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适可而止的中庸

读书:适可而止的中庸

作者: 简简又丹丹 | 来源:发表于2024-04-11 17:43 被阅读0次

小时候不明就里,觉得提“中庸”,就是始终处在中间地带,没有自己的态度和见解。甚至像墙头草一样,这样也行,那样还是行,保持在安全地带,不得罪人……

后来读懂了,才发现理解错了。

有时候,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和一个人可以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但是当你们形影不离难舍难分时却会发现,友谊在不知不觉中反而少了最初那份贴心的情谊;还有一些恋人,觉得爱就是无时无刻的陪在对方身边,结果却发现爱人的心离自己越来越远了。

成功离不开执著,但是,很多人却因执著而失败。正如古人云:“恩不可过,过施则不继,不继则怨生:情不可密,密交则难久,中断则有疏薄之嫌。”意思是施恩不可以过分,因为过分的施舍是不能永远持续下去的,一旦中断施舍就会有怨恨产生;交情不可以过于密切,因为密切的交往是很难保持永久不变的,一旦中断,就让人有了疏远冷淡的嫌疑。从中我们明白,任何事情都要讲究一个“度”,如何能做到中庸,实在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

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贡在跟孔子谈论师兄弟们的性格及优劣时,忽然向孔子提了个问题:“先生,子张与子夏两人哪一个更好些呢?”

子张是颛孙师,子夏是卜商,两人都是孔子的得意弟子。孔子想了一会儿,说:“子张过头了,子夏没有达到标准。”子贡接着说:“是不是子张要好些呢?”

孔子说:“过头了就像没有达到标准一样,都是没有掌握好分寸的表现。”这就是“过犹不及”的出处。

孔子的弟子们在他的教诲之下,都明白一个道理:在任何情况下,人们都要调节自己,使自己的一言一行合乎标准,不过分,也不要达不到标准。

中庸,在孔子和整个儒家学派里,既是很高深的学问,又是很高深的修养。追求恰到好处、适可而止,这是做人处事的一种境界、一种哲学观念。比如吃饭,餐餐最好吃到恰到好处,每顿饭不要因饭菜不好而饿肚子,也不要因饭菜特好而把肚皮撑得鼓鼓的,适可而止,就能永远保持健康的胃口。

值得说明的是,有一些人认为孔子讲的中庸就是不讲原则,那是对“中庸”思想的误解。孔子讲的中庸,绝不是无谓的折中、调和,而是指为人处世应该慎重选择一种角度、一种智慧,不要一味地只知道向前,这样难免碰得头破血流。请记住中庸思想的本质:过犹不及,适可而止。

相关文章

  • 适可而止

    无论什么,一定要做到适可而止,不要太过了,也不要不做,做到中庸之道,适可而止。 分享几个案例: 案例1: 如...

  • 说话不带情绪

    说话不带情绪 说话不带情绪?为啥?其实会说话的人重在把握“中庸之道”,所谓中庸,是话讲到适可而止就好。不带个人情绪...

  • 『种子行动』| 团队共学《论语》之(先进第十一)#第61次#

    〔借用丽丽的文案抒发内心的感受〕 …… …… 子曰:“过犹不及“,让我们努力做到中庸之道,凡事适度,适可而止。 “...

  • 【乌鸦座】中间人

    中庸之道,讲究适可而止,讲求和谐自然。 凡事都有个度,但那个度总是很模糊的,叫人难以把握,若超过那个度,就可能过犹...

  • 忌惮🥚

    中庸的第二章用了孔圣人的一句话来阐述中庸是君子人生准则。通过小人反中庸来指明到底何为中庸。反中庸即是无忌惮。读书读...

  • 【云峰语录】

    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不要去践踏自己的尊严,凡事采取中庸之道,适可而止;要求别人是很痛苦的,要求自己是很快乐的。 总有...

  • 《方与圆》读后感

    一直很喜欢中庸之论,何为适可而止,方圆之间如何界定,这也是一门长期的学问。这本书花了一个周末的时间读完,有精有...

  • 量力而行与适可而止 —— 看“宝万之争”有感

    在这个题目下,我要谈的不是中庸之道,而是管理科学。量力而行说的是事前评估,适可而止指的是底线思维。人生如同攀登险峰...

  • 职场人的国学课——中庸(第十四讲)

    中庸,是古代读书人追求的最高思想境界,我们读中庸到现在,发现了大量的案例,所以中庸不是办不到的,古人是非常讲究方法...

  • 读书有害论

    读书要适可而止,读书过量就会读傻。我们有一个错误的印象,以为读书就是一件大好事,所以我们鼓励自己多读书,读...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适可而止的中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lqhx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