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晓娜这里赖了三天了,每天都是吃了睡睡了吃的状态,深感再这样下去我就要失去“人”的功能了。
今儿周一,晓娜早起去上班了,我中午出外面溜达了一圈,回来继续与床为伴。躺了一会儿后,实在没法再心安理得地躺下去了。人家都在忙自己的事业,我在这里混吃混喝好吃懒做太不像话了,尽管我俩多年的好友,她不会说什么,但我自己实在过意不去了。一咕噜爬起来,给晓娜做个饭吧。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本就不怎么会做饭的我看着厨房里稀稀落落的锅碗瓢盆和油盐酱醋傻了眼。我一边在微信上接收晓娜的线上指导,一边步履匆匆到楼底下的蔬菜店买了芹菜和甘蓝、青椒和洋葱,回来时米饭已经蒸熟了。我热炒一个凉拌一个,三下五除二就弄好了两道菜,所有的调料是油、盐、鸡精和醋,一股脑搁锅里搅搅搅,因为觉得自己搞砸了,没心劲儿精摆细弄。
不巧的是,晓娜回来时还带了她的另一位朋友,于是,两个貌美如花的姑娘要一起“品尝”我的厨艺。此时的我,心里无数个mmp:让你在家时不好好学做饭、让你不早点准备不然也不至于这么难堪、让你懒……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我硬撑着头皮坐在她俩中间听她们对我的厨艺津津有味地评头论足。
俩姑娘特善良,一致说我做得不错,我虚慌慌地接受了好评,终于鼓起勇气尝了一下自己的“手艺”。
“咦?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吃嘛,哈哈哈哈~”转悲为喜的我跟个傻子似的跟新朋友唠起嗑来。吃着唠着,我本以为会剩很多的两盘菜渐渐见了底。
明晃晃的灯光下,几双筷子在餐桌上欢快地游走,伴着阵阵清脆的笑声。也许,对于晓娜来说,那是辛苦工作一天到家之后的热心犒劳,尽管简单寒酸,却不是常常能有的。对于她朋友来说,那是十里八里刚碰到饭口上的一次偶幸,没有佳宴,却有盛情。而对于我自己,我感受到的是一股花瓣落在草叶上那般轻盈的暖,是对自己为什么宁愿泡吃没有营养的方便面也不愿动手做一顿简单而满足的饭肴的自责,是时光不远处相似的一幕情境在脑海里的回放。
那是去年的中秋节,在成都,三五旧友。
第一天晚上休息时,已过了零点。第二早6点多醒来给手机充上电,想着再眯一小会儿,结果再一睁眼,10点半了。我的天,我可是出来旅游的,时间多金贵啊,怎么能任由我挥霍在睡觉上。说好的今天去落带古镇,怎么能这样,真是的。
匆忙跑出卧室,结果——晓丽和王博在逗闹着玩,李春儿在镜子前擦脸装扮,欣池和晓娜在厨房里做饭……慢条斯理,我瞬间杵在那儿,不知道干啥,都说成都人生活很有韵味,他们这么快就入乡随俗了啊。一切看起来那么和谐,温馨,一种叫做幸福的气流在我眼心海缓缓升起。
很久很久前,我们是同班同学,那时从未想过如今还能再聚在一起,且这么有爱。在中间那些看不见的日子里,我们从孩子变成了大人,从需要人照顾到学会照顾人。
急躁的心不再急躁,想看风景的眼止于满足,难道眼前的风景不更好看吗?我才明白,这次来成都,不仅仅是旅游,更是一次难得的相会,不紧不慢才是最好的状态。
吃完饭后勤奋的王博同学主动请缨要刷碗,姑娘们别提多高兴了,明里暗里称赞这位 “家庭主男”太温暖。
外面下着蒙蒙细雨,去往落带古镇的路上,空气里荡着一圈又一圈欢悦的笑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