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李自成这个名字想必大家不会陌生,著名的明末起义军领袖,是号称为“闯王”的历史名人。他的一生可谓是跌宕起伏,世人眼中被誉为正统的大明王朝由他一手颠覆,新兴的大顺政权也由他一手建立。那么,这样一位有着雄才大略般的人物却为何后来屡遭挫败,以至于和北京的那把龙椅失之交臂,最后埋尸荒野,成为历史中的失败者呢?请允许我不自量力地为大家做一番分析,用以讨论闯王那传奇的一生。
1609年九月22日这天,陕西榆林米脂的李继迁寨中,一个普通的婴儿降生在这个世上,他就是李自成。因为寨中世代相传其祖为夏国开拓者李继迁,所以自成心中自小就怀有征战沙场的梦想,加之家中十分贫困,无牵无挂,他便苦练武艺,希望能像其祖一般,杀敌立功,建国封王,成为父老乡亲们的骄傲。
但后来,经历了一系列的事情,他发觉在大明这个没落的王朝里,他这个一无钱财二无关系的底层人士是根本不可能出将入相,更别提建国封王的事情了。于是他等待着,等待着时机的到来。届时,只需一点火星,这个王朝就能燃起一场空前的火势。这场火,将把他之前憎恨的腐朽阶级全部烧尽,自身也能在其中“浴火重生”。
但,起义之后,他却诸遭不顺,所幸明朝因后金入侵之故,无法全力围剿。在休整之时,他也在思考自身的定位,究竟是为了什么而起义?今后又该怎么办?最终,他找到了努力的方向。孔子有言:“水则载舟,水则覆舟。”他收留饥民,开仓放粮,并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军队也越发的强大。他深信:只要顺着农民的大浪,终将能够驶向名为“梦想”的彼岸。
自此,他已然不可阻挡。克洛阳、杀总督、占西安、建大顺,之后一切的一切都太过顺利,以至于他还没有转变过来那种“建国封王,偏安一隅”的心态。但他的将领、他的军队、他的子民不会因为他个人的意志而停下前进的步伐。这场大火既然已经燃烧起来。那么,就让他继续烧下去,直到把整个王朝给烧个精光。不仅是“大顺”如此所想,“大明”恐怕也是如此。
很快,李自成便在所有人的期望中坐上了那把龙椅,同时也坐上了华夏文明那权力的最高峰。明朝的官绅阶级安下心来,天真的认为自己已经安全了。但,事实果真如此?他们不明白,出身于农民家庭的李自成,自小见过了太多的不公,而这些不公,则都是由那些所谓的“高层”带来、影响的。所以,从“新主子”来到这个权利的中心起,他们的“命运”也都将不被自己所掌控。“贼索饷,加以炮烙”,“士大夫惨加三木,多遭酷拷”,如此惨相,数不胜数。
李自成也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逐梦者,他只是想和祖先一样建功立业、开国封王,自身根本就没有一统天下的英雄气魄,自然他也抵挡不了北京那种锦衣玉食的糜烂生活。大顺军也因此自上而下地迅速腐化,战斗能力锐减。
正所谓“有因必有果”,大顺的士卒本身就一无所有,所以才敢打敢拼,但北京一行,彻底让他们见识到了以前想所不敢想的生活,懂得了“享受”一词。试问,这样一支“惜命”的部队,又怎样帮助李自成攻城拔寨、克敌制胜?所以与清军战斗,其必然会迎来惨败。
《素书》中“自疑不信人,自信不疑人”诠释了后来经历失败与背叛的李自成心态。拥有过的东西就会害怕失去,李自成开始逐渐变得多疑。终于,由于一次误会,他错杀了手下最具智慧的谋士李岩,他也因此开始失去人心,以至于他盲目逃窜,最终命殒九宫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