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不下的武侠

作者: 岷浪 | 来源:发表于2017-11-14 13:48 被阅读5次

    今天组织招新,我想起上学期格外格外意气风发的时候,报纸曾经被毙掉的一个深度组选题——武侠小说。

    一句话,我认为金庸比那些作家毫不逊色,各有所长。

    通常把金庸的武侠小说归入俗文学,把余华他们的作品归入纯文学。纯文学总是被认为高一等,在中国尤其如此。在古代,诗被认为是文学的正宗,小说根本就不入流。到了五四以后,以现实主义为代表的新文学被认为是正宗,像鸳鸯蝴蝶派和武侠小说就被认为不入流。这样的观点在今天还很有市场,但却是有问题的。这种人为划界的文学观念已经过时了。这是一个跨界的时代,不光是文学,很多事情都要重新定位,而且界限越来越不分明。这是一个俗中又雅,雅中有俗,雅俗共赏的时代。

    对金庸的一个批评是他的作品没有思想性,即使有也是陈腐的思想。比如王朔就认为金庸笔下的那些大侠都是罪犯,不讲法律,为了个人的恩怨打打杀杀,境界很低嘛。这么说就没意思了,如果要谈法律,那古今名著中的一大半人都要被抓起来。文学不是法律,文学要创造的是与现实世界平行的另一个世界。在那个世界里,你可以充分实现在这个世界里无法实现的梦想,金戈铁马,快意恩仇。文学的这个意义同游戏有点像,其实文学就是起源于游戏,当然这个话题就扯远了。

    如果承认文学的这个另类幻想空间的定义,那金庸就干得太棒了,甚至可以说,他填补了中国文学的一个空白。你会说,我们不也有很多神话幻想吗?山海经,封神演义,西游记等等。是的,那些都很棒,但是有一个缺陷,就是中国传统的幻想文学具有零散化的特点,缺乏连续性、系统性和世界性(这个世界性不是国际性的意思,是指缺少一个完整的世界)。比如西游,基本上就是一个旅行打怪的模式,一个个妖怪大同小异。

    但金庸就不同了。不说《天龙八部》这样的史诗巨著,哪怕是《雪山飞狐》这样的小品,里面的情节和人物关系都非常复杂,非常有机,各种恩怨情仇,爱恨纠结,前因后果,选择宿命。我看金庸,其实远远超越江湖情仇,悲天悯人,常常有一种希腊悲剧的感觉。

    再说思想。其实金庸的作品很有思想。比如他的许多作品里的人物都有“我是谁”的天问,他们旅途,就是一个自我发现,自我成长,包括幻灭的过程。这在中国传统小说里几乎没有,在中国现代小说中也不多见。再比如对文革,对个人崇拜的批判,那个年代,谁比金庸更深刻,更生动,更入骨?

    文学是人学,金庸在人物塑造方面也是为中国文学留下了众多令人难忘的形象。萧峰的豪情,段誉的憨萌,令狐冲的苦逼,程灵素的深情,黄蓉的精灵,韦小宝的无赖。我再反问以下,在中国现代文学中,你们记得多少其他作家笔下人物?有多少会在你们心间留下长久的印象?

    还有描写的技巧,有多少人能写得出凌波微步的潇洒,六脉神剑的气势,天山折梅手的精妙?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金庸的语言是高度融会古典精华、自然流畅、韵味醇厚的白话文,功力非常深厚。写人状物,模拟各种人的语气的能力非常强。仅以语言而论,跻身一流大师毫无问题。这方面就是那些“纯文学”作家也没有几个人能超越他。至少比高行健强太多了。

    再说讲故事和描写场面的能力,这完全是金庸的强项,就更不用说了。

    替金庸说了这么多好话,也得替纯文学作家说两句。他们也有金庸不及的地方,毕竟各自的侧重点不同。主流的纯文学作家更注重现实的深度,更挖掘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在文体和技巧上也更具有实验性和探索性,这个就不展开说了。

    有意思的是,主流的纯文学的作品中也越来越有幻想性,比如莫言,他自己就说他的“高密乡”完全是虚构的。他的《透明的红萝卜》以奇幻写文革,他的《生死疲劳》就是六道轮回的中国现实版。他说他很喜欢刘慈欣。

    余华的早期先锋派小说也是非常具有超现实感。他也写过一个武侠小说,叫《鲜血梅花》,其实更确切地说是一个反武侠,是对武侠的颠覆。说到对武侠的颠覆,我们又会想起金庸的最后一部作品《鹿鼎记》。所以,不要纠结于“俗”和“雅”了吧,万流归宗,大道相容。

