、靠团队、靠机器。
为什么我更爱那个游戏中的世界?因为在那里,一切都更明确。我知道自己点开了哪些技能,我能清楚地感知周围有哪些资源,我了解自己装备怎样,我清楚队友表现如何……在游戏的世界里,我能掌握的比现实中多得多。
也许,这就是「数据化浪潮」的底牌——把世界改造得像游戏世界一样透明。
然而,在读了《游戏改变世界》之后,才明白游戏设计师的手法正好倒过来:不是游戏的世界更简单、反馈更实时、规则更明确、愿景更宏大 ,而是那个世界的上帝(游戏设计师)把那个本来就简单(相较于现实)的世界模型掰碎了藏在各处。
模型是什么?模型,就是映像到心中、压缩的世界。虽然不可能把那个世界里每一件物品都装进去,但建造模型的人坚信:它在模型中一定有着对应。世界观,是对世界建模;方法论,是对动态的世界建模;还原历史,还是建模,它把历史事件压缩到一根链条当中⋯⋯一个好的模型可以解释很多东西,而本身并不大。这就是游戏🎮叫人流连忘返的秘密——它把一个设计好的模型拆开了藏到游戏里。玩家最后一定能还原出这个模型(那个世界的规则/设定)。
其实,游戏设计是一套组织资源的方法论。
-
游戏试图把一切具现化。玩家的每一分努力都会得到评估,并实时反馈给玩家。正如「饥荒」里头人物的状态用「饥饿」「精神」「心情」来表示一样,玩家可以看到一切的资源,不管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
-
游戏设计师试图拉低一切元素的成本。包括:失败的成本、搭讪的成本、跳出生活圈的成本,甚至和过去的自己合作的成本。在这个世界,一切元素都可以自由流动,且可为玩家捕捉。
这就是让玩家沉浸其中的奥秘——把他们奉为神。
反观现实世界就差劲多了,不光没有一个简单、一致的模型(规则不明确),而且反馈极慢,也没有什么宏大的愿景(试问:人为什么活着?)。那我们为什么不借用游戏设计的方法论来改造我们的生活呢?
回到年终盘点的话题。一年之中最值得梳理明晰的是什么?也许能从游戏中找到答案。应该就是支撑我们「玩下去」的那四块资源吧。
-
「自己」:点开了哪些技能,明年希望 get√ 哪些技能。「饥荒」中有一个很有趣的设定,第一次点开某些高级技能可能需要设备仪器,但只要点开过的,以后就不需要了。就好像,人对做过的事印象特别深,以后就再不会忘掉了。
-
「老天」:运气如何,遭遇了哪些挫折。
-
「团队」:收获了哪些至亲好友,招惹了哪些难缠 Boss,最重要的是维系社羣的能力有没有提高。
-
「机器」:「与机器交流」这门外语掌握得如何。
自我反省,是为了感受自己的力量& 局限,审视团队& 机器则是为了借助人& 机器的力量拓展自己的力量。至于老天,只能祈求他老人家站在自己这边了。
当然,生存下去的本能也让我们自觉地去分析未来可能遭遇的「黑天鹅」,应对准备得如何、短期需要重点储备的资源有哪些、长期看需要创造条件达成的目标有哪些(虽不必刻意,但需留意的东西有哪些)……
结婚以后才发现,「找对象」重点并不是在找别人,而是在找自己。把那些坚决不想要的找到剔除,「想找什么样的人」才会清楚。玩「饥荒」也是这般,穷尽了一切可能,最后才找到自己的玩法。
所以啦,人生就是不断折腾。
拾珍珠的人
——数据收集的重要
我自觉找到一个对生活的绝妙比喻:生活原本是天神项上的一串珍珠,不慎被天神摔碎,渐开一地。于是天神就命令仆人——人类,去碎片堆里扒拉,拼回原来的珍珠。生活的本质不就是一堆碎片吗?如果非要给生活找一个意义,那就是从碎片中扒拉拼凑出一颗颗珍珠。这不正暗合了现在火热的「自我量化」运动吗!持续收集自身的数据,从更宏大的时间维度上了解自我。
去年凑够了 50 本书,觉得快累死过去了。前面有天就在想,我花在看书上的时间到底有多少?就试着记了下:

发现:接近 3 分钟读 1 页[1]。
粗略估计下,一本 300 页的书要读 900 分钟(合 15 个小时)。那么,即使读上这样的 50 本书,也只需花全年 8.6% 的时间。那为什么会感觉好痛苦呢?当然是懒 & 拖啦!我又统计了下豆瓣上从标记「想读」到「已读」之间的间隔,结果~~不忍直视啊😪

那本《思考的乐趣》我居然断断续续读了 1203.58 天(约合 3 年 3 个月)!!!即使是《全球风口》这样的书,通宵读了 8 个小时( 467 分钟),可真正看书的时间也就不到 5 个小时( 280 分钟)。效率依然不到 60% !!!
