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科技齐头并进共同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整日热衷于各种考证、学习各种外语,在不断更新的知识冲刷之下,对于传统文化越来越淡视。
很多年轻人对外来文化张口就来,对于我们的传统文化一知半解甚至完全不知道。
在快节奏生活的今天,大家都忙着生计,为了生存不停地学习各种新技能,对于需要花费打量时间和耐心去学习的传统文化,渐渐沦为了有钱人的文化,成为了商业的载体。
很多地方打着传统古镇一条街,其实都是挂羊头卖狗肉,披着传统的外衣,到处都是商业的铜臭味,很难看到真正的传统,就算有,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宣传。
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大部分仅限于百家讲坛或者像《道德经讲什么》、《易中天品三国》、《于丹讲论语》这类书籍。
这几天听了《道德经讲什么》之后,我十分悲哀地发现,之前对于道德经的认知仅局限于比较出名的几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一想到如果有一天孩子问我道德经讲什么的时候,我突然哑口无言,不由悲从心来。
就如同我们的传统文化的瑰宝、民间绝活——通草花,这个曾经风靡清朝后宫,连富察皇后都痴迷不已到现在无人问津。虽然被列为江苏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濒临着失传的危险。
通草花的制作流程并不复杂,先把通草的内径采回家,然后趁着有水分的时候把内径取出来,截成一小段一小段,然后选择在无风的环境下将其晾干,通草花内径遇风就会变形,接着将晾干的内径用特制的薄薄的刀具切成纸片状,最后按照自己的构思进行制作了。
和绒花做簪花不同的是,通草花制作的时候,对于通草吸水程度的掌握极其关键,差一点无法做成形。水分不够的话,通草容易捏碎;水分多的话,花瓣直接就被捏变形了。
目前懂得通草花工艺的,全国仅有工艺大师戴春富老人会做。老人为了留住这门手艺,免费收徒,有480来报名,最后留不住一人。
通草花制作太繁琐,需要观察花的各种形态,每种花的花瓣、根茎、叶子等的纹路、生长形态,这样制作出来的花才能栩栩如生。
如制作一朵菊花,需捏揉剪粘上百个花瓣一朵菊花的单花瓣就有上百个,每个花瓣都要形状大致相同,每片花瓣都不能有捏痕。而且花的叶子都是在砖头上雕出片片树叶,再用通草进行压制。
整个过程十分考究工匠人的意志和技艺,需要大量的经验才能制作出精美的通草花。而通草花经济效益较小,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很难有人会沉静下心来学习。
就像只有短短5000多字的道德经一样,在今天国外很多人开始去研究学习,国内对其研究学习的却寥寥无几。
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将是一场持久战,希望国家能够将其弘扬下去,设立传统文化课程,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
希望各个媒体也参与宣传我们的传统文化,关注传统文化,不要让我们的文化缺失。
华菇凉——作家之眼75/365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