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最后一夜,2019-2020跨年演讲第五部分终于说到了教育。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一直是社会热词。
教育竞争激烈?哪里有选拔标准,哪里就有竞争,学校教育当然也是一样。深圳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考,甚至是深圳在编教师招考,哪一种考试竞争不激烈?而且这种社会化考试的激烈程度比中高考大多了。在学校经受一下竞争,也算是为应对真实世界的挑战做个预赛。
罗振宇听到关于教育焦虑的一个解释是,“考二代”最相信教育改变命运这条道理,因此把所有的资源都投入到了这条赛道,让下一代重复这个过程。出人头地的需要人人都有,而教育可能是最快捷的。教育不是必须要焦虑的,但因为这个基数太大,成功的样本太多,在对比中,不由得你不焦虑。为此,大部分家长甚至都不敢随意尝试其他教育路径。
社会在进化,人类在进化,学校教育的方式和内容更需要不断的进化,甚至要更超前的进化。船小好调头,船大了惯性自然就大,教育行业作为资深的传统行业,要改变起来掣肘就更多,但是也有很多可喜的进化。
曾鸣教授再谈中国经济基本盘时解释说,真正的机会是,改造每一个值得被重构的传统产业,这才是一件具备创造力的“苦差事”。教育是很传统的产业,绝对值得被重构,这个重构的“苦差事”业一定意义非凡。这应该也是社会共识。
在教育这块,罗振宇重点讲了“课程”,的确,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学校培养未来人才的蓝图。沈祖芸老师说,现在的世界已经不是按照领域来划分的,而是围绕挑战来组织的。这应该是对学科融合的另一种解释,其实质都是一样的。解决任何现实问题,需要的是学科融合的知识,是一个人融会贯通所有知识的能力,绝不是某单一学科可以解决的。学校在分学科教学方面一直做的很好,但是在学科融合方面,特别是在解决真实问题时,对非学科的人的因素方面,对学生的提升还需要加强。
学校是象牙塔,社会是练兵场,中间需要一段更融洽的过度。把学校完全变成练兵场的预备场也未必是好的,所以课程改革就是很好的抓手。在每日的教学中改变一点点,有意识地“让课程对接真实世界的挑战”,学生得到的锻炼应该就很不一样。学校教育的任何改变,首先要动起来的都是老师。好的老师都在认认真真的做改变的事情,即便再难,只要是对的,他们也在坚持一点点地去做。
说起任何事的本质,都是一个不讨好的话题,上升到哲学层面之后,没有谁能给出一个让人心悦诚服的答案。哲学即“智慧”,是在辩论中不断生成的思想。罗振宇一下子把课程和教育的本质都框定了,“课程的本质是激发禀赋,教育的本质是人点亮人。”
教育的本质一定是关于人的,“点亮“一词本身也是一个内涵和外延都极丰富的词,用一个大词去解释另一个大词,应该可能给人一些启发吧。
罗振宇的观点并不新鲜,但教育可能就是这样,道理能说出来很多,真正去做事的时候,却发现步步维艰。不是不想,只是坚持太难。
仔细回顾来看,关于教育这一部分,大部分都是正确的废话。但我们不厌其烦地说,无非是隔段时间就要给大家打一次鸡血,毕竟每心动一次还能行动一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