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陈风·月出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
舒忧受兮,劳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
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词句注释
皎:毛传:“皎,月光也。”谓月光洁白明亮。
佼(jiāo):同“姣”,美好。“佼人”即美人。
僚:同“嫽”,娇美。
舒:舒徐,舒缓,指从容娴雅。
窈纠:形容女子行走时体态的曲线美。
劳心:忧心。
悄:忧愁状。
懰(liǔ):音柳,妩媚。《埤苍》作“嬼”,妖冶。
慅(cǎo):忧愁,心神不安。
燎:明也。一说姣美。
夭绍:形容女子风姿绰绝。汉赋里往往写作“要绍”,曲貌。“窈纠”、“忧受”、“夭绍”都是形容女子行动时的曲线美,就是曹植《洛神赋》所谓“婉若游龙”。
惨(zào):当为“懆(cǎo)”,焦躁貌。《集传》:“惨当作懆,忧也。”
《月出》是出自《诗经·陈风》的一篇。全诗三章,每章四句。为先秦时代陈地汉族民歌。是一首歌月怀人的诗。
精讲
开望月怀人的先河
为什么月亮在中国文化、诗词文化里可以超越意象,成为一种文学美题?
任何民族早期文化最初都是光明崇拜,而华夏文明从文明特性来讲有别于西方文化,是一种阴性文化。西方文化多以太阳为母题,从文明特性来讲代表一种空间上的扩张;东方文化多以月亮为母题,代表时间上的持续。月亮文化的母题特质与我们的文明特性紧密相关,这其实就是我们的文化DNA,所以中国文化表现出强烈的月亮崇拜,在中国文学中表现出无与伦比的月亮情节。
1.月亮代表了崇高美和阴性美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月亮具有时间上的张力之美
《春江花月夜》: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把酒问月》: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3.月亮具有空间上的张力之美
《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4.月亮作为象征的表达
离别与思念: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象征人物
《车遥遥篇》: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
象征孤独、深情的自我
《赋得自君之出矣》: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中国人的明月既纯洁而深情,又博大而宏阔,既可让人断肠,又可让人昂扬,甚至还能让人有出尘之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