    目前,我认为在金庸之后,中国武侠小说走上了古龙化的道路,或者说一种轻化、空化、灵化的趋势。这也是必然的。从前武侠小说是幻想文学的主要代表,今天幻想文学的主要代表是奇幻,也就是说比从前更加趋向纯粹的幻想。而一旦朝奇幻方向走,那必然直奔轻化、空化、灵化而去,金庸小说中的那种社会历史性就越来越弱。随着时代节奏和审美趣味的变化,年轻人对金庸那种厚重、朴实、写实的风格越来越不耐烦,也就更加偏爱古龙。古龙最擅长写人的孤独与痛苦,所以能打动读者。古龙小说不需要历史背景,因为他所写人性,是永恒人性。

    但是古龙化也难以持久,金庸难学,古龙也难学,甚至更难学。很多学古龙的人都只是学到了他的分行短句,那是最皮毛的。金庸=天才+知识,古龙=天才,所以学金庸的话,靠知识和努力多少能弥补才华的不足。古龙纯靠天才,不是天才又要学他就死定了 ,所以金古都后继乏人。

    我坚持认为武侠小说应该有社会、现实和历史,一旦脱离了这些元素,武侠原有的基础就垮掉了,武侠必然没落。有一些年轻人告诉我,他们看完古龙就不喜欢看金庸了,但是接触到奇幻以后,连古龙也不想看了,因为那种极致的意淫和想象力,是古龙那里也没有的。这方面,武侠很显然不如奇幻。

    做一个中国的武侠小说迷,快乐是强烈的,也是短暂的。看完了金庸和古龙,一切就基本上结束了。但我实在是太喜欢武侠了......

    所以在看完了金古之后,还看了大量的垃圾作品。然后终于有一天,我看到了孙晓的《英雄志》,眼前终于看到了亮光。

    对《英雄志》起初的印象并不佳:文字拖沓、罗嗦,情节缓慢,几乎让我放弃。但是这里面有一些让我心动的元素,一些在其他武侠小说作家那里从来没有看到的细腻而有深度的描写。更让我吃惊的是他一章比一章写得好,於是我硬著头皮坚持了下去。苍天有眼,这一次,我终於得到了回报。到第七卷剑神卓凌昭大战各路英豪的时候,我终於看到了只有在金庸那里才能一睹的大手笔、大场面。这是一场堪称经典的车轮大战,各种花样层出不穷,巨浪叠出,而且一浪高过一浪,其头绪之繁复,文气之悠长绵密,甚至在某些方面犹胜金庸。

    然而,我高兴得也许有些太早了。《英雄志》到现在还没有完成,而且大有烂尾之势,这也是中国武侠式微的征兆之一吧。我觉得英雄志是兔头豹肚蛇尾。开头平淡,中间从真龙海上生开始精彩,华丽壮阔。观海云远和四大宗师形神各异,卓凌昭痴狂狠辣,极具风采。但是线索和坑越埋越多,到杨肃观政变后就失控,整个散掉了。​​​​

    无论如何,《英雄志》重新点燃了我对武侠小说的希望,也使我开始阅读另外一些新近涌现的武侠小说作家的作品,这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凤歌。我喜欢孙晓和凤歌,最大的理由是:他们作品中都有很多历史文化的元素,他们的笔法细致绵密写实,哪怕题材也开始奇幻化。感觉凤歌更像一个专业作家,在技术上的控制把握能力很强,人物情节有较好的完整性,平衡性好。而孙晓更像一个业余作家,发挥大起大落。发挥出色的时候光彩照人,灵性毕露,直指人心,但是很不稳定。两位作家都是实力派,瑰丽厚实,浓笔重彩,细节繁复,气息绵长。都是金庸的继承者,在此武侠末世,逆流而上,令人敬佩。

    还有一位香港的乔靖夫。他的《武道狂之诗》走的是最吃力不讨好的硬派武侠的路子,技击描写细致而写实,令人信服。人物和语言也刚劲朴实,相当不俗。在武侠奇幻化、诗化、玄化的今天,有这等降龙十八掌风格的刚猛之作,真令人惊喜。

    孙晓、凤歌、乔靖夫的水准,我认为已在温瑞安和黄易之上,比卧龙生、陈青云、柳残阳这些更是高出一大截。毫无疑问,中国武侠小说就创作上而言,正在步入金古之后的第二黄金时期。但令人伤心的是,这一切已经来得太晚,大势已不可逆,读者已经变心,武侠的时代正在远离我们而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放不下的武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lzxv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