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徐克赔钱也要翻拍成电影,阿城的《棋王》真的胜过莫言所有作品?

徐克赔钱也要翻拍成电影,阿城的《棋王》真的胜过莫言所有作品?

作者: 落日半海 | 来源:发表于2022-07-01 20:20 被阅读0次

“为棋不为生,生不可太盛。”

1.棋无处不在

对于象棋,我最早的记忆是在学生时代,每到放假我爷爷就会跟我哥哥说:“来盘象棋吧!”然后他们一旦开局,我们全家人是叫不动这两人赶紧吃饭的。

后来,爷爷走后就没有见过家里有人下象棋了,直到去年春节,我爸爸对我哥哥说:“来盘象棋吧!”我坐在旁边看了看棋盘,果然我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只知道,马走日,象走田,卒子一去不回还。

说到象棋这个事,还让我想起一件还蛮有趣的事情。某天放学,我的小学数学老师把我单独留下来,吓得我以为是我犯错了,不料他说:“听说你爷爷棋艺不错,能不能喊你爷爷有空来学校下两盘棋。”

虽说有点意外,但我这个中间人还是促成了局。至于他们之间谁输谁赢,我倒是忘得一干二净了。胜败乃兵家常事,下棋乃趣乐消时,只要不是专业象棋手,不必劳心费神争输赢。

之所以想起儿时的记忆,源于看了《棋王》,这是当代作家阿城写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篇短篇小说,很多作家都曾提到过对阿城的肯定,抱着猎奇的心态看了电子书,看完《棋王》这本书后只想说两个字:牛逼!甚至还找资源看了翻拍电影《棋王》。

在上个世纪阿城的小说都是被各大导演抢着拍,据说连诺贝尔奖得主莫言都视阿城为偶像,说自己的全部作品都不如阿城的《棋王》,可想而知他的江湖地位有多高了。

徐克导演觉得《棋王》太有魔力了,明知道会黄,还请了影帝梁家辉来担任主演翻拍成电影,可惜拍出后被禁映。

《棋王》主要讲述了文革时期,知青“棋呆子”王一生四处寻找对手下棋、拼棋的故事。表面上写的是棋之道,但实际上棋的背后蕴含了作者所认可的人生哲学理念,棋也是一个载体,通过棋道延伸出一些道家思想。

2.“吃”只求饱

吃,代表了王一生的物质追求,他针对“吃”和“馋”有着明显的区分。

吃,是下棋的脑力与体力保证,“一顿不吃,棋路就乱”;馋,是更高的物质追求,“想好上加好,那是馋。

王一生吃的虔诚且精细,喉结一缩一缩的,脸上绷满了筋,凡是有漏网的饭粒儿和汤水油花儿立马用食指抹进嘴里。若饭粒落在衣服上,手一按拈嘴里,哪怕是掉在地上,他也会起身寻找。吃完后把筷子舔干净,拿水把饭盒冲满,先将上面一层油花吸净,再小口地呷。

甚至饭粒掉到茶几上,他也会用手指叩出来放在嘴里,如果是干饭掉到槽牙里,舌头赶不出来,也要伸手到嘴里抠,直到嚼完和着口水咽下去。

用朴实通俗的文字对“吃相”的细腻描写,无比传神,让我感到很震撼。如果看过梁家辉饰演的王一生在桌子上叩饭粒以及吃饭时的面部表情,你会感觉画面感更加强,不得不说梁家辉的演技不愧是影帝级别,演绎得极为传神。“有时你会可怜那些被他吃得一个渣儿都不剩,真有点儿惨无人道。”

这里对吃的描写并不是强调王一生的饥饿程度,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王一生是寒门子弟,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饿过的人会对吃饭极为虔诚,深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在与“我”的对话中,王一生说:“你不错,读了不少书。可是,归到底,解决了什么呢?是呀,一个人拼命想活着,最后都神经了,后来好了,活下来了,可接着怎么活呢?像邦斯那样?有吃,有喝,好收藏个什么,可有个馋的毛病,人家不请吃就活得不痛快。人要知足,顿顿饱就是福。”

