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6357035/5af068c2fee09561.png)
海淀的故事(九十七)中直菜站和阅武楼
小留流第207篇
阅武楼前旌旗扬,将士威武气轩昂。
菜店门前人如织,市井繁华乐未央。
好家伙,菜店开到了阅武楼的门前,怎么呢?咱们来瞧瞧,上回说到去西苑中直菜站走到了小草桥,没成想,站在桥头看万泉河儿,一路看到了圆明园和颐和园的涵虚牌楼,您瞧这是怎话说的。
来吧,咱抹回头接着说,从小草桥怎么去中直菜站。
![](https://img.haomeiwen.com/i16357035/2f9cd27c4d316638.png)
(去西苑中直菜站路)
图来了,我们走过万泉河上的小草桥儿,过桥路分左右,右边是去弹棉花商店和煤场,不过那是一条死路,到煤场就到头了。而走左边西北方向是去中直菜站的路,看到了吗?前边还有一小桥儿,河水也流入万泉河儿,入口处正是我常捞小鱼儿的地方(黄圈)。
大家发现没有,路的右侧有一倍儿大的操场,我们都叫西园操场,到底这叫西园操场,还是西苑操场,到了我也没弄明白,反正里边是一很大的操场,只在西墙边儿有个主席台,其余都是空空荡荡的黄土地,与当时北大五四运动场差不多。
这里一般是学校开运动会什么的,比如春秋季运动会,学生们一班挨着一班,土地上坐一大圈子,喊的可热闹了,只是到后来才搭建了一圈看台。得,还是看看怎么去中直菜站吧。
![](https://img.haomeiwen.com/i16357035/913a194b412b4a94.png)
(西苑中直菜站)
走过操场,感情我们已然走在了乡间的小路上,有这么一首歌: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多少落寞惆怅都随晚风飘散,遗忘在乡间的小路上。。。
您猜怎么着?或许太过惆怅,一直忘不了这条乡间小路,由于四处都是稻田,视野倍开阔,前面可见西苑医院,而脚下的路也开始向西转弯,老远便能看到中直机关的大门。
说到“中直”可是个很牛的单位,到底牛成什么样?我也说不清楚。不过大门朝东,进门一边一排大杨树,一直往里还有二道门儿,站着俩拿枪的军人,指定是进不去,那就说说能进的一道门吧。
![](https://img.haomeiwen.com/i16357035/7d09e51ce3a27ad6.png)
(现如今的中直一道门)
唉,这是现如今的中直大门,与那时的位置一样,连门前的路也没变,没看右手黑车的方向去往颐和园路,那时还有西苑街,阅武楼什么的,当然现在都找不着了。
还说这大门,当时只是俩门垛子,进门路两侧各有一排大杨树,右手边一拉溜儿北房,服务的店铺居多,银行商店什么的。唉,第三间是菜站,我妈在那当售货员。屋子很大,没柜台,菜都摆在地上柳条筐里或架子上,在这儿买菜是可以挑的,而镇上的菜市场指定不行,你想挑?姥咾。
![](https://img.haomeiwen.com/i16357035/8bf44bf247aa5382.png)
(大解放,柳条筐装蔬菜)
我在菜店只是看客,常常蜷鼓在角落的柳条筐里,看着菜进和菜出。有时也把筐翻过来,爬到上面游荡着俩小腿儿,一呆就是老半天。
说到菜市场,老邻居都知道,海淀小镇正儿八经有两个菜市场,一个南菜市场、一个北菜市场,送菜的大多是大马车。而中直菜站虽然不大,可条件好啊,送菜的是解放大卡车,与图中一样,售货员把一筐一筐的菜搬进屋里,然后大家坐在地上分拣,挑出挤烂、裂口儿的菜。嘿嘿,我得以了,嚼着断成两半的黄瓜、压扁的西红柿,您猜怎么着?可好吃了,香着呐。
![](https://img.haomeiwen.com/i16357035/8d4a89aa8e7e13d3.png)
(沙瓤西红柿)
