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讲《藤野先生》一课的任务时,正忙着筹备本学期第二次教研会。手头的活儿一件接一件,哪一件都须全力以赴。利用几个晚饭后的时光,读了读课文。默读,朗读,前前后后读过几遍后,走在路上时就琢磨。忘记了自己上学时怎么学的这一课,记忆中的影像都是教学够勤奋地做着教参搬运工的状态。
经典课文不好教,鲁迅的文章更不好教。想不出所以然的时候,思绪会飘远,飘到岁月深处。鲁迅先生说,在我所认为的我师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我的生命中也有这样一位“藤野先生”。
第一次见他时,我已经以笔试第一试讲第一的成绩考入一高初中部教学,也在全县讲了公开课,颇有些傲娇。当他夸赞初中部是卧虎藏龙之地时,心底很受用,对他的评课讲座有些不以为然。
后来,相继讲了市观摩课、市优质课,都是他着力推荐。其实,那时自己水平很稀松平常,没有读过专业书籍,很少听名家教学,想当然地在课堂中折腾点改革和创新,也没有坚持和成果。
2011年,换了新单位,人地生疏。各种明枪暗箭防不胜防。那个秋天,冷雨连绵,常常带着满脸雨水满身寒意从单位走回家。有一天,正走在路上,老公打来电话,说有一个到省里讲课的名额,常老师问我能不能去讲。瞬间,心跳加速,赶紧答应。其时,孩子刚刚七个月,我的精神颇为颓废。在全县优秀语文教师比比皆是的情况下,在没有联系方式的情况下,他还想起正庸碌堕落的我,想方设法联系上我,这实在使我感激。后来评职称时,这个课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这几年,跟他接触的机会多起来。开教研会,讲课,做课题,搞活动,每次听他讲话,看他行事,都觉得很受教育。
他热忱,从不摆架子,更不居高临下。任何时候任何人,进他的办公室,他总是迅速站起,热情相迎。到学校听课,他很少言辞犀利地批评人,总是含蓄地点出问题所在,更多的则是把自己的研究所获分享给我们听。
他很健谈。教育方面的信息,政策方面的变化,各学校的人情世故,他都有所了解。跟我交流,他说得更多的是专业成长。他以自己为例,循循善诱,谆谆教导,启发我不放弃成长,介绍名师、好书给我学习。第一次听说君师父,就是他推荐给我的。
跟他接触愈多,敬佩之情愈深。敬重他,不仅是学术方面的硕果累累,更因为为人处世方面堪为楷模。
有老师撰文“师之师”,赞颂常老师。于我心有戚戚然。现在,常老师虽然不常到教研室去了,但心底的感激之情敬重之情从未离散,分毫不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