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这一阶段该注意些什么
国内外研究者都认为,健康的家庭关系是孩子在外交友、建立良好伙伴关系的基础。父母关系危机、家庭破裂或家庭气氛恶化会影响到青少年对一些不良青少年群体的选择。同时也发现,父母如何与孩子相处,与孩子进入青春期后的心理健康状况密切相关。至于父母对孩子的同伴交往采取何种态度,存在两种极端。一是权威控制型,一种是放任自流型。权威控制型使孩子疏远、畏惧父母或产生逆反心理,其通常后果是孩子撒谎或转入地下,所有丑事、坏事都可能在地下发生,父母就会错过帮助孩子纠正错误的最佳时机。放任自流型的父母会使孩子无所约束,无章可循。可能在无知中出问题。
作为父母,在指导孩子的同伴交往时,可以参考以下几点建议:
1.父母的任务是帮助孩子成长,因此应当给孩子提供足够的机会让孩子去开发和建立适合于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
在青春前期,孩子对父母的排斥还没有那么严重,我们家长要抓住这一宝贵时机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取得孩子的信任,让亲子关系比较顺利地进入青春中后期。如支持孩子参与同伴群体活动。如果孩子需要,我们可以给出自己的参考意见,或抽出时间来给他们跑跑腿,解决一些他们遇到的比如交通、经济等这些实际困难,或者邀请孩子们到家里来玩耍,提供好吃好喝的,这样我们可以近距离地了解孩子们的动态,自己也比较放心。建议孩子同伴的父母,我们有机会也互相联系,沟通一下,这样孩子们有什么事情,大家及时通气,互相商量。遇事就没那么慌乱了。
2.提供机会不等于给青少年无限制的自由。相反,父母要对孩子在伙伴关系中的投入程度、交往时间和方式加以适当的“约法三章”让孩子胸中有数,知道父母对他们的关系有着某些要求和希望。比如和朋友出去玩必须要在多少点钟之前回来;一个星期见面多少次等等。这一点在青春前期对父母来说是一件很重要的任务,家长必须予以重视。因为青春前期没有做好这些工作,到青春中后期当孩子出现问题时再想和孩子订规矩,这是十分困难的。当然“规矩”必须在平等、民主的氛围下讨论,孩子才能心服口服地接受,执行起来才有效果。
3.青春前期的父母要善于觉察自己的情绪,让自己能给予孩子浓度不变的爱意。
孩子进入青春前期,开始表现得不像儿童时那样“听话”,父母感到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战而产生抱怨,或者对种失控的感觉感到恐慌,这都是很正常的。但我们也要清晰地认识到,这是孩子要离开家庭迈出的第一步,其实他们更是脆弱、迷茫的,更需要父母的宽容和理解。如果我们不觉察自己的那份抱怨和恐惧,而是对孩子的不听话或犯错误一味地批评和指责,孩子就会觉得父母再也不像以前一样爱我,产生在家庭中“无爱”的感觉。这种“无爱”的感觉往往形成一股推力,把孩子推向了不良青少年团伙。
4.父母要改变角色,与孩子建立朋友关系。
在孩子青春前期与孩子建立朋友关系是十分重要的。过去,家长可能扮演一个带领者、指导者、权威者的角色,这代表力量、正确做法和标准。在未来的阶段,家长如果想维持或者改善和孩子的沟通,一直到孩子成年后都可以保持一份融洽良好的关系,家长必须改变自己的角色:做孩子的朋友。家长的绝对权威仍然有用,但必须收起来,到有绝对需要时再拿出来用。这份权威到孩子长大到15岁至16岁时,剩下的也不会很多了。
朋友与家长有很大的不同。朋友有对等的地位,是互相支持、信任和帮助的。有困难和困扰时,我们都会找朋友去开解。好的朋友,不会老是说他自己怎样正确,不会也不能逼对方接受自己的意见。好的朋友,更是无条件地接受对方,就算对方做错了,我们也会原谅和鼓励他,继续支持他。最重要的是,与好朋友谈话,双方都可以表达意见,没有一面倒的权威话语,更不会句句都是批评和指责。
如果亲子关系已经出现了紧张的倾向,可以试试,找一个双方都比较轻松的时刻,主动与孩子谈谈自己的一些心烦事,例如工作上出现的困难,把语言强调在内心的困扰上,也就是自己的情绪上,切记不要变成对别人的抱怨批评。前一两次孩子或许不会有积极的反应。因为他不习惯这种情况,不知如何是好;或许他不相信家长这样做事真心的。家长应该多尝试几次,加上在其他事上已经减少施加压力了,孩子最终会接受并开始与家长谈论家长的困扰。
主动说出内心困扰,是邀请孩子做朋友的表示,当这份友谊建立后,孩子有困扰自然也会找家长倾诉了。
孩子10岁至12岁的阶段,亲子关系必须出现“权威的监督关系” 被“朋友的支持关系”所超越。这样说或者不符合传统的主张,但我们必须明白,今天的孩子无论在智力成长、社会影响和吸收信息方面,都急剧的趋向早熟,家长要想有良好的亲子关系,就应该改变做法,以效果为目标而不是盲目追谁传统。
主要参考书目:
《青少年的家庭治疗》美国 约瑟夫 . 米库西 著 同济大学出版社
《读懂孩子的青春期》中国性学会青少年性健康教育信息中心专家组 人民教育出版社
《亲子关系全面技巧》李中莹 现代出版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