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住、坐、卧,譬如我现在跟你讲话,自己在做功夫,一种定境中,不是离开了定境哦。假定是离开了定境,那我白修行几十年了。乃至骂你们、发脾气,要打你们呀,凶得很,我还在定境中呢。
禅定的功夫,真要静的功夫,刚才讲过,行、住、坐、卧都要定。你说比丘戒,假使受了戒,为什么出来化缘,走路都很端正,那么威严呢?不是的。他真在定中走路,做人做事自然严肃起来了,不是故意的,故意勉强做不到的。
——南怀瑾
解决什么问题呢?
解决了“做不到静,静不持续,(情绪、言语、行为、声音,乃至习惯)起伏较大,失了控制”等问题。
其实,这也是一个良知持续处于光明的状态,也是一种“至诚无息”的状态,就是时时刻刻事事处处有所持。
能做到这个行住坐卧皆在定境中,除能解决以上问题外,还能顺利实现“良知光明”“时刻以良知判定,物来则现”“音调不轻浮”“处事不轻佻”“走路不急躁”,行云流水般丝滑且厚重的处置一应事物。
2023.3.25初稿
2023.3.27补充
注:按顺序刚更新到1217篇,写这篇的时候,编号已到1281号。本篇比较重要,插个队,优先发一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