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父母坚持这样做,孩子的转变你可能想不到......

父母坚持这样做,孩子的转变你可能想不到......

作者: 觉本520 | 来源:发表于2018-11-14 12:38 被阅读0次

昨天我分析了5岁男孩简历爆红网络的问题,看似是父母价值观太正,实则是父母等不及的心态。

现在很多父母,包括我自己,无意中总会对孩子表现出急躁与急功近利。

如果孩子哭了,不是等着她慢慢哭完,而是不断追问:“怎么了,咋不开心了?” 甚至忘了女儿还只是几个月的小婴儿;

3岁多的儿子做错事情后,哪怕他道歉了,如果下次照犯,就会是一通呵斥,再进行惩罚,不给他慢慢修正的机会;

不论孩子是不是跟得上节奏,一个劲催促快点、快点、再快点;

不顾孩子年龄,逼着孩子参加各种培训、学习各种才艺;

孩子连恋爱对象都没有的时候就着急催他成家......

这是一个空前焦躁的时代,每个人都害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大家越来越没有耐心静待花开,拥有的只是速成的思想。一如现在的工业社会,一年才能出栏的猪四个月就搞定;半年才能养好的鸡六个星期就出窝。

哪里还有什么慢工出细活,有的只是看起来效率很高的流水线。

在这种急躁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很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敏感、脆弱、爱打人、自闭...... 

这是这些问题的解决,哪一个都需要时间。

父母急来急去,除了疲惫的身心和受了一番折腾的孩子,什么都得不到。何苦呢?

众所周知,一个人18岁才成年,在成年之前的时间里,就是一个和世界慢慢相处的过程。

我们太心急了,就是不愿意去等。我们迫切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期待发展,出现问题之后,习惯去找这个支招,找那个秘籍来解决问题。

这样一来,问题看似解决了,实际上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根本的问题不解决,没几天还是会出现其他问题。 

让我们慢下来,还给孩子一方自由的天地,所有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01

让孩子掌控自己的生活节奏

 

作家张文亮在《牵着蜗牛去散步》一书中形容:养育孩子是上帝给自己的任务,养育孩子的过程是“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得太快,蜗牛已经尽力爬,每次总是挪那么一点点。我催她,我唬她,我责备她,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仿佛说:“人家已经尽了全力!”我拉她,我扯,我甚至想踢她,蜗牛受了伤,她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

每次读完这首小诗,都会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内疚。

多少次,孩子在我的催促下完成了吃饭、穿衣;

多少次,孩子在我的威逼下锻炼所谓的独立;

又有多少次,孩子在我的强制下进行娱乐、锻炼、学习、游戏......

每个孩子都是一只小小的蜗牛,有着自己缓慢的节奏。孩子明明已经尽力了,受伤了,可是我们依然不愿放过。我们都希望孩子是一只动作敏捷的兔子,就是不肯承认他只是一只蜗牛,或者不甘心他只是一只蜗牛。

唯有接纳孩子只是一只蜗牛,满心欢喜带他去散步,你才会发现世界的绚丽多姿,和从未有过的静谧。

02

 

给足孩子消化情绪的时间

 

每个人都会有情绪。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处理情绪。那些由于不会处理情绪引发的各种冲突,乃至悲剧,都是因为其父母在年幼时没有给足他们消化情绪的时间。使得他们的情绪聚集在体内,就如同火山,总有爆发的一天。

逛超市的时候,经常会发现,孩子们看到心仪的玩具,驻足观看甚至伸手去拿,此时父母或爷爷奶奶之类立马拖走孩子。

如果孩子表示想要,父母往往想都不想直接拒绝。这种行为导致孩子激烈反抗,很可能发生大喊大叫、满地打滚,引来众多围观和议论,给父母带来难堪。此时父母会采取强制带离,或者买了玩具。

下次如果再带孩子去超市,孩子的哭闹会变本加厉。因此很多父母直呼:“再也不要带孩子去超市了!”