王一生除了回应“我”因为没有油、书、电影发的牢骚,也暗戳了一些在文革中遭了罪活下来的知青,不应该养成“馋”的坏毛病让自己活得不痛快,能够幸运地活下来要懂得知足。

3.“棋”只为解痛快

关于棋,王一生的母亲讲得很明白:“先说吃,再说下棋。”棋是人吃饱了饭以后的闲趣,说白了,就是那么点玩意儿。所谓闲趣,就是一定不能被当成吃饭的家伙。人为了吃饭,闲是闲不住的。如果指望靠下棋吃饭,那么结果就是饭吃不好,棋也下不好。

在这层面上,抛出了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人在吃不上饭的时候,兴趣怎么办?下棋如此,其他的爱好多是如此,比如弹琴、书画、音乐……

这是兴趣和生存之间的冲突,如果生活无法继续,还谈什么兴趣呢?只有让自己能够生存下去,变得强大起来,才能兼顾自己的兴趣。

当然,王一生虽然答应母亲不以下棋为生,但是下棋却是王一生的精神寄托。为了学习棋路,他流连于街头巷尾,经常与民间高手厮杀一天,不管认识不认识,是否出名,逮着人就问下棋吗?

他对于象棋是一种纯粹的热爱。他可以跟因为被批斗成为社会边缘人的象棋高手---一个被迫害得只能拾破烂为生的老头成为知己,也可以在农场的比赛中因为不愿意自己的朋友用家传的象棋去行贿举办人只为给他一个名额,所以坚定地放弃一赛成名,崭露头角的比赛机会。

他下棋不是觊觎象棋可以给自己带来什么,纯粹就是因为想下棋、爱下棋。因此,在故事最后的高潮部分,他享受于一对九的车轮战,并且下到如痴如醉,如梦如死的境界。王一生追求的是超凡脱俗的解脱与个人人格的自由,这一次大战想必他是痛快的。

王一生一辈子是不可能离开象棋了,就算没有棋、棋子儿,有人阻止不给他下,他也能在心里下,除非有人把他的脑袋挖空,这是王一生对象棋的痴迷。

3.思想上的跃迁

曾经有一个同学带王一生去见自己的父亲,据说还是国内名手。名手摆了一副据传是宋时留下的残局,要王一生走。王一生看了半天,一五一十地讲起解局的方法,还帮古人赢了。

名手很惊奇,要收王一生为徒弟。不料王一生却问:“这残局你走通了?”名手说:“未走通。”

王一生说:“那我为什么要做你的徒弟?”

名手觉得没面子,就对自己的儿子说:“你这个同学桀骜不驯,棋品连着人品,照这样下去,棋品更劣。”

从中可以看出王一生的“傲”,因为他到处找人邀战,战胜过很多人,没有人挫他的锐气,所以性子就变得有些孤傲,好在这位名手的预言并没有成真。

王一生遇到了一个捡烂纸的老头儿,性子可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在与老头儿下棋时,王一生居然连输了五盘。之后,王一生有空就去找老头儿下盲棋,两人一起琢磨棋路,终于有一天王一生赢了老头儿一盘棋。

老头儿不仅收王一生为徒,还给了一本棋谱他。老头儿用阴阳盛弱之道来讲下棋的底层逻辑,同时也点破了王一生的弱点,太盛。

用造势损导随机应变,指导王一生把棋艺和道家思想融合在一起,所以他的棋艺才得以脱胎换骨般精湛。

故事的最后王一生打败了八个对手,另一个冠军老者输棋后来到了现场对王一生说:“汇道禅于一炉,神机妙算,先声有势,后发制人,遣龙治水,气贯阴阳,古今儒将,不过如此。老朽有幸与你接手,感触不少,中华棋道,毕竟不颓,愿与你做个忘年交。老朽这盘棋下到这里,权做赏玩,不知你可愿意平手言和,给老朽一点面子。”