原来我是这样的自己!!!看来,在读书这件事上,我是真真没有定力。如果不是平时留意把那些碎片捡起来,怎么可能了解自己在读书上的低效。其实还有睡眠质量,如果不是测过,我都没察觉自己睡眠质量这么差,以至于我最后都把「Sleep Cycle」卸了。还有,虽然我知道自己是吃了不长肉的体质,但要不是买了个小米体重秤亲测,我都不知道自己这么对不起死去的鸡 & 鸭。
饭否银行
——数据一站收集
话说年底最流行的笑话是,「年前给自己定了个小目标,先存他个 10 万。眼看就到年底了,还差 15 万。这可怎么办?」。今年,钱我是没存上,倒是存了 1314 条推饭在饭否里头。饭否于我,就是我的人生银行。那里面记录着发生在我身边的笑话,有我的灵光乍现,有我发现的生活的美好……也有苦恼 & 愤恨。
可是,和所有的银行客户端一样,我还没找到一个满意的 app 。其实,也许我想要的已经超越一个客户端的界限了。所以,今年的一个小目标就是自己写一个。不过比那个「先存他个 10 万」的小目标好点,我还是做出了一些尝试。
- 完整搜索。我可是把饭否当作信息银行使的,要是搜不出来,岂不是好比把钱存银行却取不出来?!当然,要是能做到「同义搜索」(甚至是「主题搜索」)就更完美了[2]。
-
完整对话。我经常自己回复自己,以记录某一话题的持续思考。要我来做,会把这些对话汇集起来,编成一篇关于某个主题的长文呈现。和「话题搜索」结合,把这些只言词组变成数据库。
灵感搜集
-
标签统计。我有时会打上「#+1创意」「#+1执行」「#+1搞笑」「#+1毅力」「#+1思考力」之类的标签,假设自己在玩一个打怪升级的游戏。所以,我希望app 可以帮我自动打包统计。这个功能应该还有好多其他玩法吧。
饭否记录主题雷达图
如果不是做了下全年的统计,都不知道自己这么喜欢吐槽😱 居然还有 100 多条段子。生活并不是想象中那么无趣嘛。
-
以杂志的形式排版照片集。对,不只是排列照片,是图!文!排!版!
-
推饭时间统计。统计推饭的时间点,说不定会发现些很有趣的东西。比如:
推饭时间统计
看来今年很焦虑啊,至少有90 个晚上凌晨5 点都还没睡。要是把「凌晨4 点都还没睡」定义为失眠,那么,保守估计(凌晨4 点~ 6 点还在推饭)全年至少有28%(102 天)的晚上失眠。而且越到晚上越精神,果然是真·夜猫子啊😓
最晚推饭时刻 | 天数 |
---|---|
凌晨2 点 | 14 |
凌晨3 点 | 24 |
凌晨4 点 | 29 |
凌晨5 点 | 44 |
凌晨6 点 | 29 |
早上7 点 | 18^a night person |
这些事情,我现在有的是人工标记[3]的,有的是脚本统计的,以后我希望能在一个小小的 app 里头实现,而且是 app 自己主动去做。这也许是我明年的小目标吧。
我还想要我的「饭否银行」能够识别情绪。比如:我发了条「不开心!」,它会提醒我「你昨天才发过火哦😊」「3 天前也不开心哦😊」⋯⋯「这个月,你有 6 天心情不好哦😊」。这个功能呃现在 AI 发展这么迅猛,未必就不能实现。BosonNLP 就提供了部分支持。
一个更高阶、而且更接近初心的目标是:把「饭否银行」做出一个 Pensieve(Harry Potter 里的冥想盆),把平时过剩的、不成体系的思想存放进去。比如:推了条饭唠「这篇「玩法」(🔗)不错😍」。然后它就会告诉 Instapaper 收录这篇文章,而且纳入搜索。所有的零碎都被寄存在这,但它不仅仅是保存,而是「再加工」。
点开的重要技能
——量化思维
今年朋友圈流行「5 块钱配老婆」的游戏。看到这点子💡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这简直是切入量化思维的绝佳案例啊!难得的是,设置也比较合理(价格基本上是和稀有程度正相关的)。最关键是「钱不够多」这个限制条件相当重要。
条件 | 价格 |
---|---|
长得好看 | ¥3 |
处女 | ¥2 |
活泼可爱 | ¥2 |
聪明 | ¥1 |
有钱 | ¥4 |
会做饭 | ¥3 |
温柔 | ¥2 |
大长腿 | ¥1 |
大胸 | ¥1 |
忠贞 | ¥3 |
