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老家的兄弟发来了短信,清明给父母和外祖父母扫墓归来,一切顺利。最后说了一句:今天的天气不错!抬头看看外面的天气,的确不错。
清明时节也不都是雨纷纷啊!
看到一个公众号有关清明节的介绍,简洁明了,也涨了知识,摘录如下:
从小到大,只知道清明是祭祖踏青的季节。实际上,我们所熟悉的清明节是由三个传统节日构成,由于三者日期上相近,人们便将它们合为一体,形成了现如今的清明节。
寒食节。冬至后的105天,为了悼念忠臣介子推而诞生的一个节日,因禁烟火,吃冷食而得此名。寒食节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伴随着岁月的流逝,寒食节静静地融入了清明节,寒食所代表的人们对忠诚、廉洁、政治清明的赞许,是千年如一的。
上巳节。每年三月初三。在上古时代上巳已成为大规模的民俗节日,春和景明,人们走出家门,集于水边,举行清除不祥的祓除仪式,以流水洁净身体、让灾厄与疾病随水同去。
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上巳节还是纪念轩辕黄帝的节日。
三月三还有女儿节之称,是一种古代汉族少女的成人礼,一般在这个日子举行成人礼。据《诗经》记载,上巳节还是是男女野外踏青相会,表达爱慕之情的“情人节”,比西方情人节早了1000年。
清明节气。是24节气中的第5个节气,是唯一及时节气又是节日的日子。从节气上看,此时太阳黄经达到15度,是指导春耕的重要节气,俗语讲: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同时也是春游的好时节。民间还有插柳枝辟邪,放风筝消灾,以及荡秋千,踢蹴鞠锻炼身体的习俗。
清明时节天气晴朗、春意融融,冷空气逐渐减弱,海洋上的暖湿气流开始跃跃欲试。一冷一暖两股气流经常交手,就造成了清明时节雨纷纷的印象。
扫墓祭祖是清明最重要的习俗,人们会我逝去的亲人们供奉鲜花果品,并进行跪拜礼,以示对先人的怀念和尊重。
清明时节民间有“食青”的习惯,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用青艾做的青团。顺应时令多食用青绿色食物,有助于养肝护肝,缓解身体燥热。
清明正值暮春时节,气温开始有凉转暖,此时人体肝气和阳气十分旺盛,因此要少吃海鲜、牛羊肉等生发食物。要晚睡早起,让身体内的阳气更好的舒展开来。要多出去走走,呼吸新鲜空气,保持神清气爽。
从节日上讲,清明节是祭拜祖先、追忆先贤的重大传统节日,踏青郊游、男女相会也是这一时节标志性的民俗,在祭祖之余,感受春日打好时光。与春节、端午、中秋并称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