因为坐得太久,王一生挣扎着起不来,许久才呜咽地说,和了吧。跳脱输赢的计较,找到自我人生的新意境。破旧立新的真义,应是像王一生这样从无到有,凭借着坚强的意志力,开创新的局面,却又能体会到他的谦卑。

据说,汪曾祺看完《棋王》后写信给阿城,叫他不要陷入道家太深。“王一生是近世以来罕见的一个深刻体现了道家文化特征的人物形象。王一生深得老子的阴柔之气。他的性格是坚忍而沉着的。”

王一生的母亲最担心王一生因为痴迷下棋而衣食无着落。因为那时“专学下棋是有钱、有身份的人干的,不指着下棋吃饭,”

但是母亲又心疼儿子,临终前捡人家的牙刷给他磨了一副无字棋。棋王大战后,王一生看到那枚无字棋时,哭着说:“妈,儿今天……妈”我想在这句不完整的话中,王一生一定在“吃饭”和“下棋”之间悟到了平衡。

看完《棋王》这本小说,你根本就不会同情吃不饱的王一生,你甚至会有些嫉妒,因为他居然有这样一个可以让他痴迷的兴趣爱好,甚至可以通过这个爱好完成对于人生意义最为遒劲而激越的诠释。

人活着,既能吃饱喝足,又能享受到物质本身的价值,但除此之外,还要追求一切其他的东西,但是那是什么东西呢?对王一生来说是棋,对“我”来说是书和电影,对其他人来说呢?又是什么呢?或许这就是我们每个人要思考的问题。

相关文章

  • 徐克赔钱也要翻拍成电影,阿城的《棋王》真的胜过莫言所有作品?

    “为棋不为生,生不可太盛。” 1.棋无处不在 对于象棋,我最早的记忆是在学生时代,每到放假我爷爷就会跟我哥哥说:“...

  • 小说评介|读解小说《棋王》里的真人生

    文/王栩 (作品:《棋王》,阿城 著,收录于《棋王·树王·孩子王》,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6年3月) 阿城在小...

  • 阿城《遍地风流》:翩翩一少侠,行走天地间

    按:阿城最有名的作品就是《棋王》,写棋王的诞生,精神的追求,在那个食不果腹的年代显得尤为可贵。《遍地风流》是短篇代...

  • 2018.9.7

    看了阿城的《棋王》,想学下象棋

  • 棋王阿城

    今天我要去机场接人,居然是阿城。 虽然是跟着主办方去,不过,三天前,我还在猜测能不能在书博会众多名人采访中恰好安排...

  • 阿城《棋王》

    阿城的《棋王》看完了。真是一篇精彩的小说,结构精炼紧凑,语言生动凝练,人物特点突出。 这么短短的一篇小说,时代面貌...

  • 棋王 by 阿城

    这篇仅仅万余字的小说,写得一气呵成,说不上来的喜欢。摘录部分精彩绝伦的文字,如下。 王一生(棋王)的吃相: 拿到饭...

  • 棋王 阿城

    篇幅很短的一本小说,也就寥寥几万字。人还要有点东西,才叫活着。在那个时代,填饱肚子才是最大的需求,“可我隐隐有一种...

  • 阿城:棋王

    一 车站是乱得不能再乱,成千上万的人都在说话。谁也不去注意那条临时挂起来的大红布标语。这标语大约挂...

  • 阿城《棋王》

    阿城的《棋王》有几点特征,引起了我的注意: 一是中西合璧。“我”的主观与王一生的客观结合,“我”的内心变化与对王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徐克赔钱也要翻拍成电影,阿城的《棋王》真的胜过莫言所有作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mthb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