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情公寓》里有一句台词:“拖延症,是当代人一种常见的绝症。”
我们平时会制定许多计划,比如减肥、运动、学习等等....
但当我们开始执行时,总是给自己一种心理暗示:
再待一会儿,几分钟后一定行动,结果几分钟,几十分钟,几个小时过去了,还是依旧保持原样。
明明摆在眼前的事情非常多,明明自己内心很焦急,但身体却总是不听话,而这就是拖延症的明显表现。
拖延症,作为阻挠年轻人发展进步的世界难题之一,令许多人又爱又恨。
一方面拖延可以带来短期的快感和满足感,但也会耽误不少事,丧失很多机遇。
一边信心满满的制定计划,一边又理所当然的拖延,不拖到最后一刻绝对不动手,是他们“自信”的宣言。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当我们一旦开始拖延,我们就会发现一时拖延一时爽,一直拖延一直爽。
所以如何自我拯救?当你面对堆积如山的任务时,如何提高自己的生产力?如何不浪费,不拖延,高效完成每个任务?
本期快来和我一起拒绝拖延,成为语言和行动上的巨人吧!
一、首先如何判定自己是不是拖延症?或者拖延症是如何定义的?
拖延现象(英文:Procrastination)指非必要、后果有害的推迟行为,在中文互联网中又俗称「拖延症」,但「拖延症」并非医学或心理学上的诊断术语,而是半正式的网络名词。
拖延现象通常是因为时间管理与自我调节技能的缺乏,少数情况下,也可能是一些深层问题的外在表现。严重的拖延症会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带来消极影响,如出现强烈的自责情绪、负罪感,不断的自我否定、贬低,并伴有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一旦出现这种状态,需要引起重视。
其实拖延对于每个人都是一种普遍与正常的现象,就连伟大的文学家胡适也有着和我们一样的困扰。
胡适先生一辈子都在与拖延症对抗,《胡适留学日记》里有这样一段记录:

可见拖延症在日常生活中真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每当我们遇到一些重要的事情,都会不自觉的开启拖延模式。
二、拖延症有哪些类型?类型的表现?你属于哪一型?
1.逃避型拖延者
“我拖延是为了避免不愉快的情绪,比如压力、不确定性或不堪重负的感觉。”
这是一种经典的拖延类型。很多时候我们不是在避免工作本身,而是避免伴随着这个工作一起出现的负面情绪。
2.乐观型拖延者
“我拖延是因为我觉得这件事情用不了很长时间就会做完。” “这只需要几分钟。”
“不用担心,我很快就能完成它。” “就再做一件事!我绝对不会迟到。”
乐观型拖延者长期地低估他们所需要的时间或者过高估计了他们的能力,说白了,也就是过度自信的表现。
3.享乐型拖延者
“我拖延,就是因为我不想做我应该做的事情。”
享乐性拖延者玩乐、放松,基本上做的都是他们不应该做的事情。他们会一直等到自己真正想要开始工作,而这种情况对有些人来说从未发生过。

三、如何拯救拖延?
其实拖延症并不可怕,而关键在于你如何去正确看待与控制,那么重点来了,如何拯救拖延?
1.给自己设定deadline
deadline永远是第一生产力,自己给自己设定的截止日期可以帮助一个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拖延的状况。
但是这种自己给自己设定的比起外部决定的截止日期,比如学校规定的考试或公司规定的上交时间,外部硬性规定的截止日期会更有效一些。
2.提高自己的执行力,杜绝完美主义
记得张钧甯有个采访,记者问,“你这么爱运动,如何劝说那些在犹豫今天要不要运动的人?”
张钧甯说,“在你犹豫的时候,你先穿上跑鞋下楼,这样当你还没做好决定的时候,可能已经跑完回来了。
做一件事情,千万不要去等待各种条件具备、各方面都考虑清楚了才做。
只要你脑子里一产生:我要不要去做某项工作?这个念头,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开始再说,最差不过这次做得不够好,总比什么都没有做强。
3.改变自己的环境
当你要开始学习或做一件事时,一定要远离沙发、手机等容易诱发懒惰的因素,给自己制造出专门用来学习和办公的空间。
同时寻找充满自律者的环境,比如图书馆,自习室等等。
4.提供奖励
以上方法搭配最后的奖励是打败拖延症的最后一棒,每当你高效地工作一天之后,你可以给自己设定一个奖励。
你可以自己根据自身情况去定义高效,比如6小时读完了半本英文原版书,比如5小时写完了一篇5页纸的paper。
最后,记住一个“5分钟法则”,如果你不想做一项工作,就对自己说:
“5分钟,只做5分钟就行,无论做成什么样都可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