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敦刻尔克》, IMAX胶片拍到最精度的无望

《敦刻尔克》, IMAX胶片拍到最精度的无望

作者: lemonjiao | 来源:发表于2017-09-05 01:25 被阅读0次
去看这部电影之前,在网上无意间看到,现在国内的IMAX基本都是数字放映格式,真正能看到胶片IMAX的屏幕理论上只有两块,一个在广东科学中心,一个在北京的中国电影博物馆。而实际上,让两家非盈利类型的影厅搬来又重又贵的商业电影胶片,也基本上是不可能。我去翻了翻官网上的影讯,事实也的确如此。

扯一段放映端的事情,是着实为看不到诺兰执念要呈现的效果而惋惜。

毕竟他几乎把「海」的镜头插进了每一帧画面。

历史事件终归是人的是非情愫,「敦刻尔克撤退」这个故事亦是如此,十天的撤退周期留给诺兰足够的素材挖掘空间。但反观《敦刻尔克》,没有核心人物,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甚至打斗血迹都很难看到。

所以严格意义上讲,诺兰拍得并不是一部战争题材的电影。而且,即使有三条时空交叉的并行故事线,但剧本写下来只有76页,所以他也没打算好好讲故事。

关于「敦刻尔克撤退」的描述,有一句话:

40万英国人站在敦刻尔克的海滩上,迎面是追击的德军,背后则是大海,而在40海里的海面之后,就是英国,就是家。

不难发现,「海」是盟军的阻隔,却又是回家的希望。

「海」的这种多重意味,在影片中被诺兰用IMAX胶片摄影机,在视觉效果与时长上都极尽可能的放大,很明显,「海」替代了传统意义上硝烟弥漫的战场背景,诺兰有意让《敦刻尔克》超脱战争本身,转而赋予其代表个体命运的唏嘘。

《敦刻尔克》里,「海」是回去的通路,它平静、美丽又充满希望,只要跨过英吉利海峡就是家。一对普通的英国士兵与法国士兵的组合,沉默又执着地登上一艘又一艘船,鲜有对话,也许是孤注一掷一心向前,又或是满心的恐惧与怀疑。

「海」亦阻隔着生还的希望,诺兰把40海里的海面表现成一个漩涡,任何人一踏进去似乎就会被吞没。突袭的鱼雷,炸开的浪花,燃烧的石油,窒息的淹没。对应一次次执着前行的,总是一遍又一遍生死边缘的逃生。

直到一个镜头切到三架英军喷火战斗机飞过老爷子驾驶的渔船,「海」这时变成了广袤与英勇的战场。诺兰在这里用不同视角的画面一遍遍演绎战斗机击毙敌机,水上迫降,老爷子闪躲德军侵袭的场景,用多视角镜头的拼接,紧凑的节奏,天与海背景的反衬,演绎最辽阔的孤胆。

如果说诺兰是将十天的撤退,一天的营救,一小时的战斗打乱时空剪辑排列,倒不如说他是将带着不同情绪的「海」的画面进行拼接,同时强烈牵引着观众的情绪。

以至于我们跟随坐在充满白色泡沫沙滩上的士兵,一起目睹同伴孤注一掷以肉体博弈海浪而深感无望,一时间又在听到军官透过望远镜看到海平面上闪现出一艘艘小船,说出那句“that is home”之后,眼泪夺目而出。那种情绪的强烈起伏是不自知的被诺兰卷入恐惧之后,又对突然出现的希望振奋不已。

可以说整片中,诺兰把观众脑海里对于「敦刻尔克撤退」已有的认知,当做自己讲故事的背景,转而自如衔接着所有「海」的画面,讲述一个幸存者的故事。

有人说《敦刻尔克》没有高潮,没有低潮,如果从具体故事的起承转合来看,的确如此,但如果从熟知的历史事件中脱离,把情绪交给诺兰,想想站在栈桥上士兵眼中的海面,你会体会到最深的无忘,最强烈的归属。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阿来叫come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敦刻尔克》, IMAX胶片拍到最精度的无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mwyjxtx.html