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节 虫子从嘴里出来了
南四湖(又叫微山湖)风景优美,是天然的旅游胜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自然条件落后,生活条件相当艰苦。因为湖区水多蚊虫多,老百姓吃井坑子里的水,渔民们成年累月的飘荡在湖上,在湖里吃喝拉撒,所以传染病寄生虫病盛行,最常见的就是疟疾和蛔虫病。政府也进行过大规模的预防,宣传不要喝生水,饭前便后要洗手,定期发放预防疟疾和蛔虫的药。孩子们哪那么听喝儿,比如我除了宝塔糖,别的药一律不吃,被揪着耳朵也不吃,吃了也不咽下去,藏在舌头根底下,趁大人不注意再偷偷吐出来。发了宝塔糖我都不舍得嚼着吃,得一点点舔着吃。此糖五颜六色,因状如宝塔而得名。那时的蛔虫生命力太顽强了,也可能是耐药了,宝塔糖有时也不顶用。记得五年级的某天,同学们正在上课,老师讲的起劲,大家听的专心,隔我一桌的前面的一个男同学突然干哕起来,呕呕了几声,来不及跑出教室,哇一口就吐到地下了,眼尖的同学惊叫一声,老师,有虫子!我探头看去,地上真有一条虫子,一扎多长,粉红色,还在不停的蠕动,天啊,他竟然吐出来一条虫子!顿时教室里一下炸了锅,同学们纷纷挤过去看,胆小的女孩子还一惊一乍尖叫,连见多识广的老师都惊得张大了嘴巴。一个胆大的男同学拿了铁皮簸萁和苕帚把虫子和呕吐的食物扫了扔到厕所去了。老师趁机又讲了关于宝塔糖和蛔虫的事。那一天我都是在惊恐中度过的,因为我老感觉肚子隐隐作疼。果然没过多久,我肚子真的疼起来了,我就去茅房。那时一般家庭都在屋后面一米开外用芦苇围一个约两平米的空间,露天,背对湖西大堤,面朝屋后墙方向开一小门,里边挖一个坑,两边垫上一块砖就成了,不分男女,上厕所前得先咳一声,里边有人就会说有人。当然也有文明讲究的人家,用土坯垒的,中间隔开,还用石灰歪扭写上男女两个大字,除了看不见人,一切入厕动静清清楚楚。我蹲在便坑上,肚子又一阵绞疼,我低头看了一眼还冒着热气的大便,竟然有一只虫子从中探出头来,吓的我嗷一声,屁股都没来得及擦,提着裤子就跑。此后几天都做了蝈虫的梦,虫子有时从嘴里爬出来,有时从鼻孔钻出来。吓的我上厕所都得叫上弟弟在外面等着。从那以后我自觉养成了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再也不敢喝生水了!上了卫校在标本室里看到了各种人体寄生虫的标本,知道了蛔虫有钻孔乱窜习性,往往入侵胆管、阑尾、眼、鼻、耳、皮肤、腹腔、肝、肾、气管、肺甚至心脏和大脑等各种器官,也明白了我同学为啥嘴能吐虫了!
网络截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