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本书的名字,相信有一部分人会感到诧异,另一部分人和我一样感觉到好奇。那是一种难以置信却又隐约迫切需要得到答案的好奇。
第一次见到这本名的时候有一种违背常理的莫名其妙。因为在我们的潜意识里,或者是从传统文化赋予的含义里,家是归属、是港湾。家怎么会伤害我们呢?即使是确有其事发生,我们的心里也会用合理化代替否定,直到默默说服自己:父母是我们最亲近的人,他们怎么会有害子之心?甚至有时候还会对自己的不孝思想产生自责和深深的愧疚感。
这本书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它透彻地说明了典型中国家庭的经营模式。和一般的书籍不同,它不是简单描述原生家庭所带来的影响,而是从头到尾把家庭关系的运行机理清晰完整地呈现出来。从现象到本质,从过去到将来。让我明白了一系列显性的家庭关系矛盾背后的隐性问题的存在。
读完后,对于家庭关系的理解更加清晰。浮现在我脑海里的关键词有“爱”、“家庭序位”、“心理营养”、“自我觉察力”。
对于孩子,给予正确的爱,然后逐渐学会放手。
对于父母,尊重而非改变。即使处在极端的家庭氛围里,每一个角色也要有ta存在的家庭位置。这无法改变,也不能改变。
对于自己,随时觉察自己所处的家庭模式和家庭关系。学会与自己和解,尊重一切好坏的发生。把内心的投射收回,回归到自己身上。
影响我的几句话:
——抑郁症的一个重要源头,是本来向外的愤怒不能表达,转而指向自己。
——分离和爱同等重要,父母懂得分离的爱才是“真爱”。
——我选择,我自由,我负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