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国》 听说争议不少,和老《三国演义》相比,脱离原著的情节太多,但个人还是蛮喜欢的。
《三国演义》本身并非历史,没有必要去太遵循原著,新《三国》虽然有原创情节,但情节上逻辑比较自洽,和人物想象也符合,并且和十年前的当下价值观贴合,总体感觉还不错。
觉得新三国比较好的地方
1,当然是妆容比较舒服,老三国有种夸张的戏装的感觉,老演员的表情也比较戏剧化。
2,台词精彩,重新创作之后用的是全现代文,而节奏感很强,台词也很有锐气,不浮夸。老三国的台词因为太贴原著,而原著是古文的白话版,仍然很精简,这样台词不够的地方就显得很尴尬,好像在冷场,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87版的“红楼梦”等影视剧作中。或许当年的剧本创作者过于崇拜原著而不敢放开手脚写,或许也因为当年社会尚未形成现代的价值观,毕竟八几年是刚刚开始发展。
3,武打戏很好,用了现代科技和剪辑之后,武打看着酷,节奏感很强,场面震撼又有真实感,看起来也非常带劲。
4,人物塑造上更贴近当代价值观,比如诸葛亮不再是那个不食人间烟火的神,而是有着很多烦恼担忧,有抱负却又不得不在现实面前妥协的一个勤勉的职场高层管理。比如孙权和周瑜之间,孙权对于周瑜的信任之外还有故意离开让周瑜放开手脚做事的领导智慧,比如孙权知晓刘备死去的悲喜交加,比如曹操对于文人习性的宽容,对于人性的洞察,自己独特的奸雄领悟,曹操演得非常出彩,除了陈建斌的才华之外,剧本好也是更主要的因素。再比如关羽从那个民间传说中的神到真实的有德(古人万德忠为首)与自负优缺点共存的一个人物,并且对于他从建立功名到后期开始变得自负的转变有着细致的表现。
再多谈谈人物塑造,国人大体是喜欢曹操多,而刘备却被贬得多,认为厚黑学,曹操占了黑,而刘备占了厚,但其实这或许是后人对于刘备的过分解读,刘备对于自己的血统带来的人生使命(匡扶汉室)是认真的,对于自己才能的不足也有充分的自知之明,他的谦虚虽然是有目的的(谁做事会没有目的,更何况这样一个有着匡扶汉室雄心壮志的霸主总不能一味靠着礼仪恭谦让,利他心态做事) 但他确实是真心对待自己的弟兄和各种人才,因此曾经很弱小的刘备吸引了一大批出类拔萃的人才,除了关张和诸葛亮、赵云以外,后来的魏延,黄盖等都非等闲之辈。这实在是了不起的成就。
而曹操本人才华出众,性格上更加张扬一些,无可厚非。后人经常诟病那句“宁可使天下人负我,不可我负天下人”,但曹操滥杀无辜却并不多,至少在新三国中,或许是影视剧对于他的粉饰,但只可惜这样的人终究是熬不过岁月,最后仍然是壮志未酬身先死。
曾经以为自己喜欢的是曹操,但沉淀下来之后,还是几十年前一样,最喜欢的仍然是诸葛亮。
诸葛亮或许代表了有天赋而勤奋的普通人最成功的人生,得遇明主,有一个尽情施展才华的舞台,几乎没有遭遇职场尔虞我诈的内耗,也没有需要去谄媚君主来获得升迁机会,又自律勤勉,人格上亦是完美。
据说真实的《三国志》当中诸葛亮并没有空城计等那样奇诡的故事,但本人的才华出众倒确实是获得一致认可。
对于今天的工薪阶层,或许诸葛亮这样的人生才是最值得钦佩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