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细雨中到达南普陀寺。山门未开,等至8点得以入内。
寺前临水,左右两侧各有巍巍经塔。游人上香有义工引导,均在寺前完成。
来前未曾细做攻略,只是走一处见一处,本着随处恒安乐之心。
过了天王殿,是大悲殿。
我不认识芒果树,也从不知芒果树可以如此高大。经过“大悲殿”,对那树完全熟视无睹。若不是为拍寺庙精美的檐角,断不会发现树枝间那隐隐泛黄的果子。细细看时,竟然是芒果啊!
虽未成熟,尚为青色,想来伴那僧人吟诵、晨钟暮鼓、佛香所熏,不久后,也是必成正果、圆满的吧。
大悲殿后是藏经阁(法堂),注目两侧楹联时,心中一动。
我喜欢看楹联,但凡到一处景点,习惯性看两边柱上所写。历史、典故、人文、地理等等都可从楹联中快速得知。
我意外的是,见到和尚体书法。赶紧去查百度,果然,此处与弘一法师有关。
原来是自己敬仰的大师,也曾来过之地啊!!!
若不是习惯使然,对南普陀寺必少了几分了解。
这时,便有些懊恼。实实在在后悔:至少该带本“弘一法师传记”,对眼前,才会有更深的体会和感触啊!
既为独旅,少了同行人的切磋与分享,更无书籍伴身,不过是最低层次的到此一游罢了。“入宝山而空手回”便是我这种自负之人。
藏经阁侧边有上山之路,山石树木藤蔓池水。巨石所刻书法,多为名家。一一看过,又多几分感慨。印象最深的是憨山大师所写。
“红尘白浪两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
到处随缘延岁月,终身安份度时光。
休将自己心田昧,莫把他人过失扬。
谨慎应酬无懊恼,耐烦作事好商量。
······”
忍不住读了两遍,才离开后山。
回到偏殿,所见罗汉,个个钟爱,有趣。便慢行慢立,将那文字介绍,一一默念,记之心上。实在归功于文字撰写之人,将佛教来历阐述得亲近易懂,如同白居易之诗,妇嬬皆懂,并非易事。
游客渐多之时,我已将南普陀寺转了两遍。
一个人留恋于此,不觉两小时。
从免费书架上取了本经书,慎重放入包中。
我要带回杭州,带回故乡。
出了寺门,仍双手合十,低头暗祷:
念彼佛力,事事如意!
(南普陀寺,始建于唐末五代,初称泗洲院。北宋改建,元废。明复建,更名普照寺。清初又废于兵祸。清康熙22年,靖海候施琅收复台湾后驻镇厦门,捐资修复寺院旧观,增建大悲阁供奉观音菩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