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书上看过一个话题,稀有姓氏。
我在这四十几年的人生里也算见过不少的稀有的姓氏。
崔
首先,在我还是个小学生时候,我自己的姓氏——崔,在班级里乃至整个学校里都是独一份的。
我是在舅家门上长大的。我老爸是城市人,因为家里人多房少矛盾多,所以跟妈妈在村里居住。我也就顺理成章的在村里落户,后来我们娘三还申请到了宅基地。
长大后,曾经粗略的了解过我的这个姓。知道了崔姓在历史上也曾经显赫一时。崔姓来源于炎帝后裔姜太公。
西周初年,炎帝裔孙姜尚因辅佐文王、武王建周有功,被分封于齐,建齐国,为公爵。数传至齐丁公时,有长子姜季子应袭公爵,但辞而不受,让位于胞弟叔乙。叔乙继位后,把崔邑(今山东章丘西北)一带的地方赏赐给他作为食邑。从此,季子的子孙便在崔邑居住下来,后来又把食邑的名称崔当作姓氏,从而成为崔姓人。
崔姓得姓以后,世代在齐国担任重要官职,是当时的公卿世家之一。如季子八世孙崔杼是齐国权臣,独揽朝政大权多年。后来由于他在政争中失败,崔姓才在齐国失去权势,南迁鲁国(今山东曲阜一带)。秦朝时,崔杼裔孙崔意如被封为东莱候。入汉以后,崔意如长子崔业袭封这一爵位,并在清河东武城(今河北清河东北)定居下来。崔业弟崔仲牟,另居博陵安平(今属河北),二人的后代在汉魏南北朝及隋唐时各发展成为强宗大族,名贤辈出,史称清河崔氏和博陵崔氏。由于两支崔姓人繁衍众多,加上仕宦迁徙等原因,崔姓又进一步分衍出郑州崔氏、鄢陵崔氏、齐州崔氏、青州崔氏,以及清河大房崔氏、清河小房崔氏、博陵大房崔氏、博陵第二房崔氏、博陵第三房崔氏、南祖房崔氏等。光在唐代,崔姓就由清河、博陵二望分出10房崔氏,累计出了29位宰相。当时天下有“言贵姓者莫如崔卢李郑王”的俗谚,崔姓被当作天下最著名的姓氏之一,公认为“天下第一高门,北方豪族之首”。(此段摘自网络)
姚
我妈妈家姓姚。这里村子里有70-80的人都姓姚,据说是最先来到此地居住的。村子里其他的姓氏的人是后来陆陆续续加进来的。
姚字是女字旁,据说带女字旁的姓氏是上古时代的贵族,姚姓是上古八大姓之一。
姚姓的起源主要有三种:
起源一:出自妫姓,为舜的后裔。帝舜是颛顼的后代,因生在姚墟,他的后裔子孙便以地为氏,称姚氏;
起源二:出白子姓。据《路史)中记载春秋时期有姚国,是商族的后代,后世子孙以国为氏,称姚氏。
起源三:出自他族改姓。《晋书》中记载,西晋末年,有羌族首领姚弋仲,本是汉代西羌烧当氏的后人,自称虞舜之后,故改为姚姓。
出自妫姓,为舜的后裔。相传,帝舜是颛顼的后代,因生在姚墟,他的后裔子孙便以地为氏,称姚氏。又因后来居住在妫汭河边,其子孙又有以妫为姓的。周武王克商建周后,追封前代圣人的后裔,遂封帝舜的后裔妫满于陈,称陈侯。妫满死后谥号陈胡公,其后代子孙以其谥号为氏,即胡氏。亦有以国为民,称陈氏。传至敬仲时,因在齐国做官,遂为田氏,到了王莽新政的时候,封田丰为代睦候,其子为避乱迁居改回妫姓。其五代孙敷,复为姚姓。
出自他族改姓。《晋书》中记载,西晋末年,有羌族首领姚弋仲,本是汉代西羌烧当氏的后人,自称虞舜之后,故改为姚姓。另有金国时期女真岳佳部,属于汉化改姓姚氏。另外,蒙古族努克楚德氏,在明朝时期即改为汉姓姚氏。
姚姓是中国四大历史最长的姓之一,目前人口数量约500余万,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3%左右,(摘自百度)
上官
在上初中的时候,我因为爱看书,跟家里软磨硬泡的要了钱,定了报纸和杂志,所以经常到学校传达室里面拿我的东西,有幸见到了一封收信人叫上官强的信件。记得当时还跟值班的老师说了我的新发现。老师笑着说这是个复姓,咱们这地方不常见的。
上官姓源流单一,出自芈姓。上官氏的始祖是战国时楚国公子子兰。一说上官姓以地名为姓氏。据《史记·楚世家》记载,“上官”为地名,在今河南滑县东南。战国时,楚怀王时他的小儿子兰为上官邑大夫,子兰的后代子孙遂以邑名为姓,称上官氏。一说上官姓是以官职命名的复姓。据《元和姓纂》和《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上官氏的得姓始祖是春秋时楚怀王的少子子兰。公子兰官拜上官大夫。于是,以官衔为氏而姓了上官。(摘自百度)
芮
到了中学时代,我有一学期在职业高中里混了几个月,遇到过一位文气的男同学,来自南方,大学时江浙一带的人,他姓芮。这是个相当稀少的姓氏,知道今天也就只遇到这一位。
芮姓主要有两大起源,
一是源自芮荔国,夏朝子姓后裔建立了芮荔国,后来被商王室所灭,子姓遗民就迁到了冀州,最终有部分改姓为芮,纪念故国。
二是源自姬良夫,周武王姬发将卿士姬良夫赐封于原来的芮荔国,建立了芮国,子孙以国为姓。(摘自百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