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学习一个境界如何讲故事的训练营,在看里面的内容时忽然生出了这样的想法。
讲故事是我们从古时候传下来的传统,如孔融让梨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学会礼让;孟母三迁教会我们环境对成长的影响,很多故事都是在告诉我们一个或者几个道理,但偏偏,风渐渐(咳,错了),青少年时期颇有些执拗的我们对故事很吃这一套:对于父母老师不厌其烦的教导左耳进右耳出,甚至产生逆反心理,但故事却让我们的心静下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其中的道理。与此同时呢,我们明明只听过两三遍的故事,却能够将故事梗概记在心里,很多年都不忘,而我们明明已经很努力地背过了好多遍地书,却在考试前完美地还给了老师。
究其原因,我们的记忆对于图像的识别能力更强些,会留下很深的印象(也许这与我们会从象形文字开始造字是一个很好地佐证),而一个能让我们所熟知的故事,必然是经过了千锤百炼与时间的考验,让我们很容易在脑海中形成画面,从而加深的门的理解。
所以,为了(世界不被破坏,为了宇宙的和平)加深自己读书,尤其是对于专业书籍的印象,彻底将其中的内容弄懂明了,我打算试着用故事的形式将所学知识进行讲解记忆,在加强复习的同时也能将训练自己的编故事的能力。
每一瓶酒的背后,
都有一个感动或后悔的故事,
正如每一个知识点的背后,
都有一段与他相关的故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