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我们做了一场关于富兰克林的读书分享会。因为服务的对象是传统行业的职场年轻人,也就是我们认为在各方面相对比较松垮的在年轻人,在个人成长终身学习等认知方面还有待提升的群体,所以在读书会选题方面,都是小人物如何通过自律一步步向着“大人物的修炼手册”方面偏多,既有可以听得进去的实例,又有一定高度,还有方法论,可实践性。也因此每个月会对一本书有了深入精读的机会。
在了解富兰克林的资料和背景的过程中,除了常规大家都了解的事迹之外,有一个现象引起我的关注。那就是心理学上有一个“富兰克林效应”。这到底是什么效应呢?原来它来源于这样一个故事:
富兰克林在当选州议会秘书后,想争取另一名国会议员的支持。可这名议员是向来对富兰克林没什么好感。富打听到议员家里有一本珍藏的稀世图书,于是便写信向他借书。没过几天,书就寄了过来(这是真正的君子之交啊,虽然我不爽你,但对你的高格举止我依然欣赏)。过了一段时间,富兰克林把书寄回并附上便条以示感激。后来,这名议员对富兰克林的态度转变了。不仅在见面时主动和他打招呼,还表示愿意为他提供帮助,两人也因此成为了好朋友。
事后富兰克林把这段经历归结为:“相比那些被你帮助过的人,那些曾经帮助过你的人会更愿意再帮你一次。”有点拗口?可以这样理解:有时候别人因为有机会帮助我们,而和我们走得更近,更喜欢我们,也使得我们更受欢迎,哈哈,所以说呢,可以制造一些机会,麻烦一下别人,让对方感觉到自己“被需要”,实现自我价值。也是一种间接的给予,给予的是一种成全别人的成就感,这就是“富兰克林效应”,也有人说,这表达的是一种比较高级的情商。

我这铁憨憨,情商方面没有特地去留意,更不会去玩转,最高的情商我觉得应该是你体察到尽量让对方自在,对于超过我们理解范畴,或和我们自己言行不一致的地方,能够体悟到或许他们有情非得已,不急得评判,事实上,自己这些方面做得并不太好,因为敏感敏锐,朋友说眼毒,能看到一些细枝末节,难免总爱多说两句。
最近在践行富兰克林的13项美德,第二项的节言慎言,果不其然就是做得不好,又给自己加了一个鸡腿,再来一周,第二周好一些,有意识,刻意去注意还是会好很多。践行好啊,践行妙,践行让你啥啥啥方面都掰开揉碎了去细细观察体会,去重塑。
接下来如果有被我麻烦到,请自动切换到”我被麻烦我乐意“”你麻烦我,是帮助我成长“”因为我受欢迎,所以别人麻烦我“的频道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