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6742296/3573e7776ae28702.jpg)
3月的第24天。
从图书馆四楼,并不特别巨大的落地窗向外望去,广场上的三色旗随风飘荡。早晨徒步穿越广场时,阳光并不如正午时和煦。
我在与经济学题海的心理挣扎中,走图书馆三楼借阅室。
借阅室有成排的“外国文学”书架。第一眼看到《考拉》(《Koala》)时,首先吸引我的并不是书封面上的“欲望没有尽头,死亡不是结束”——我特意翻来封底确认了“字数:81签字”——它如此精致轻薄—而是少女时代的某个记忆不由自主的出现在脑海。
《魔卡少女樱》的某一集,是关于假期读书笔记和一本叫做《仔猪物语》的最轻薄易读的书的故事。
我想,无论如何,单纯讲述澳大利亚考拉的书,是不会出现在“外国文学”里的——除非某个粗心的管理员弄错了——令我没预料到的是欲望与死亡,这两个厚重的词汇,竟然能住考拉、81签字、一小本书,联系在一起。
我尝试用最快的速度读下去。以便对得起81千字,还有正午的阳光。
“那时这一切对我来说简直刻不容缓,而如今我却几乎忘的精光。”当我在第7页读到此句时,不得不停下阅读。拿起笔,将它记录下来。
就如同在第9页,为自杀诗人受邀做演讲的主人公听旁人叙述兄长自杀之前隐隐流露出阴郁,却被视为平常时,我联想到《时时刻刻》的某句关于悲伤的叙述“他们以为那只是普通的悲伤”时那样的不由自主。
还没有读到考拉,欲望,尽头……却已经看到不同寻常的死亡——两次。
81千字在下午15:18终结。
在主人公参加完葬礼,回到书桌继续工作中结束。
考拉,现在是澳大利亚国宝,珍贵原始树栖动物。它们无欲无求,只需有毒又“硬纸板”似的桉树叶为生。《考拉》不是关于动物、自然生存的书籍。
它们从不奋斗,从不反抗。
它们懒惰,又拒绝改变,频频被剥夺生存权利。它们是兄长的外号。
人们不得不在它们即将灭绝的时候,将它们装扮成毛茸茸的熊崽,华丽包装成童话故事书中的可爱探险者。才能忍受让它们——这懒惰的物种存活下来。
“对人类而言,不知进取的生命,是极大的危险和对种群的挑衅。”最重要的就是进取心,拼搏向前,不断探索,不能无事闲坐——欲望无尽头。
“这源于天生的恐惧,谁能感受到害怕,谁就该庆幸,这证明他还活着。”
“对抗恐惧的药是勤奋。”
这不是我说的,是作者的化身说的。
没有人轻易谈及自杀,尤其是毫无特点和代表性的那些——连精神学家都不愿意去研究它——那被视为毫无价值。
才华,勤奋,努力,才有价值,才能对抗恐惧。
人们说“谁知道呢, 他/她怎么就自杀了?”——这是假话。
人人都知道为什么,即使懵懵懂懂的人,潜意识里也知道为什么。人们不愿意说实话。
我几乎无法对任何认识的人,谈起我读过这样一本书。亲近的人更不行。
不仅仅因为在图书馆,我却花费半天时间读了一本貌似与经济学毫不相关的书,写了一篇浅显的读书笔记。更因为这是一本关于死亡,欲望,终结的书。
还有。
还有,虚无。
“一旦和虚无结好,死亡便再无力量”——这是卢卡斯·贝尔福斯说的。
“在虚无与痛苦之中,如何选择?”有这么一个问题,我记得是威廉·福克纳的灵魂拷问。(如果我记错了,抱歉。)
16:56。
眼角的余光,还能看见窗外的三色旗,依旧舞动不停。阳光已渐渐下沉至即将离去。
距离闭馆,大约还有一个小时。
我的题目本,在召唤我回归正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