不知道原作者有没有看过《软件随想录》😁 里面就有提到:用花钱买功能的方法确定开发优先级。当然,他那个更精细一点:先要估计开发的花费,然后也是给每个人一笔钱💰,统计收益,最后算「收益-成本」比。高者优先开发。
「量化思维」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强迫你考虑「成本」因素,而「成本」的概念是思维分析 & 决断的基础。不管是经济成本还是心理成本,或者沟通成本、交易成本、时间成本,甚至理解成本……把成本降下来,事才能做成,才能铺开。比如说,「找到白马王子的成本」是多少?等待的时间成本、吸引白马王子的妆扮成本、遇见渣男汲取经验的沉没成本⋯⋯对,其实我说的是「机会成本」。它逼着你考虑所有可能的未来,逼着你猜测未来的构成。
「量化思维」也好,「数据思维」也罢,其最有价值的倒还不是成本估算& 成本控制,更不是精确到小数点后的多少位,而是所揭示的考察对象的结构。九头身的人漂亮,并不需要漂亮的人必须是 0.111111 。了解了考察对象内部的精细结构,驾驭、改进才有了依据。否则,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其实,「量化思维」并非要掌握什么高端的数据挖掘工具,它更重要的是一份对数据的敏感。比如:我想买个定焦镜头,逛了好多论坛,看了无数评测,也没分出个高下来。是买 85㎜ 的人像头呢,还是 35㎜ 的人文头,还是 50㎜ 的标头?纠结了好久,最后还是受论坛里一句回复启发——只需要统计下以前拍的那些得意的照片最常用哪个焦段,不就知道了!如果要给「数据思维」写文案,我会选那句「嘴上说不要,身体却很诚实」。数据就是这么诚实!
运气
呃~这就不说了。没有感受到老天的恶意,这就够了。
那些靠谱 & 不靠谱的队友
饭否于我,并不仅仅是一条条记录,更多的是一道道回忆。上面有温情的闲聊:
想套老妈话,「老妈,结婚这么多年,就没好奇过老爹以前那些前女友?」
老妈警惕起来「你是光脚(juó)板踩(chā)刺——试到试到嘞就来了哈😒」
我摆可怜,「说嘛说嘛~」
但老妈很坚决,「屎不挑(diāo)不臭😒」
😬
有亲人的逗逼:
去洗手间,听到妮妹喊「人呢人呢?难道被外星人抓去当老公了吗!」
-「妳是外星人派来的逗逼吗😒」
过了十天。一次给妮妹打电话,没接,过了好久才回我。
-「被外星人抓去当老婆了?!😒」
-「不是啦,被妈妈抓去当乖姑娘了😁」
😒
有夫妻的斗嘴:
跟妮妹说「这大妈卖的松花糕没昨天那小妹的甜」。
-「小妹的当然甜啦😒」
😓
有傻朋友的抖机灵:
@呆Kim 劝我养成吃早晨的习惯。
我说「等妮妹来了再改吧」
-「不要以一个半成品的姿态去迎接未来的家庭」
啧啧这逼装得~好有味道啊!
还有呃自己的二逼吧:
路过一广告牌,写着「与二中相望,和三小握手」。
看成了「与中二相望,和小三握手」😓
要是有一天可以做到,一搜「段子」,或是「回忆」,就能把这些碎片搜出来,就好了。
生活真的太易碎了。不后头翻翻,看自己各种吐槽、认怂、感性、骚包、逗逼,看身边人各种抖机灵、吐段子,都不知道生活这么精彩,而又温情。
呃~~还有那些必须塞到女性视角当中才能婉转表达的感受😅

补段奇特的经历吧
——一一小朋友带我历险记
跟一一小朋友生活了一个月。那一个月里,每天都是段子😓 比如:
让 @一一 给我带肉回来。问他「你是不是最不喜欢哪个就给我带的哪个?」
-「这个便宜啊😁」
-「很好,已经有经济头脑了😒」
再比如:
和 @一一 去吃烧烤路上,说起谁谁谁,这「老人家」突然说「你知道吗?××阿姨还是处女!」
-「啊~~呃~~我~~不知道~~」
我艹,我是知道还是不知道😱
对了,我还半夜爬起来写了个现在看来很二逼的《「一一」体验方案》。虽说结果让我很困惑,但对他、于我,应该都有蛮多思考吧。

借助机器的力量
学了这么多年的计算机,今年才有一点点不枉青春的感觉。买了套 Arduino,趟了趟硬件的水。不得不感慨,现在的硬件软件化做得真好啊。但也只是蜻蜓点水,希望明年能有所小成吧。不过,编程上,今年倒是有两个拿得出手的项目。倒不是有多炫技,只是挺有意思。实话说,就我这编程水平,还在哑巴外语的阶段。
最得意的项目——西语音节拆分
也是得益于一一八月份过来玩。有次,因为无法忍受小屁孩吹嘘自己西语怎么怎么,一怒之下砸了¥1513.6 在沪江上报了一「Espanñol 零基础班」。前面学得超有干劲,还用正则表达式写了一段「音节拆分」的脚本。得意坏了。
