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为什么我喜欢穿粉色的男孩

为什么我喜欢穿粉色的男孩

作者: Vith2018 | 来源:发表于2019-02-19 13:21 被阅读7次

    原创: 逢空 Vith 

    “你究竟是什么呢?”

    “下定义是一种束缚。”

    “请给我一个线索。”

    “线索断了。你会在迷宫里迷路。”

    ——奥斯卡·王尔德

    现在让我们想象两个小朋友,一男一女,都是三四岁。请告诉我,在你的想象中,男孩和女孩穿的衣服的颜色是一样的吗?如果是不同的,他们分别穿什么颜色的衣服呢?

    也许你会说:男生穿蓝色,女生穿粉色呗。大家小时候都是这么穿的,而且小学的时候问大家喜欢什么颜色,男生基本都说是蓝色,女生基本都说是粉色。

    常识中的确如此。

    Jeanne Maglaty在其文章《女孩何时开始穿粉色》(When Did Girls Start Wearing Pink?)中却描述了一个不同的答案。

    这篇文章记述了自1884年以来儿童服装颜色的变化,与常识不同的是,在1884年时,不同性别儿童的服装其实是男女同款的白色短裙(skirt)。

     

    1918年到1927年,更是与常识不同,男生穿的是粉色,因为粉色看起来更强壮,而女生穿的是蓝色,因为蓝色看起来更精致秀丽——这与我们现在的常识和现状,正好相反。

    其实直到1940年,我们现在这种男蓝女粉的着装习惯才被确定下来。

    但在1960年中期到1985年,这种着装习惯再次被颠覆,受到女权运动的影响,这段时间内,儿童服装中不再出现性别暗示,一觉回到1884年全体穿中性的时代。

    1985年之后,再次进行性别区分,这回女生的是蓝色衣服,男生的则是印有拿着足球的泰迪熊的蓝色衣服,最后再演变到今天的男蓝女粉。

    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儿童到底穿什么颜色的衣服,这个事情不是一百年不变的,相反,它是来来回回、颠来倒去地变化着的。

    常识中男生穿蓝色、女生穿粉色,实质上是在当前这个时代对于男女性别的刻板印象。

    有人认为男生就应该穿蓝色,不能穿粉色——为什么?因为他是男生啊!

    男生不能涂粉底,不能翘兰花指,不能哭——为什么?因为他是男生啊!

    这种将男女性别与服装、动作、气质相对应起来的行为,本质就是一种基于性别的刻板印象,而这种刻板印象在大家不断传播、强化的过程中,变成了一种社会建构。

    社会建构学说是说,人们对某个事物的认知,其实来源于日常的人际交往和群体互动建构。

    据Jeanne Maglaty所言,影响儿童服装颜色变化过程的因素大体上有两个。

    其一是社会建构,比如1918年的男粉女蓝,是因为社会普遍认为男生应该更加强壮,而粉色是一种更加强壮的颜色(当时对于粉色的社会建构)所以穿粉色,而女生应该更加精致,蓝色更加精致(社会建构),所以穿蓝色;再比如1940年,男生的穿着仿照父亲,所以男生穿蓝色(为什么父亲穿蓝色?其实这仍是一种社会建构)。

    其二是儿童衣服生产商的营销策略。因为做生意的人发现,市场越细分,愿景越具体,人们的购买欲望就越强烈,所以1985年以后,广告会具体到男生穿蓝色,女生穿粉色的影像,以刺激人们对于儿童衣服的购买。

    另一方面,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当孩子三到四岁时,就已经可以意识到自己的性别,但直到六到七岁时,孩子才能意识到,性别是不会改变的。

    在这两段时间之间的几年,孩子会认为是外在的样子(头发长不长、穿什么衣服、穿什么颜色的衣服)让一个人成为男生或者女生。

    也就是说在这两段时间之间的几年,不是内在性别的生理差异本身在塑造孩子们。因为头发、服装受到社会建构的影响,所以本质上,是社会——通过“性别”这个概念——在塑造孩子们。

     

    然而男女的生理差异,是不是已经跳脱纯生物科学的领域,成为了一种社会建构?

