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孩子兴致勃勃的聊了很久的天。
我那个特别自我,好像总是沉浸在自我世界里的孩子开始关注周围了,开始为人际关系而烦恼,在群体中生活要有归属感就需要认同和分享,做个独行侠也不是不可以,但是有些时候年少时的友谊也是一样让人怀念的。
孩子问了很多问题,他的烦恼在于在一个群体中会不会被视作异类,单纯的附和好像又没有话语权,在公开场合说话时要注意什么,怎么能避免遇见过程中的打招呼和聊天的关系,不知道怎么开始也不知道如何适时结束等等,少年维特的烦恼还真不少。
想给孩子说的第一个词是“看见”,真实去看去观察,真实的感受到同伴的情绪,用洞察力去了解,不能只关注自己,这样你会明白对方真实的需要是什么,真实的伤害又是什么,建立一种精神上的连接和理解,尝试对人的深刻感知和精神层面的交流,真实的看见才可能有深层的相互理解。
想个孩子说的第二个词是“尊重”,其实就是懂得设身处地,懂得从别人的角度上去考虑问题,问问自己,易地而处自己能不能接受这样的言语和行为?不在无意间伤害他人,推己及人,尊重与大多数人的不同,不用高低去评价,素质的核心就是尊重,在一群人中立一个独特的人设,做一个温暖的人。
想个孩子说的第三个词是“勇敢说不”,在群体中生活要学会不被圈子影响,要保持独立,保持一种坚韧的不被影响的气度,对一些行为和语言勇敢的拒绝,那是你的与众不同的底色,不要随波逐流,要具备独立的思考和行动能力,学会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保持清晰的方向和目标。
孩子还有点烦恼如何与陌生人破冰,的确这是一个难题,我给孩子的建议是用请教的方式去问对方一个问题,采用开放式的问法,提问对方可能感兴趣的问题或者领域,在对方与你交流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就破冰了。不管你遇到什么人,平等的对话依然是有吸引力的。不要过分的去臆想不同层次人员的想法,可能你走近以后会发现不过如此,尤其你的努力走到现在就让自己有足够的资本不卑不亢。
2024-07-05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