这是我写过的最复杂的正则表达式,也是我将编程运用到离计算器最远的地方。有意思的是,第一版程序跑到「adiós」的时候,就adiós 了😅
其实,后面还有想过继续写些词义分析、语义分析级别的东西,不过,然后就没然后了是的,我这人没什么长性😓
最意外的收获——边缘检测
你能想象吗?因为要给一一小朋友写摄影入门,决定好好学学光学理论,就去翻Feynman 的《物理学讲义》,结果翻出各种宝贝😱 里面有段人眼识别物体边缘的介绍:

哇~简直不能再奇妙!这么简单,却有无数个概念飞过我脑海。里面根本没提到「卷积」,却让我瞬间理解了卷积😱 我想,这就是好教材的标准吧。这里必须要吐槽下:想起高中时候找到的唯一一本入我眼的物理教材《新概念物理》,到了大学才发现原文抄的Feynman 的《物理学讲义》😒
后面,我试着用书中的方法写了段脚本,妥妥地好使。
说起编程、数据,就不得不说到这个人来:
最爱恨交织的妹纸——豆娘
自2009 年1 月19 号认识豆娘以来,在她身上投入了不可计数的时间& 精力,但她连个API 都不开放给我。要拿回我自己的数据就这么难吗!!!弄得我每次调数据都得先用AppleScript 保存网页,再用Nokogiri 分拣……为此,还专门写了一篇吐槽,只是坑还没填上。
算了,这个话题不提也罢😒
正经·盘点 2016
项目 | 数量 | 备注 |
---|---|---|
读书 | 28 本 | 8218 页(平均每天看 22.5 页,按看 1 页花 3 分钟算,相当于每天看书 1 小时(67 分钟)/ 不眠不休看17 天;价值 ¥587.5 );书评4 篇(3071 字) |
电影 | 119 部 | 共 1,8321 分钟(合 305 个小时 / 不眠不休 13 天);不过比 2015 年看了 2,2641 分钟倒是克制不少😅 |
旅游 | 5 处 | 腾冲、红果树、成都、九寨沟、广州 |
文章 | 22 篇 | |
推饭 | 1314 条 | |
拍照 | 9036+ 张 | |
买书 | ¥4656.0 | 也就是说,看的书总价只占买的 12.6% 😱 相当于每买 8 本书,只看了其中 1 本😓 |
在线教育 | ¥2925.6 | 西语课上了 42.4%,弃😓 |
Pope 书榜
今年最推荐的书,我都有点不好意思说,陈鲁写的《0-6 岁A+ 育儿法》。四月份赶回去结婚的时候,在机场候机,一大叔看我在看这书,很好奇为什么一小哥会看这种书,就来问我。我说「这本书其实讲的是,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重新认识自己」。
其次,我会推荐兰小欢的《一转念》,是讲经济学家是怎么思考问题的。这是我写的书评《哦,原来经济学家是这味?》。
我自己都感觉很奇怪,我这么「崇洋媚外」的人今年居然推荐了两本国人写的书😱
最后,贴几张图,警示下自己「远没有达到努力的程度」!



给妮妹看,她说「还年终总结,今年最重大的事情都没写进去😒」
-「这怎么能忘呢!今年四月二十二跟妮妹扯证这事当然是留在最后说啦😅」
对了,这个段子忍不住不放出来:
去年 520,我给妮妹发了个 ¥520 的红包,妮妹回了我 ¥666。
今年我故计重施,妮妹却只回了我 ¥5.20 !
你看,结了婚,贬值就是这么快。
-
《父母效能训练手册》算是枯燥的。要是《全球风口》这模拟较好读的,平均只需 1.24~1.42 分钟。要是看《长歌行》这样的漫画更快,大概 1 分钟翻 4、5 页吧。我们按上限来算吧。 ↩
-
或许应该把这个功能叫做「Filter」,以配合「功能 3. 卷标统计」组合出更多的玩法。 ↩
-
这篇文章里的所有数据,除了推饭主题的数目是我花了一整天一条一条标记的外,其他都是用Ruby 统计的。但就是我自己统计,也觉得远没有达到准确的程度。很多推饭既可以划到这个主题下,划到那个主题下也行,很多时候就只是看心情。正巧在看《西部世界》,想到:也许机器做不好的事情,人也未必做得好。那人到底比机器强在哪呢?也许并没有,如果机器也具有了「反思」这条闭反馈的话。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