大家一定记得,那时西红柿和黄瓜,味儿特窜,老远就能闻见。就说西红柿吧,用手一掰还能听到沙沙的开裂声,断面的沙瓤满是银色的小颗粒,闪着亮光,籽还多呐,咬一口倍香,西红柿的味道太难忘了。或许天生鼻子灵敏,每次卸菜的时候,提鼻子一闻,就知道搬进来的是莴笋还是芹菜,也能嗅出丝瓜还是猪耳朵扁豆。。。
一晃儿六十多年过去了,或许嗅觉老化了,或许西红柿和黄瓜变了,很难找到咬一口满屋子飘香的黄瓜。更难找到一掰沙沙作响的西红柿,现在的西红柿可好,掰都掰不动,硬的跟砖头是的,估摸着看见小偷,能给他拽一跟头。
来吧,既然聊到中直,就说两句这地曾经是什么吧,咱们聊过,这里曾经是乾隆打造的校军场,统称西苑校场,既然是校军场一定得有阅兵的高楼,就像天安门阅兵那样。
您猜怎么着?乾隆在这还真打造了一座三层的阅武楼,第一层月台,第二层为方城,第三层是城楼,上悬“诘戎杨烈”的匾额。抱柱上还有乾隆亲笔的对联儿呐,就这么说吧,整座阅武楼宏伟壮观,十分的大气。
![](https://img.haomeiwen.com/i16357035/7b5f59fd5b01ab0c.png)
(中直和西苑阅武楼)
那么,70年代的校场和阅武楼变成什么样了,您来看,大红圈的中直是校军场,挨着的小红圈是阅武楼那一片。从这图中可以看到,70年代阅武楼那块的地势还是很高的,两边是稻田,虽然阅武楼已经坍塌,但大部分还在,据阅武楼的老邻居讲:阅武楼不但有一层,还有二层,挺大挺老高的,只是上面盖了许多房子。
下面是与阅武楼的一位老邻居聊天儿,她家住阅武楼32号,她说:老弟好!在我的记忆里,阅武楼是这样的:六十年代末期,阅武楼有些地方墙体倒坍了,比较荒凉,上坡后的平地有一家姓孟的居住在朝东的一个小院子里,她家的后身就是凌乱倒塌的阅武楼墙体,砖要与现在的建筑砖体决然不同,阅武楼的砖还是有些像八大岭的灰色的大城砖,白灰色的粉末。后来一家姓李的就开发了这片地方盖了三间北房,一块院子。顺着他家往里走有一个大门,推门进去有一家人住在里面,院子很大,房子的后身是坐北朝南的阅武楼,阅武楼高怎么也得有四五楼层高,他家放了一个很高的梯子,秋天的时候可以上去摘酸枣。后来七十年代了,坡上又有一家姓崔的在坡上的北面盖了房,院子也很宽大,再后来这几家人家的孩子大了又扩建了房子。。。
2000年左右西苑街拆迁了,什么时候拆除的阅武楼我没有啥印象了,哈哈就这样。。。
![](https://img.haomeiwen.com/i16357035/e978e13887dcccad.png)
(西苑街阅武楼)
唉,咱们聊过,这图是70年代初拍摄的,而正是这个年代,也是我瞎跑的时候,当然也常来颐和园,既不坐车也不骑车而是腿儿着,走的就是去中直菜站这条路。瞧见没有,走到中直门口儿北转,尔后在北墙边儿上进稻田,跳着田埂儿到阅武楼,从那穿西苑街,尔后绕到消防队那个门儿。
老邻居都知道,颐和园东宫门南边是消防队,道远的孩子来颐和园玩儿水,因囊中羞涩,大家都偷摸着走消防队这个门,进门不远是东堤,也就是昆明湖东岸。
![](https://img.haomeiwen.com/i16357035/523be3fcda10ad8a.png)
(颐和园游泳区)
瞧瞧,这是穿过文昌阁,转弯就到游泳区,这里是昆明湖东岸,来游泳的、晒老阳的玩的不亦乐乎。要说早些时候,水面上还有好多救生站呐,没瞧水中立着一根根杆子,那是一个个小平台,上面支一遮阳伞,有个救生员,虽然有遮掩伞,但挡不住老阳儿转圈啊,所以救生员晒的倍儿黑,平台下还拴个救护用的小船儿。
那时昆明湖水不但有玉泉山的泉水,还有密云水库的水,水质不错,鱼很多,尤其小白条都长到20多公分长的大白条。您猜怎么着?最好摸鱼的地方就是小船底下,你就摸去吧,很容易抓到,您瞧瞧。
2024年4月30日 海淀老头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