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想起来一件事,我还没有完整的阅读过一本英文原著,这不能不说是一件遗憾的事情,回顾自己工作的这几年,除了最初做产品和运营的那段时间拥有大量的阅读时间,转行做技术了之后,很少有整块的时间去专注于阅读这件事,就更不用说英文原著的阅读了。
后来我认真的想过英语能力的重要性:现代的互联网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而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语言在技术领域同样适用,代码是英语,源码的注释是英语,遇到了技术问题去百度?你在逗我……,不还得去科学上网到国外的技术论坛找资料。
很大程度上,一个人的技术能力在后期的提高就是自己的探索和钻研,不断地去探索新的技术,引领技术潮流才能成为时代的弄潮。
说了这么多,其实很大一部分是为了给自己打鸡血,同时复习一个观念——不要给自己找任何的借口,就是这样,说做就做,今年必须完成一本英文原版书籍的阅读。
书籍已经选好了《Beyond feelings—a guide to critical thinking》,据说是一本神书,迄今为止已经更新到了第11版,我想从这本书作为突破口,努力的完成一次思想上真正的蜕变,思考的更深入,工作的更有效率。人生更有方向。
我想了很多的形式,我觉得既然是第一本书,读起来必然需要一些仪式感,那么干脆就极端一点,英文不好没关系,我就试着将书的每一行都手敲出来,然后借着翻译软件和市面上能够找到的资料进行翻译。
这个灵感的来源其实并不新鲜,大三考研的时候践行过一段时间考研阅读逐句翻译法,因为实在太枯燥和费时所以就得过且过了,但是经过这么长时间的自我认知训练,我必须继续强化一个观念,凡是有价值的事情,再难,再苦也要去做的,因为这是对个体成长百利无一害的事情。
与之相对的概念,凡是对于成长有阻碍的事情,再简单不也应该从自己的选择中剔除吗?
前几天写了一个小结,说自己的阶段性的目标已经达成,这个确实是事实,但是最近的写作灵感枯竭了不少,也难怪,因为,优秀的输出是以优秀的输入为基础的,无论是多么优秀的作品,里面肯定包含着作者对于自我认知的深刻提炼和总结,没有一定的社会阅历,没有相当程度的输入,其实很难做到这点。
很幸运能够生在这个时代,我还侥幸上了大学,还能够有勇气从传统行业转行拥抱互联网,并且有幸能够接触金融领域的互联网产品,说是幸运其实也是个体不断选择的结果。经受了一个个打脸的过程,满身泥泞,到现在从容应对问题,万千感慨不为过。对他人来说终究没有现实意义。
但是我想改变这一切,我要做一个有价值得人,这话不能只说不做,我要用自己的知识、能力、认知。去不断影响身边的人,影响更多愿意成长的人,去体现自身作为个体的最大价值。这样所以走过的泥泞都值得分享,去最小化社会运行的成本,让优秀的资源能够用在发展的道路上,而不是螺旋下降的阶段。
有人会问,那这样做会有什么好处?一个基本的逻辑就是:你能为别人带来多少价值,你的价值就会基本以几何的形式爆发增长,前提是必须在前期耐得住寂寞,肯下苦功夫。2016年是知识付费的元年,我是受益者,看到这么多优秀的人能够在链接一切的互联网展示自己的才华,帮助更多的人,我其实是羡慕的。因此我也想这样做。
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拥抱变化,当时代抛弃你的时候,我希望拉你一把。
说着说着就有些跑题了,哈哈,继续努力,用结果说话。
就是这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