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教育这个词其实来源于拉丁语,是苏格拉底的发明,Education,”E“是向外的意思,"Duce"是引导,"tion"是名字后缀,所以教育就是把一个人的内心真正引导出来,帮助他成长为自己的样子。

世界上没有一模一样的小孩,也不可能有一成不变的教育方式。喝得鸡汤再多,也不如我们自己亲自去体会来得直接。要想帮助孩子成为自己的样子,我们是否应该先定位一下自己的角色? 家长究竟在小孩心中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才合适呢?
最近有2件事情触发了我对教育这件事情的思考:
6月的一天,带小孩坐火车回老家,2岁多的儿子在火车上不得消停,一会跑来跑去,一会爬上爬下,一会跟隔壁的大男孩你追我赶,调皮极了,隔壁的一位大叔跑来说:“你这个孩子要管一管了,要注意教育方式,否则你会害了他,会害了他一辈子的”。
儿子到亲戚家里玩,显示的很霸道,一会推小朋友,一会把桌上的东西往地下扔,亲戚就说:“你这个孩子要严加管教了,该打就要打,否则对他以后就很难管教了。”
儿子太调皮了,2岁多,似乎有用不完的精力,几乎走到哪里,就要被别人说要严加管教,搞得我这个做家长的不好意思。
**但是孩子调皮就是我要严加管教的理由吗?严加管教过后孩子就会听你的吗?
我不是那个循规蹈矩,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的家长,时常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Why - 我们为什么要管小孩?
(2)What - 我们要管小孩哪些方面?
(3)How - 我们用什么方法管教小孩?
一、我们为什么要管教小孩?
我们管教孩子的目的是什么? 看起来很简单,但我相信每个人的答案会不一样。
我个人总结出以下几点:
- 我们管教小孩,决不是让他们听大人的话,而是让他们知道事情的对与错;
- 我们管教小孩,决不是让他们顺从师长,而是让他们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 我们管教小孩,绝不是让他们一味的守规矩,而是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要有规矩;
- 我们管教小孩,也绝不能压制他们的行为,而是要引导他们的行为。
有了以上的观念,我觉得很多事情处理的方式就会不一样了。
二、我们要管教小孩哪些方面?
所以我们提出监护式管教的理念,谁让我们是监护人呢。我们既要保护孩子的天性,又要监管孩子的行为,让他能早日融入社会当中。总体来说,我觉得作为家长,要做好4个字:监、护、管、教。用一张图说明:

监、护、管、教是家长的四门必修课。只管不教的家长,会使小孩走向压抑,只教不管的家长,会使小孩越来越膨胀和放任。
二、我们如何和小孩相处呢?
做好一个家长的确不容易,但只要掌握了基本的理念,其实也并不是很难,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定制自己的模式。
比如前文提到的在火车上调皮的小孩,已经影响了他人的休息,这个时候家长必须管,因为这种行为已经影响到了他人的休息,必须严加禁止,但事情还没有完,作为一个合格的家长,你还必须讲道理,要教他公共场合的礼仪,让他知道对待他人的正确方法。我们和小孩相处,有以下的四种做法:
1、鼓励、启发和引导
我认为家长80%的时间都应用在鼓励、启发和引导上,这也是教育的本质所在,对于小孩提出的任何问题,表现出的任何兴趣都要加以回答和引导
2、制止、了解原委、讲理和树立榜样
对于小孩的不礼貌不规范的行为,应该遵循制止->了解原委->讲理->树立榜样的原则。比如说他乱扔东西,首先当然要制止,但同时你也要了解原委,是不是孩子受了什么委屈,或者是心烦,或者是孤独,等等,再和他讲道理,并自己以身作则,这样长此以往,小孩就会懂得正确的处理自己的情绪。
3、奖励和惩罚
奖励是手段,处罚不是目的;比如孩子的学习成绩一直上不去,你可以奖惩并用,比如说如果成绩上去,可以给他/她买喜欢的玩具或者带他/她去想去的地方;亦或连续两次不达标,则惩罚他/她几个星期不能出去玩,等等。但奖惩要慎用,真正要做的是激起孩子的兴趣,给孩子设定合理的目标
4、威慑
对于绝对不能碰的东西,家长一定要采取威慑的方法,比如说:抽烟,打架,触碰危险物品等等。
总之,还是那句话:“世界上没有一模一样的小孩,也不可能有一成不变的教育方式。喝得鸡汤再多,也不如我们自己亲自去体会来得直接。”
希望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并关注我,我们可以继续交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