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得很,不管是不是做学问的人,都喜欢抨击现实,可能在那种情况下,能够有一番成就感吧。
还有趣得很,一旦人接受了一种新说法,就会对原来的嗤之以鼻,大有喜新厌旧的模样,而且在接受新说法时,会有一种奇异的感受,如恍然大悟,如醍醐灌顶,或者更时髦一些,叫做认知被刷新了。
嗯,我也确实有过这样的感受,那种感受之奇妙,常常让我跪服提出那些观点的人。比如此前一直有学者、笔者、喷者大贬中国人表达感情不直接,“为什么不对父母大声说我爱你呢!看人家美国、英国、外国,都对父母说‘I LOVE YOU’!”
看到类似的表述,令我汗毛直立,回想二十几年来,果真没有对父母说过一句“我爱你”。难过极了,后悔极了,为什么?为什么!?
等等,假如我真的说了,父母会是什么反应?想象一下,要是孩子对自己来上这么一句......咿呀,鸡皮疙瘩起来了....哎,果然不是一块直接表达感情的料。
我是什么样子的?和父母分开的时候,偶尔视频聊聊天,嘘寒问暖的聊上两句废话,互相打听着对方身边的事情。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候,在那熟悉的房子中,尝着那久违的手艺,感受着家的味道。小时候受父母的养育和庇护,现在大了,开始给父母买买衣服,买买吃食。就是从来没有提过“爱”字。
虽然未提,但是并没有感觉父母不爱自己,想必父母也不会觉得孩子不孝吧。如果他们真的觉得我不够孝,冷不丁的说上一句“爱”,没准适得其反了。嗨,管他直接不直接,只要大家都舒服就是了。
常说入乡随俗,可是一些人见识打开了,开始怀疑自己的“俗”来,甚至要彻底改变自己的“俗”。我想以后就不再需要入乡随俗了,看到不顺眼的“俗”,大可以想办法让他们改掉。自己的一套“俗”是进步的,其他的都是落后,是要改的。
想起此前看过的一篇文章,一个大老爷们说自己经常对父亲说我爱你,而且每次见面都要来一个大大的拥抱。最有意思的是,他父亲非常反感这样,但他却乐此不疲,觉得自己的做法是正确的,是进步的。这让我感到很失望,也对那位父亲充满同情。不知道这名作者,在面对常常带给自己不快经历的人,又会是怎样一个心态呢。
进步是一个微妙的词汇,哪样是落后,哪样是进步,并没有客观的标准。说日本性文化是进步的,你不信,因为你接受不了。说一夫多妻制是进步的,嘿,很多男士都高兴了。文化环境决定人的具体表现,有些经常接受外界文化的人,会受到影响,觉得那是进步的,其实只是自己接受了不一样的罢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