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书并不是翻开了就想看,有时候时间又有限,很多书摆在那里,形成一种假象,好像自己看了很多,实则只是随手翻了翻。
我总结了自己的一些经验,让自己心甘情愿并且很快投入到书中的方法,记录下来,以后再遇到此类情况,可以参考这些方法。
一、每天看几页
规定自己看每天看几页,这样不会占用自己多长时间,也不会有什么心理压力。
有时候觉得时间短或者书的开头并不吸引自己,因此就放下了一本书。其实只要规定自己每天看几页,自己慢慢的心就静下来了。
我在看《杀死一只知更鸟》的时候,虽然是很好的一本书,这是我在看之前就知道,也在看完这本书后明白,但是刚开始就是没有什么欲望读下去,于是就用这种方法。当时每天规定看6页或者以上,每天如此,很快就把这本书读完了。
这个方法其实只是应对自己最初对书本的抗拒,当你投入进去的时候,读的就不仅仅是几页了,有时候甚至几十页或者更多。
二、运用思维导图理清人名和思路
很多外国人的名字很长很乱,如果一直顺着情节往后翻,我经常把他们搞混,还得往前翻翻谁是谁,这样很麻烦,影响阅读的兴趣。
后来试着用笔以思维导图的方式记录下来,在人名的旁边简单写下或是画上有关他的小事儿,就不会弄混淆了。
这样既认清了人名,也会对整个书的脉络有个清晰的了解。
在看《银河帝国》系列的时候,读第一本书的时候我就分不清人名,我就用这种方法+第一种方法读完了这一系列。当然最后两本我就是翻了翻,非不能看,而是自己主动放弃的,因为不喜欢情节,但这跟自己看不下去是不一样的。
三、读些简单版本
最近一直在读国学方面的书,但是自己国学基础又不是很好。可以选择一些针对学生的版本,很好理解,也很有趣味。
我在图书馆借了一本《世说新语》,是青少版本的,里面有一些图画,注释也很全面,而且一些生僻字会有注音,这样对于理解和阅读都很有帮助,对于国学基础较差的我来说,读起来就不那么费力。
经常听说《世说新语》里面的小故事很生动有趣,文字简练,现在也终于体会到了这些。
我曾经买过某一版本的,里面只有原文和白话翻译两相对照,其他什么都没有,我是读不下去的,所以看书还要选一些适合自己的版本。
四、跟随老师学习
有时候,老师的一句话,可能是你自己摸索很久都不曾获得的。老师讲出来的东西,是他经过自己的阅读理解加工出来的东西。我觉得引用鲁迅先生的一句话比较合适,“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很多老师讲到的东西都是很有营养的。
有一些大学网络公开课,很多老师讲的都很好,自己想学习一些东西的时候,可以多听听。
五、随手翻
有时候我看了整个书的目录,找到自己最喜欢的一章开始读,然后再把前后串起来。这样做有个问题就是,有时候会不太系统,总觉得落下了哪里,有一种这本书没读完的感觉,虽然也可能全部已经读完了。
先总结这么多,希望自己多读书,只有读了,才可能更好的消化、理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