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看看我的课代表小王同学改写的《狼》,属于什么风?
小王是个秀秀气气的男孩,前些天我们表演课本剧时,穿着袈裟的那个唐僧就是他。他性情温和,一说话就脸红,但是在班里极有人缘。英语老师对我说,班里的女孩子喜欢他的可不少,这我倒是也发觉了,几个女孩子一下课就围着他转。他喜欢写作,一笔一划认认真真,颇有点自己的独特风格。比如,这篇《狼》。
再平常不过的月夜,还是寂静的小路。屠户拿起担子朝家走去。但他不该回家,如果他知道路上有什么的话。
屠户想把担中的肉卖完,便等到了深夜。回家的路,是那么安静,甚至安静得叫人有点害怕。可他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
直至突然窜出两只狼。它们安静地跟在屠户身后,发绿的眼睛直勾勾盯着他。脚步声开始加重,与屠户的喘气声交织在一起,让人不寒而栗。屠户自然察觉到了危险,毕竟“猎物”深知自己会被盯上,身体里流出的冷汗已将衣服浸湿,四肢不断地打着哆嗦,心跳的声音在安静的月夜里听得清清楚楚。
屠户必须要做点什么了。他将担子里剩下的骨头掷出去一块。显然,他试图缓和局面。两狼并不争,一狼停下食用,另一狼继续追随。又扔出一块骨头,可又被未吃的那只独享。再扔两块,还是只有一狼吃。两狼交替着分享食物,而屠户已不能再从担子里拿出任何东西。这方法并不好用,也维持不了多久。它们并不满足,依旧跟随着屠户,还想要更多。屠户还有什么能给它们?自己的命。当然不能。可什么能?
远处的打麦场给了他希望。屠户突然向那边跑去,途中他扔下了担子,只留一把刀。两狼赶来时,他正气喘吁吁地靠在草垛上,用锋利的刀刃对着它们。这给了他攻击的能力,也壮了胆。
两狼一人在相距五米的地方僵持着,这是一场心理的博弈。而屠户可能吓破了胆,是理智使他强撑着活下去。没一会儿,一只狼离开了,另一只像狗一样坐在那里。夜深了,屠户并不能看到他的眼睛睁开与否,他只管一刀砍了下去,又数次补刀,狼躺在了血红的草地上。它真的闭上了眼,悄无声息。
屠户似乎可以走了,但直觉让他开始审察四周,一条露在外面的狼尾巴赫然出现在眼前。又是几刀,屠户成功地活了下来,颤抖的手在归途中变得稳定。狼狡诈吗?它很狡诈:狡诈到会用计谋,前后夹击;或者狡诈到因为自己的计谋,成了屠户的商品。
屠户还会不会走这条路?说不准。但如果重新来一次,今天他肯定不会走这条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