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

作者: 筱花儿 | 来源:发表于2018-08-08 17:12 被阅读0次

    近日,一些童年时的往事总是出现梦中,醒来后,坐下来,仔细回想童年的美好往事,不禁感到很遥远。今天拿起笔来,再次回想那些美好童真的记忆碎片。

    关于方言

    我出生于临县碛口,生长于离石阳坡。因为妈妈讲一口标准的临县话,于是,从小便对临县方言非常熟悉,虽然不说,但心里很清楚临县方言的特点。11岁时,随母亲去临县居住,我们姐弟俩便转入临县碛口后街小学上学。记得刚进学校的第一天,因为我们姐弟俩说着一口离石话,备受全校师生关注。不久后的期末考试,我们俩又分别以第一、第二名的好成绩而成为全校的焦点。那时候,因为不好意思,因为多年的习惯,我们都讲着离石方言。当然,临县话也是会讲的,只是跨不过心里的那道坎,无法开口讲出来。但偶尔因为沟通出现困难时,才会勉强说几句临县话。就这样一年多后,我进入了初中,学校更大了,同学更多了,入学的第一天,我便因为讲的话与众不同而受到男同学的嘲笑戏弄,于是,我便下决心开始讲临县话,也就是从那时起,我便开始了两种方言互相交替的阶段。

    可能是因为从小便听母亲讲,后来临县生活后,周围人们都讲临县话的缘故吧,我说临县话,别人都不会有任何猜疑,因为我讲的临县话也是很地道的。

    每当假期,来离石奶奶家小住的时候,总是变不过味来,脱口而出都是临县话,适应五六天过来,才能彻底转换过来。假期结束,我便再次回到生活的碛口,经过五六天的再次适应,才能恢复讲临县话的正常生活。就这样,我在临县生活了五年多,一直到离石上师范,参加工作后,彻底变成了离石人,也开始彻底告别了临县话,再没有讲过临县话,十几年过去了,现在再讲临县话,就感觉很别扭,很生硬,没有当年的那个味了。

    关于书信

    小时候,因为我们和父亲相隔两地,便经常写信互相问候,互相了解彼此的生活。就这样,从小学开始,我便经常写信。可能是写信多的缘故吧,我小学时写的作文经常被老师当作范文读给同学听。那时候,父亲写的信,我们姐弟俩都会争着抢着念,但到写信的时候,弟弟就退缩了,妈妈总是把写信的任务交给我。可能是因为父女情深吧,每次写信,我总有说不完的话,总想把家里的事情多讲些给父亲听,也总是想把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多说些给父亲听,因此每次的书信都会厚厚的一摞。有时,按照当时时髦的折信方法,很难折起来,只好对折两次,装进信封。

    上初中后,我便开始给离石的童年伙伴写信,写的多了,就会有好多想说的话,就这样,一直写,一直写到初中毕业。再后来就很少写信。上师范后,我的邻桌假期曾经给我写过信,那封信一直珍藏着,而亲爱的朋友,已再难见面,这竟然成了我们之间唯一的念想。到现在,提起笔来,都不知道要写些什么。去年,因为觉得和儿子说不清一些事情,也曾用书信的方法沟通过两次,虽然想说的道理很多,但真的写起来却觉词穷。

    现在微信QQ等沟通如此便捷,怕是再也没有写信的机会了吧!

    过家家

    我们小时候没有什么玩具,就自己把那碎碗啊,破瓶子之类的,作为玩具,和泥做饭过家家。虽然简单,但在那个年代,我们却玩的极其开心,绝不亚于现在孩子们玩游戏的快乐。和泥也很有诀窍的,和软了粘在破碗上下不来,和硬了又弄不出破碗的形状,只有不软不硬正合适,才会把泥变成许多的形状,摆成一排,晒干了,互相PK谁做的更精细一点。有时我们也学着大人的样子,用树枝,树叶,泥土,石子等当作各种食材做饭,就那些天然的工具和原料,模仿着大人们炒菜、和面,做各种美味佳肴。有时也会扮演各种角色,一大家人,父母兄弟姐妹应有尽有,又唱又闹,开心的不得了。

    长大了,结婚生子,真正过着那样的生活,每日操持家务,却又觉得甚是无聊。难道这不就是小时候感觉长大后应该过的快乐生活吗?呵呵,人总是这样,小时候觉得过日子比上学有意思多了,而真正长大成人过日子的时候,又觉得小时候的光阴无忧无虑才是最美的呢。殊不知,若干年后,老态龙钟的我们,又会觉得让自己年轻十岁该有多好。

    过家家,过日子,过好当下才是最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记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lpxb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