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葱阅读,顾名思义,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挖掘出一本书的核心价值。
三年前买的这本书,作者简书一哥彭小六,靠读书实现职业自由,目前仍在专注阅读,创办“梦想早读会”帮助更多人阅读。
这本书适合刚开始尝试阅读的成年人,但对我来说,重新复读,依然收获很大。
比如,养成阅读习惯,一般要经历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大量阅读,
求量和速度,一年100本,200本,都可以。
不要觉得没有用,不要觉得不深入,不要害怕啥都记不住。
这个阶段需要大量的阅读积累感性认识。
第二阶段,系统化阅读
读的多了,见得多了,自己逐渐就明白了,哪些适合自己,哪些感兴趣。
于是开始主题阅读,深度阅读。
第三阶段,融会贯通。
即便是不同专业、不同领域的书,底层也有相同的逻辑。
到这个阶段,你会发现,几乎所有的书,都是在研究人性,但却都在不同的层面来阐述人性。
融通的过程,需要输出,输出的过程,或刺激大脑,将所有书中的知识点,进行高效的连接。
哪怕是许多一点不相干的问题,连接到一起,就能形成你自己独特的知识体系,也叫思维模型。
《洋葱阅读法》就是作者通过整合,碎片阅读、快速阅读、主题阅读、深度阅读,
四个大的阅读类别,创造性地与洋葱岛的人物特点结合。
比如,章鱼哥,手比较多,对应碎片化阅读;剑士,出招快,对应快读阅读。
在主题阅读章节,又分别用碎弹、爆破弹、核弹,
分别对应,搜索文章型主题阅读,搜索书籍型主题阅读以及多年研究一个领域型主题阅读。
人是视觉性动物,更喜欢看抖音,不喜欢看抽象的万字长文。
用视觉化,拟人拟物的方式,来阐述不同的阅读方式,降低读者的阅读难度。
所以,我们要明白,并且理解,为什么在职场,老老实实干活的,干不过会做PPT的。
这是我从这本书里学到的一个关键知识点。
再说一下,我对书中的四种阅读方法的理解。
第一, 碎片化阅读的核心是,概念。
人脑的学习模式,都是先从概念开始。
上学的时候,我们学习数学或者物理,不懂概念,就没法做题。
但是呢?
对概念的理解,又有离不开做题。
所以,要理解一个概念,光从语言描述还不够,还需要大量的例证,应用场景,了解为什么、怎么用?
才能够真正地掌握。
我们看公众号也好,看专栏也吧。
每一篇文章,作者都在用大量的事实或论据阐述一个概念,试图修正我们大脑里原有的概念,以便影响我们。
说服我们接受的那些概念,要据为己用,收集起来,形成知识碎片。
比如,什么是财富?什么是自由?每个人的大脑里的概念,就是他的价值观。
李笑来说,时间和注意力是人们的最大的财富。
能花钱的地方,不要浪费注意力,我们要把注意力投资到最有价值的地方——成长。
我觉得这个概念很高级,接受了,
那么以后就很少去关注明星八卦,热点新闻了。
相比美国总统谁当选,我负责的项目什么时候能完工,才是我该下劲分析的事情。
第二,快速阅读。
首先大部分书的核心内容,只有20%,剩下80%都是为细枝末节。
但是,区分它们并不容易,需要我们花费脑力。
阅读速度,其实就是理解速度。
而理解速度,取决于我们的专注程度,不被打扰,以及以前对相关知识的积累。
扫读跟速读不同,
扫读是搜索式阅读,从头到尾翻一本书,标记出关键词,对整本书的结构有个了解,知道重点在哪里?
速读是针对书中的重点,进行阅读。
第三部分,主题阅读和深度阅读,我认为才是最有价值的阅读方法。
也特别适合职场人士。
如何才能快速成为某一个领域的专家,找100个该领域的问题,概念,去分析,去回答。
这就需要我们进行单一主题的搜索,公众号、知乎上搜相关文章和问题,豆瓣上搜相关的书籍,查看评论,买回来研究。
集中精力一般一年就能成为专家。
主题阅读需要结合深度阅读,我理解为研读。
研读并非需要一字一句的读,而是遇到理解不了的地方,能够沉下心来,查询分析,自己理解。遇到概念性的东西,要进行批判性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定义?他的使用范围是什么?哪些情况不适合?
但主题阅读和深度都有一个前提,就是自己非常清楚自己的战略定位,或者要解决哪方面问题。
最后,作者也提到了,做读书笔记整理阅读材料的方法,以及阅读变现。
每一个爱好阅读的人,都渴望有一天能让自己的爱好变成收入,成年人功利性阅读,无可厚非,古人读书,大多也是为了做官。
但其实,阅读不可能带来直接收益,我们看过的书,写过的字,锻炼了思维,增长了见识,自身的价值自然会提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