    Judith Lorber所著的《性别的悖论》(Paradoxes of Gender)中提出biology as ideology,意在说明人们对于性别的生理差异的认知,已经带有意识形态的偏见。

    月经是只有女性才有的生理现象,曾经有研究证明,那些经常进行体育运动的女人,会因为脂肪不足而导致月经停止。(Brozan,1978)这个研究直指男女之间的生理差异应导致行为差异,这其中包含女性应该老老实实在家呆着的男权思想。

    后来一个对66名女性的一年月经情况的实证研究证明,那个什么运动会影响月经的结论完全就是夸大其词(Prior et al. 1990)。

    诸如月经,这种生理差异被污名化的现象数不胜数,本质都是对客观存在的生理差异进行人为的夸大演绎,事实上,这种对于生理差异的解读,本身已经是一种社会建构了。

    再进一步,基于生理差异的二分的性别分类本身,是不是一种社会建构呢?

    既拥有XY染色体、又拥有女性生殖器的阴阳人(intersexuality)该如何被分类?该怎么定义阴阳人的性别?

    我们会突然发现,男/女这种二分的性别分类不够用了,这道题超纲了。

    定义阴阳人的性别越难越说明,这种非此即彼的性别二分法是不科学的,是无法自证的——如果这个分类本身都是错的,那我们基于这个分类所做的所有讨论是不是都存在先天不足?

    那我们为什么还在使用这样一个不够严谨的二分性别呢?

    当一个人站在我们面前,我们想要快速宏观地了解一个人,所以我们看这个人是男是女、穿什么样子的衣服、用什么牌子的手机,大致这么一打量,我们就在心里对这个人大概有个定位。

    但是性别、服装、手机,这些东西真的能帮助我们了解一个人吗?是女生就一定温柔细致、是男生就一定开朗负责?穿AJ就一定喜欢打篮球?用苹果手机就一定家里有钱?

    为什么我们从小就听大人说“不要以貌取人”,但实际上每天都在用刻板印象,像贴标签一样,定义所有人?

    因为刻板印象,真的很方便。

    我们需要多久才能了解一个人?

    现在,出现两个概念,一个概念定义这群人阳刚开朗、神经大条、理科超好、爱穿蓝色,另一个概念定义另一群人温柔细致、孝顺贴心、文艺浪漫、爱穿粉色,多角度宽领域地定义了所有人。而且你看到任何一个人,这个人就非此即彼,立马被划入这两个概念的其中之一

    ——光想着就觉得美滋滋,这两个概念的存在不知道节省了多少有限生命的大好光阴。

    这两个概念,就是男和女。

    我们每天都在遇到各不相同的男生和女生,我们明明知道每个个体都是不同的,但我们还是会说“男生啊,一般理科都很好吧”、“女生啊,那买粉色的那个吧她肯定喜欢”。因为我们相信,这些简单粗暴的判断很可能是对的。

    但是,我们在利用“性别”这个概念的时候,“性别”这个概念也在反过来影响我们。

     

    女生都喜欢粉色——这个女生,到底是她真的喜欢粉色,还是因为她被“女生”这个性别所定义所影响、在她这个时代背景下她身为女生从小穿粉色衣服、因为粉色会让她觉得自己“变得更加女生了”,所以她觉得她是真的喜欢粉色?

    所以,我们站在这里,那些穿粉色的男生、那些理科很好的女生、那些性别认知障碍的男生或女生,我们需要这样一些人来告诉我们,男女性别这个刻板印象有其效用,但更有其缺陷。

    性别不是简单的生理概念。

    我们每一个个体之间不是只有生理差异,我们不同在喜欢不同的事物,怀有不同的梦想,我们更加不同在是否有坚定的自我去抵抗看似高效且强大的刻板印象、社会建构。

     

    如果这个社会建构装不下我们,那就拆了它。

    参考文献:

    1.When Did Girls Start Wearing Pink. Retrieved April 7, 2011,from https://www.smithsonianmag.com/arts-culture/when-did-girls-start-wearing-pink-1370097/

    2.Judith Lorber(1995). Paradoxes of gender. Yale University Press,37  

    END

    Vith微信公众平台长期接受征稿,并推出最新系列类征稿,直接进入聊天界面点击菜单栏[写戏]即可获取详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我喜欢穿粉色的男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mcq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