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到了一对母亲逛商场,给女儿买衣服。妈妈穿着暗红色的貂,脚下踩着一双高跟鞋走了进来,后面跟着穿着运动服和运动鞋的女儿。进来后,导购问:“小美女,想看看什么衣服,裙子还是外套?”妈妈回过头来,对着导购说:“她还上学呢,要选在学校穿的,穿不了裙子!”女儿眼神一直在裙子上打转转,张了张嘴没吱声。导购一想没有运动服呀,马上说:“噢,是大学生呀,太羡慕了。那也可以试试牛仔裤呀,搭双小白鞋,绝对又清新又时尚。”妈妈说:“不行不行,那裤子除了太贴身的,就是大肥腿的,不好看!”
导购无语了,在他们快走出专柜的时候说:“其实现在的大学生已经不像我们过去了,裙子,牛仔裤都是主流的穿搭。”这时候就见女孩嘟囔了一句:“嗯,我们同学都穿裙子啥的……”,女孩妈妈连理都没理她都走出了专柜。
可以想象有这样的父母,孩子小时候,吃什么菜、玩什么玩具、穿什么衣服应该都是妈妈做主的。大一点的时候,补什么课、报什么兴趣班,甚至到高考志愿报哪所学校、什么专业,甚至找什么样的伴侣,他们都要来做主。这样的父母是典型的“赢了”孩子,这也是现在父母惯用的招数。对于十几岁以后的孩子,大人们所谓的合作,其实就是让孩子屈从。
打着“王者”的爸爸吼着儿子说:“别看电视了!去,做作业去!”而孩子呢,则心不甘情不愿的走进了卧室。相信这是晚饭后,大家经常能看到的一幕。孩子心里不服,为什么你可以玩游戏,我连个动画片都不能看。孩子感觉你利用你是“大人”的优势,打败了他。而你也的确“赢了”孩子,那么有没有可以让孩子心甘情愿的去做一件事情的办法呢?
有,那就是“赢得”孩子。
“赢了”孩子是指大人用控制、惩罚等手段战胜了孩子。
“赢得”孩子是指大人维护孩子的尊严,以尊重的态度对态孩子,相信孩子有能力与大人合作并贡献他们的一份力量。
那这两种方法对孩子来说,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赢了”孩子,使孩子成为失败者。而失败通常会导致孩子反叛或者盲目顺从。
首先,我们总说,现在的孩子越来越叛逆了,是因为发生冲突时,我们习惯性用单纯的惩罚来解决问题。当孩子一直感觉到失败时,那么他感觉自己的“翅膀”越来越硬时,他就想和你来扳回一局,甚至,你越不让他干什么,他就越干什么。
其次,父母决定孩子的一切。孩子只知道,我“乖”“听话”,妈妈就喜欢我,就有可能得到想要的礼物。再者孩子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学什么,你统统帮忙做主了,孩子就不用自己想,因为她知道想了也没用,还得听父母的。常此以往,孩子将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将失去探索人生的乐趣。连思考都懒得思考的人,怎么可能有自己的观点或者主见,
“赢得”孩子,则意味着获得孩子心甘情愿的合作。
首先,因为尊重,孩子会更加情愿地一起努力。因为合作一件事,孩子自己也出了一份力,所以孩子感受到自己的被需要和价值感,从而更加阳光自信。
其次,尊重就意味着,有事要和孩子商量。当孩子感觉到父母和自己商量,自己很被重视时,他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而且孩子还会更加努力的思考,如何把这件事情做到更好。当父母一直抱怨孩子没有主见,在外面唯唯诺诺,不敢说话时,请问你在家里给他发表意见的机会了吗?
最后,合作意味着被需要。当孩子感受到被需要的感觉,就会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价值感。孩子会主动练习生活等各方面的技能,期待与父母的下一次合作。
那么“赢得”孩子,既然有这么多的好处,我们到底该怎么做呢?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对于孩子,我们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
1. 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一定要核实你的理解是对的。
2. 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而不是宽恕。同情并不表示你认同或者宽恕孩子的行为,而是意味着你理解孩子的感觉。这时,告诉孩子,你也曾有过类似的感受或者行为。
3. 告诉孩子你的感受。真诚而友善的完成前两步,孩子此时就愿意听你说了。
4. 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问孩子对于避免以后再出现此类问题,有什么解决办法。如果孩子想不出来,我们可以提一些建议,直到达成共识。
下面我们还是举个例子来具体了解一下这个方法。
孩子放学回家放下书包就出去玩了,作业也没写,直到晚饭都过了才回来。刚巧,孩子没注意,老爸的脸色已经像“黑锅底”一样了,还自顾自地打过电视就看。这时爸爸过来就是一脚,然后劈头盖脸的一顿骂。
如果用“赢得”孩子的四个步骤,妈妈是这样做的。
把孩子拉到卧室里,可以抱一抱孩子,或者拉着孩子的手,给予安慰。然后对孩子说:虽然爸爸没有踢疼你,但你还是很难过,对吗?(第一步,表示理解)。
妈妈说:其实我小时候没有完成作业时,也被你姥姥打过,那滋味真的是好难受的。(第二步,曾经有过类似的感受)。
接着妈妈说:你能告诉我你现在的感受吗?(如果真诚的做完前两步,那么此时孩子就愿意和你说了)。孩子可能会说“我的确错了,光顾着玩,忘记写作业了。”也可能会说“妈妈,我们是帮助门卫老大爷擦玻璃去了,不过那也不应该忘记写作业。”
妈妈说:那我们有没有办法即帮助老大爷擦了玻璃,还不忘记写作业呢?(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
孩子:我下次可以多叫几个同学一起去,这样我们就能早点擦完,就不耽误写作业了。或者我提前和爸爸打声招呼,爸爸也不会误会我了。
你看,想“赢得”孩子的合作,其实一点都不难。
是想“赢了”孩子,还是想“赢得”孩子,这个开关是掌握在我们父母手中。
在家你都没给孩子说话的机会,却想让孩子在外面敢想敢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