其实,父母只需要一句:“如果你实在难受,可以先哭一会儿,我在这陪着你。”

如果坚持这样做,就会发现,孩子突然间会懂事很多。

这个不难理解,即使是成年人,也会为所求不得郁闷很久,所以才有“心想事成”的种种祝福语,更何况是小孩子。

03

对孩子的成长随缘不攀缘

 

非常喜欢这样一个小故事:

三伏天,禅院里的草地枯黄一大片。

“快点撒点草种子吧!好难看!”小和尚说。

“等天凉了。”师父挥挥手,“随时。”

中秋,师父买了一包草籽,叫小和尚去播种。

秋风起,草籽边撒边飘。“不好了,好多种子都被吹了!”小和尚喊。

“没关系,吹走的多半是空的,撒下去也发不了芽。”师父说:“随性。”

撒完种子,跟着就飞来几只小鸟啄食。“要命了,种子都被鸟吃了!”小和尚着急得直跳脚。   “没关系,种子多,吹不完。”师父说:“随遇。”

半夜一阵骤雨,小和尚早晨冲进禅房,“师父!这下可真的完了!好多草籽被雨冲走了!”   “冲到哪儿,就在哪儿发!”师父说:“随缘。”

一个星期过去了,原本光秃的地面,居然长出许多青翠的草苗,一些原来没有播种的角落,也泛出了绿意。小和尚高兴得直拍手。师父点头:“随喜。”

我们对孩子的教育,也应该如同种草:需要耐心,需要等待。只有耐得住寂寞,随缘不攀缘,才能得到惊喜。

西方近代教育理论的奠基者夸美纽斯主张教育适应自然。他说:“当孩子还是一个儿童的时候,他是不能够受教育的,因为他的悟性的根芽离地面还太远。”

希望我们都能放下急躁、放下功利,牵着蜗牛慢慢散步,看那草长莺飞、花开花落、云卷云舒。终会发现:昔日的蜗牛,终会变身雄鹰,激荡三千里长空。而曾经自以为伟岸的我们,终会渐渐变成小小黑点,直到再也看不见。

更多原创精彩,欢迎关注“觉本”

公众号' jueben520"

 

 

 

相关文章

  • 父母坚持这样做,孩子的转变你可能想不到......

    昨天我分析了5岁男孩简历爆红网络的问题,看似是父母价值观太正,实则是父母等不及的心态。 现在很多父母,包括我自己,...

  • 妈妈这样做,3-6岁的孩子都听话了

    做父母的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熊孩子总是让你做这做那,比如一把剪刀就在离他不远处,就是不肯自己去拿。有时我们想让孩子...

  • 如何听孩子才愿意说

    坚持分享第16天。 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心里不好受,回来跟父母说,有的家长可能会说,你表现不好,别人才这样对你...

  • 你还在孩子的面前谈论孩子吗?这样做的3个坏处你可能想不到

    父母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想必大家可以说出很多听过的理论,或者看到的句子,比如: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不要当着孩子的面...

  • 这样做父母,你的孩子情商高

    文/珊爷 作为一个传统家庭的孩子,我的爸爸和妈妈思想保守,同样的,我的思想也就成为了传统教育下的产物,下边...

  • 改变孩子的“拖延症”,父母要坚持这样做

    齐帆齐微课 纵观孩子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日形成的。而是要经过不断的训练或提醒、纠错,才能养成。相反,一个孩子做...

  • 摘录

    中原焦点团队 坚持分享第1072(2021/10/31) 做父母,最高境界就是孩子把你当朋友。 我始终认为,做孩子...

  • 关于爱的六个谎言

    1、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父母给自己开脱的借口 2、父母这样做都是为了你好——这样做真的是为了孩子吗,还是为了...

  • 12/21鼓励打卡 彩茹baby

    没想到就这样简单的坚持到了第十二天,一切都这样自然,开心的做。孩子的状态有懈怠转变成现在的积极思考,开心生活,感恩...

  • 宁夏知一家正面管教早安分享

    父母们可能没有意识到,为孩子做太多的事,会让孩子丧失信心,当家长们坚持为一个孩子做他能做的事情时,他就会觉得...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父母坚持这样做,孩子的转变你可能想不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lod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